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舞臺

《辦公室有鬼3》:當新聞成為話劇的舞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29 08:46:26 | 文章來源: 國際線上綜合

看“泛劇場”的系列魔幻職場喜劇《辦公室有鬼》,演到第3季《點頭YES搖頭NO》,就像《沙家浜》裏説的:“茶喝到這會兒,剛喝出點味來。”這個“味道”之一就是“讓新聞成為話劇的舞伴”。

“新聞”重在即時,“話劇”追求永恒,作為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物種”,原本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如今參商相見,並非創作者扳錯了道岔,而是在時代發展大背景下與時俱進的産物。

從《哈姆雷特》到《雷雨》,從《等待戈多》到《死無葬身之地》,話劇的“經典”從來不在乎時效性,而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準、歷經古今而不變的永恒命題。並且這種追求也不因劇目選擇在大劇場或小劇場演出的形式而有所分別。

不過進入商業時代,“快餐式戲劇”的涌現打破了傳統的規律,話劇開始朝向兩極化發展:一邊是向經典致敬,另一邊是向票房進軍,有時可以名利雙收,更多的時候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特別是小劇場話劇,往往以“短、平、快”的輕鬆娛樂為主,商業標準高於藝術標準者比比皆是。大段大段承載著深刻思想的優美臺詞被精確到秒的“包袱”節奏逼進了死角,娛樂取代了思考成為舞臺上的主角。

相比較眾多為“搞笑”而“搞笑”的“集束式小品”劇,在這股風潮中有所為的《辦公室有鬼》系列話劇還算是有所不為的——胸懷最後的夢想拒絕向現實徹底妥協、堅守道德的底線維護人性尊嚴、謳歌純潔的愛情挑戰墮落的時代……正是因為角色身上這些“優秀品質”契合著當下中國小資白領們的精神追求與價值觀,讓該系列劇依然保有話劇的“精神基因”。

不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僅僅有這樣的“精神基因”遠遠不夠,還需要立竿見影的觀賞性。《辦公室有鬼》系列話劇的觀賞性立足於喜劇的發生,同時向新聞要更強烈的喜劇效應,這種趨勢歷經三季初見端倪,且實踐證明取得了成功。從第二季的“火炬傳遞”、“扔鞋事件”到第三季的“滿文軍涉毒”、“綠壩出世”、“廣電禁播令”等等,《辦公室有鬼》系列話劇總是及時地把一些熱議在風口浪尖上的新聞事件結合到劇情中來,並且以喜劇性的方式呈現,讓觀眾在會心的笑聲中享受喜劇和新聞的雙重快感。

“搞笑”的套路總是有限的,人類社會的新聞卻是層出不窮的。就仿佛傳統相聲能抖“包袱”已經讓相聲愛好者爛熟於心了,而郭德綱給其中加入現代生活元素,立刻就化腐朽為神奇了。最近從上海灘輻射全中國紅得發紫的周立波,其《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也不過是傳統喜劇邏輯嫁接不同時期新聞熱點的“老樹新花”。從某種意義上説,火熱的現實生活給了喜劇更多更新鮮的靈感。

所以,《辦公室有鬼》系列話劇已經不能用小劇場輕喜劇來概括了,實際上它是一種嶄新的創意産業産品樣式——新聞喜劇——的雛形,代表著創意産業革命性的發展方向之一。與之相類似的還有當年《我愛我家》在熒屏上嘗試的將情景喜劇與時令新聞相結合的方式,可惜這種嘗試在電視上未能持久成欄目。

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充斥著形形色色令人瞠目結舌的新聞,很多奇聞怪事,在循規蹈矩的社會形態下,即使是最有想像力的編劇都編不出來的。這個“富礦”不僅屬於新聞工作者,也屬於戲劇工作者。也許《辦公室有鬼》系列話劇只是不自覺地進行了這種“新聞嫁接喜劇”的嘗試,一旦有意識地將“喜劇與新聞共舞”進行到底,前途將更加不可限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鳥巢版《圖蘭朵》帶粧綵排 將建世界最大銀幕
· 《他和他的兩個老婆》捲土重來 朱孝天出演囧人
· 申城舞臺獻禮劇面目一新 擺脫説教以情動人
· 新戲劇藝術:中國/德國
· 戲劇構作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