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攝影浪潮是在80年代前期。在1979年,北京那些曾在1976年4月以攝影弄潮的年輕人,以完全民間的方式籌辦了1949年以後破天荒的非官方的攝影展覽,並因此組織了一個民間群眾攝影組織-四月影會。他們在1979年以後,連續三年舉辦四月影展,對中國當時的文化形態起到了振聾發聵的衝擊和顛覆,産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果。影展展出的時候,參觀者摩肩接踵,以至於展場塵土飛揚,空氣窒息。展覽對彼時文化饑渴的人們是狂歡節式的視覺盛宴,因為展覽內容充滿了強烈的現實關照和人文情懷,契合了中國人終於在精神上獲得初步自由解放的亢奮心境。這個展覽對日後各種各樣的攝影運動都産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因為從這開始,攝影才真正成為一種全民大眾的生活權利。攝影不再是特殊權利的傳播者和證明者甚至製造者,而是公民言説自己內心的手段和工具。在這之後的一段時期,攝影顯得非常"藝術",有些矯揉造作,瀰漫著小布爾喬亞的溫柔。當時的攝影展覽和報刊雜誌,充斥著過多的鮮花、小路、洋傘和打扮得有些不合時宜的鄉間農婦,擁躉出一種甜膩膩的詩意氛圍,點綴著人們剛獲得自由和憧憬未來的浪漫心態。
第三次攝影浪潮是在80年代中後期。這一時期,資訊相對開放許多,西風也開始東漸。流派、主義的詞彙俯拾皆是。弗洛依德、薩特之名如雷貫耳。和其他藝術形式領域一樣,攝影人也在努力地和潮流並流,進行各種各樣的藝術探索。由於缺乏與世界現代生活同步的背景,所以各種探索式的攝影有東施效顰之感,大多只是在形式技巧上的皮毛模倣,顯得徒有虛表。但必須肯定這種嘗試,因為它是一切未來的開始。另外,攝影的品類分化也因此初露端倪。部分攝影家對自己的未來發展開始進行理性化的思考。
進入90年代以來,攝影的第四次浪潮來勢洶湧。改革十多年來的良好經濟環境,使整個國家的社會生産力突飛猛進,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日趨豐厚,社會傳媒也快速發展,國民的物質生活終於達到有史以來最充裕的水準,攝影也因此真正實現了大眾化。傳媒的現代化轉型,為攝影産品的市場化提供了巨大的平臺空間。越來越好的國際交流環境也為中國攝影家的作品參與國際間的競賽提供了豐富通暢的渠道。由於物質生活水準的大幅提升,國民的精神生活也日益要求迫切,攝影簡單快速上手的特點就很快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求。於是各種民間的、官方的攝影組織開始活躍在全國上下。攝影行業的器材製造商為了自己的産品推廣舉辦各種名堂的商業色彩極濃的比賽,更是為這股洶湧的攝影浪潮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攝影浪潮代表者的職業攝影家們,分類劃分也基本定型。一大批以攝影為飯碗的商業攝影家和為數眾多的傳媒攝影記者無疑是90年代攝影的中堅力量,他們活躍在廣告界、報紙雜誌的新聞傳媒界。這其中有相當多的自由職業攝影人,他們不但能夠以攝影為生,而且還會因此而富有,過上中産階級的生活。比較尷尬的是藝術攝影,人們過去因貧窮而激發的理想主義的浪漫情懷早已被時代性的全民物欲饑渴所脅迫和替代,因而它被冷落了。實際上我們已經很難看到富於想像力和有思想力度,具有創造功力的優秀作品了。
事過境遷,思想的激情和自由的渴望反而顯得奢侈,實惠實用的經濟效益才是這個時代的社會真諦。即使是在90年代崛起,極富真誠活力的紀實攝影,也因部分攝影者專攻西方胃口的可疑動機而令人扼腕。即便如此,90年代的紀實攝影仍是中國攝影的希望所在。一批具有人道情懷的攝影家走入民間,將鏡頭對準仍在為生存掙扎的弱勢群體,體現了社會對公正的關懷。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有一批走進自然的攝影家,他們不是帶著掠奪佔有的心態去拍那些俗艷的沙龍風光作品,而是到荒蕪的草原和險峻的深山去拍那些倍受人類蹂戾迫害的瀕危種群,呼喚社會的生態環境意識,代表著21世紀人類應有的良知。還有一些攝影家在另外的領域提高豐富了攝影的品格,他們以攝影的方式進入社會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的田野調查,以強有力的文獻式攝影豐富拓展了該類學科的生命力。攝影在以上這些攝影家手中體現了它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
與此相反,90年代的攝影又是一個製造龐大的文化垃圾的機器。在各類紙媒上充斥的可有可無的圖片,只是媒介美術編輯的版式安排需要才勉強拼湊上去的構成元素。在各種形形色色的展覽上的美女風光照片,是這個浮華功利社會粉飾臉蛋的油彩。美女、商品組合成的廣告攝影,在我們視線所及的地方無處不在。人們心甘情願地用自己血汗掙來的錢,來豢養一個污染我們視覺的怪物。我們身邊遊走著越來越多的攝影人,他們留著長頭髮,身穿攝影背心,端著照相機,瞄著你、我、他,帶我們進入攝影生活、攝影時代。我們的背後,是巨無霸似的柯達、富士、尼康、佳能……,它們和我們與時俱進,用充滿誘惑力的美麗廣告,推動著我們日復一日地創造著垃圾式的現代文明生活,重復著我們日趨可憐淺薄的情感。更多的人會拿起相機,進行越來越簡單的操作,將這個世界的所有角落和時刻都抓取到鏡頭後面的化學感光片或電子感光體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體驗圓夢、好奇、解悶、佔有、團聚、離別、悲憫、關懷、仇恨、友愛,等等龐雜的情感心理和自我存在。三維、四維的世界被壓縮成平面的圖像,構造成一個二維的虛擬夢幻的世界,這可能是我們未來生活的模式,但卻絕不是我們生活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