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六萬片中國舊瓦碼到威尼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現中國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8-05 15:11:28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這些舊瓦片年齡都不到20歲

《瓦園》的效果圖,竹橋右邊由六萬多片瓦片構成

    六萬餘片取自舊城拆遷回收的青瓦片正漂泊在茫茫大海之上,目前已經抵達好望角,它們將在中國建築師、藝術家和工匠的手下變身為“瓦園”。記者昨日獲悉,九月八日,《瓦園》將作為我國選送的唯一一件作品亮相威尼斯,這也是以中國國家館名義下的建築作品首次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國際建築展上。

    希望國外觀眾看到這片“瓦園”時,會發出一聲“哇”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大展———威尼斯雙年展開始特別關注世界建築藝術發展,設立國際建築展與藝術雙年展隔年舉辦,到現在已經是第十屆了。這項世界頂級建築藝術展事也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關注,今年文化部批准由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任中國國家館總策展人並組成了執行小組。范館長在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首次向媒體披露了作品《瓦園》的具體構思,即根據本屆雙年展的總主題“超越城市”,最終選擇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系主任、建築師王澍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藝術家許江以建築與藝術的當代對話形式參展。

    《瓦園》的方案將在威尼斯的一個面海水、背城墻的庭院———處女花園的場地上,建一處800平方米的側斜瓦頂,從0米上升到3.6米,沿對角線轉折,在這大片瓦頂上,一條曲折竹橋使人登臨其上,遠眺並回望威尼斯城景。這片瓦園以浙江地域的竹扎結構為支撐,上覆6萬片舊青瓦,體現了中國本土建造藝術與當代可持續建築概念的結合。王澍告訴記者,選擇竹扎機構來支撐整片巨大的瓦頂,是他與工匠們在考查處女花園施工現場後共同制定的方案。竹結構既可以輕鬆地調節由於地勢坑洼不平給瓦頂帶來的“落差”,又可以保護這裡地下僅60釐米處隱存著的一處古跡。

    范迪安甚至幽默地表示,希望國外觀眾在看到這片獨特的“瓦園”時,能不由自主地發出“哇”的尖叫,就像中文“瓦”的諧音。

    中國建築更替速度之快表現出人們觀念的搖擺

    記者了解到,王澍和許江兩位藝術家開展藝術合作已經有許多年了,但此次他們在威尼斯建造這樣一處充滿中國山水意境的“瓦園”,不禁令人擔心國外觀眾的理解力。對此,王澍表示,能否欣賞作品要基於每一位觀眾的想像力,而中國館呈現出來的並不是模型、圖紙,也不是傳統的民居,而是以獨特的“類建築”形式出現的。他本人更關心在中國大量的老建築被拆毀,又新造出一批毫無特點的建築的今天,城市建築的“集體失語”。“我覺得中國建築更替速度之快表現出人們觀念的搖擺,而且也造成了建築材料的大量浪費。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國某些小城市有很好的解決之道,‘廢物利用’完全可以使城市建築呈現出新的狀態。正基於此,這次我選擇的都是一些二十年左右被拆掉的舊瓦,由此構建的《瓦園》可以反映出建築師對中國城市呈現的現狀的一種回應。”

    展覽結束後幾萬塊瓦片都回國

    記者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當幾個月的展覽結束後,這幾萬塊瓦片將如何“處理”?會不會又變成在國外的新的“廢物”。對此,王澍首先講述了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在幾年前他把自己的建築作品送往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時,由於展覽結束後實在負擔不起運輸回國的費用,意方提出兩個方案,一是同樣要花很多錢“就地銷毀”,另一方案是請藝術家簽署“贈送”給意方的聲明。最後,王澍選擇了後者。

    不過,這次參展王澍顯然有所準備,據悉,已有國內美術館與策展小組接洽表示願意負擔運輸費用,把中國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國際建築展這一珍貴的作品中六萬塊瓦片的每一片都“請”回國。

 

相關文章:

         威尼斯雙年展第10屆國際建築展中國國家館新聞發佈會昨日舉行

         威尼斯雙年展國際建築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評語

         威尼斯雙年展第十屆國際建築展中國國家館參展團隊名單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