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影響》雜誌2006年5月卷首語:藝術課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6-06 15:24:54 | 文章來源: 世界藝術館

   《從莫奈到畢加索》,這是本期《影響》中一篇文章的標題,也是五月下旬將與中國觀眾見面的西方現代藝術展的名字。這個展覽是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今年元旦正式開館以來舉行的第二個世界藝術精品展。前一個,是眾所週知的《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展》,那是世界藝術館的開館之作。

  我聽説,在展覽籌展期間舉行的專家座談會上,有人問,《從莫奈到畢加索》展覽的名字為什麼不是《從印象派到現代派》,因為後者更符合展覽的實際內容,而現在,這個名字有點像兩位傑出藝術大師的“個人秀”。

  世界藝術館給予的解答是,因為我國民眾較少受到西方現代藝術的熏陶,人們對印象派、現代派這樣的西方現代藝術流派,以及這些流派對世界藝術産生的深遠影響並不了解,展覽以其為名,容易讓觀眾望而生畏,適得其反。
  我以為,這樣的考慮是在情理之中的。在這個專家座談會之前發生的一個“幕後故事”,可以説是這個考慮的最好注腳——有個報社的記者,對展覽十分關心,於是給世界藝術館打電話詢問,在各種提問都得到解答之後,她提出了一個令人噴飯的問題:藝術大師這次都來嗎?
  不要以為這樣的事是一個黑色幽默。對當今的許多媒體來説,明星甚至是新聞的一切,只要有明星出場,就有了新聞;反之,什麼都沒有。這個問大師來不來北京的記者,關注的正是這些大師如雷灌耳的名字,除了名字,可能是一無所知。
  這無疑是我們當今社會文化狀態的一個令人憂慮的縮影。無論對於社會還是課堂來説,都還缺少關於我們的文化傳統、關於西方文明的課程。我以為,這不是一門需要考試打分,或者以此獲取更高職位職稱的課程,卻足以檢驗我們民族的文明素養、決定我們有何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我們現在有太多的人,對文化往往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而忽視優秀文化藝術對一個民族靈魂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期《影響》中的《什麼是收藏的真諦》一文,無疑也是對一個民族文明素養的探詢。
  這讓我想起一個關於賈平凹的故事來。賈平凹主編的散文月刊《美文》,為眾多熱愛文學的讀者所熟知,但對對文學毫不關心的人來説,不是等同天書,便如廢物。據説有人在街頭報亭看見《美文》時,有人大呼《美女》,有人認作《姜文》。這樣的事,是該讓人們笑呢?還是笑不出來?
  我想,這些看似與藝術有關的事,關涉的,並不僅僅是藝術。(摘自《影響》2006年5月卷首語)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