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蕭紅名著搬上國家大劇院 查明哲首部評劇力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0 15:20:22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根據著名東北女作家蕭紅代表作《生死場》和《呼蘭河傳》改編的大型評劇《我那呼蘭河》即將於4月21日至22日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上演。這是著名導演查明哲繼去年底攜《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登臺引起轟動後,推出的又一部描繪東北人生活風貌的黑土地藝術精品,更是查明哲戲劇展演版塊的重磅大戲。作為瀋陽文化精品“一號工程”的重點推薦項目,瀋陽評劇院從全國聘請了一批優秀藝術家加盟創作,並由著名導演查明哲親自操刀,將名著搬上了戲曲舞臺,力求將評劇《我那呼蘭河》打造成黑土地文化的一張“名片”。

查明哲“鍾情”評劇蕭紅名著“現身”舞臺

十年前,一部話劇《生死場》北京首演後便贏得滿堂彩,被稱為是“植根現代文學沃土的奇葩”;5年前,承載著眾多戲劇愛好者期待的話劇《生死場》由國話導演田沁鑫復排,成為年度最受關注的戲劇之一;今年4月中旬,有評劇版《生死場》之稱的《我那呼蘭河》也將與北京觀眾見面。作為本劇導演的查明哲對戲曲藝術的創作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繼崑曲和川劇之後,查導再將東北民間戲曲——評劇搬上舞臺,使早已淡出觀眾視線的評劇又在京城熱火起來。

很多人知道評劇是因為1995年春晚中趙麗蓉與鞏漢林的小品《如此包裝》,趙麗蓉老師的精彩演繹將評劇“吐字清楚、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訴、表演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等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使得小品中的評劇唱段家喻戶曉,大江南北的觀眾都喜歡哼上幾句。而在評劇《我那呼蘭河》中,導演查明哲更是發揮了評劇“親民討喜”的特點,同時,他還將東北大秧歌搬上舞臺,將一部波瀾壯闊的文學名著排得精彩、好看。據在瀋陽看過該劇的觀眾評價:“查導創作的這部評劇盪氣迴腸、好聽、好看,夠味道。”

顛覆話劇版視角 王婆扶正演繹女人大戲

同樣是蕭紅名著,同樣是國話名導,查明哲的《我那呼蘭河》與田沁鑫的成名作《生死場》會有什麼不同?對於媒體最為關心的問題,該劇導演查明哲回答:“田導的話劇版是沉重的、尖銳的、陽剛的,而評劇版是寫意的、包容的、柔美的。”他進一步表示,“為什麼這麼説呢?話劇是從一個男性的角度來展開,趙三是中心,如何反抗地主壓迫如何參加抗日都以他為線索。但在我排的評劇版本裏,完全顛覆了話劇的結構,跟原著也有很大不同,原來不那麼重要的一個女性角色——王婆成了頭號主角,整個戲變成了一部女人戲,表現的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在面對生活的苦難時內心處的掙扎與堅強。包括全劇的結尾,與之前的話劇也是區別。趙三拿起鋤頭帶領村民投身抗日戰鬥的情節,在這部評劇裏變成了王婆最後舉起抗日大旗,號召呼蘭河同胞奮起殺敵。”

兩大導演先後翻排蕭紅,風格角度不盡相同,對此查導表示:“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同樣一萬個導演就有一萬個蕭紅。”在查明哲看來,蕭紅的作品具有詩意氣質,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女性內心寫真的文學代表,更適合從女性的獨特視角加以詮釋。據悉,為了加重王婆的戲份,他親自操刀三易其稿,對鬥秧歌、改嫁等情節做了很大改動。

形象的“種子”:盪氣迴腸向死求生、感天動地為生而死

評劇《我那呼蘭河》講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呼蘭河畔一段震顫靈魂的女性傳奇。王婆在生命逆境與歷史洪流中的隱忍、堅守、掙扎與抗爭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瀋陽演藝集團董事長王平透露,該劇今年年初在瀋陽本地首演時,“賺”取了不少觀眾的眼淚,這其中既有為王婆中年喪子所流下的同情之淚,又有為王婆扛起抗日大旗所流下的悸動熱淚。王婆的扮演者馮玉萍是二度梅花獎獲得者,更號稱評劇界的“張火丁”,評劇界的“一枝花”。馮玉萍坦言,王婆這一角色讓自己入戲太深,王婆的痛楚仿佛就是自己的切膚之痛,這個人物不僅感動了觀眾,更深深感動了自己。導演查明哲在導演札記中也這樣寫到:“掙扎奔淌的生命之流,掙扎的是奴隸為生而死的心,奔淌的是民族向死求生的血。生命之流中堅強不息著生生死死……,這就是我為《呼蘭河》尋找確立的‘形象’的種子。”盪氣迴腸向死求生、感天動地為生而死,評劇《我那呼蘭河》用小人物折射大精神,具有著極強的現實主義悲劇力量,是近年來鮮有的戲曲佳作。正如導演查明哲所期望的,它在帶給人感動和震撼的同時,更會給人以溫暖、希望和力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楊立新導演話劇“我的西南聯大”將在北大上演
· 七台好戲集中亮相第二屆“法國戲劇薈萃”(圖)
· 將重排<有一種毒藥> 龍馬社:3巨頭盤活嚴肅戲劇
· dr.feelgood聯手李繽 製造電光火石全新現場
· 《情緣-地下鐵》24日公演 讀者給地鐵戲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