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承襲之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4-27 15:41:4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縱觀古代歷史與文化的沿革,從社會結構形態中王權思想、政權組織與治理方式的延續,到政治文化意識形態中傳統文化的繼承,以及國粹與傳統經典的膜拜,無不延續著對封建體制、君臣觀念、士大夫文化的尊崇和不加思辨的承襲。近代以來,在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和自由民主觀念的萌生與掙扎中,人們開始反思對王權思想、傳統文化精神的承襲中,應當如何揚棄和承繼。同時審視我們當下生活的時代在工業化、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曾經依戀的青山碧水、古剎鐘聲、檐下飛燕、庭院蟬鳴,都在機械的轟鳴中成為了過往,生活變的緊張而有序,精神變得浮躁而無趣,人們在迷茫中尋找著自我。

此刻,當代藝術恰從歌頌與宣揚的桎梏中掙扎了出來,開始更多的關注時代進程中社會生活和人們的自身;開始從主觀的理性的或自然的多元化視角解讀我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開始用觀念性的語匯來詮釋我們文化精神中承襲的傳統與對傳統的反叛;開始用更具現實意義的思考與表達方式來揭示社會變遷與文明發展中的沉淪毀滅與迷失。這些當代藝術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強烈的自我意識,使得當下藝術思想的表達更多地具有了歷史性和社會性。

葉大衛的影像作品《子非魚》系列,把充滿神秘感和靈性的大魚作為他表達的主語,把城市化進程中我們承襲或拋棄的意識形態,人文精神,人性訴求及城市環境進行了分辨,使大魚的自由與神秘,茫然與無奈,認知與視角,幻化為了自己的精神圖騰,他希冀的對高度物質化的社會現實進行重新觀察的訴求,有了超越現實的依託,使觀者感到在神秘怪誕的視覺主體的審視下,我們習以為常的城市場景、皇家殿堂,具有了另外的沉重和悲涼,我們承襲或建造的物質空間開始變得扭曲和虛假,它們是否是我們所需要的生存空間和精神家園?我們是在承襲著過去還是在毀滅著未來。

在葉大衛《承襲的嚮往》系列中,我們從表面看到的是當下人對過去時代的嚮往和對王權的尊崇,在背後,它揭示了王權思想、王權社會形態結構在當下人心中的存續,這種思想承襲的陰霾,在我們當下的社會結構形態和思想意識形態、文化藝術形態中也時刻縈繞難以磨滅,我們在城市現代化的重壓下,生活成為狹促而有序的空虛與無望的律動,那麼這是否是在承襲著過去的秩序等級和倫理綱常;是否有可能找到類似大魚的精神圖騰,以使我們的本性回歸找到我們真正需要的精神承襲呢?我們期待著。
                                               

田志力
                                                     2007.4. 4

 

葉大衛簡歷

 

異化——葉大衛作品評述

 

“異化”——葉大衛攝影展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浮生》——李悅攝影展
· [專稿]萊納斯•理卡德先生攝影作品展
· [專稿] “蒸汽”黃慶軍攝影展
· [專稿] 《在》—陳農攝影個展
· [專題] 巴倫西亞現代藝術中心館藏實驗攝影作品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