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純粹的風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3-29 15:35:2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皮力

 最早見到蘇新平的畫當是15年以前,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自己的版畫展的時候。孤獨的光暈照射著那些不知去向的草原人。在這些畫面中除了人工光暈以外沒具體的方向和空間。但是是1992年左右,這些石版作品中的憂鬱氣質扣合了當時的文化氛圍,猶豫、壓抑和不知所終。雖然只是在美院的工作室裏,遠遠見過蘇新平老師,但是這些作品卻給剛剛進入學校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90年代處的沉重但是富有活力的文化氛圍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鄧小平南巡講話的發表,一輪新的市場化的浪潮開始了。從手機到房子再到汽車,市場化的潮流就這麼開始了,而且現在看來似乎停不下來了。即使在藝術界,隨著1993年玩世現實主義和政治波普在國外的展出,大批的畫廊和收藏家來到了中國。雖然市場還沒有太好,但是功利主義的氛圍很快就將那些猶豫、壓抑的情緒掃去。在藝術實踐上,當收藏、畫廊和媒體介入進來以後,各種風格也是“城頭變換大王旗”,從艷俗到屍體,從裝置到行為。藝術的觀念化似乎成為一種時尚和唯一的標準。

 相比那些在藝術潮流上的風頭浪尖的人物,蘇新平似乎絕對不是焦點。他的性格偏于內向,不善言辭;多年的美院生活使得他無論在為人還是創作上都更加謹慎。無論是相對於學院還是當代藝術的圈子,他都是一個徹底的邊緣人,他一方面有著對藝術或者的繪畫的熱愛,一方面對既有的知識語言體系又有著難以消除的懷疑。前者使得他游離于當代藝術的時尚,後者使得他又總想超越出學院的約束。在90年代後期,紐約MAX Protetch畫廊的一次展覽上,我看到了這些矛盾風格的産物。相比原來的版畫,畫面中不再有那些凝重、沉默的風格。大大小小、長相詭異的人像瘋了似的向上攀爬,向未知的遠方奔走。場面是混亂而熱鬧的,但是卻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從觀念上説,這些作品顯然是對當時文化和社會氛圍的一種折射和嘲諷,但是從語言上説,繼承了最早的版畫創作中的極端圖式化的風格。這些倒是典型的90年代的繪畫風格。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似乎要調和不可能調和的兩極:學院語言的考究和當代藝術圖式的直接。在接下來的乾杯系列中,似乎也是延續這樣的一種思路。藝術家選擇了那些典型的象徵主義的場面以暗示自己對於社會的批判,然後在具體的場景和造型中尋找細微的變化。

 隨著2000年以後中國政治和文化格局的變化,象徵主義逐漸從中國當代藝術的進軍國際的武器蛻變為原罪。當中國當代藝術真正融合到國際當代藝術的迴圈中的時候,我們對於當代藝術的要求也就更加多元和豐富。象徵主義的傳統能賦予作品直接性,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損耗了作品的豐富性。在藝術市場泡沫的時候,作品象徵性的符號往往能成為一種商標,簡單而直接,但是卻將藝術家的工作簡化為重復和生産。在這個背景一部分藝術家走向的更直接的裝置、行為和攝影,但是對於那些堅守繪畫陣地的藝術家來説,問題似乎變得更加明顯,當代繪畫的觀念性傾向是否必須以繪畫符號的象徵性作為代價?

 蘇新平老師的“風景”成為了對這個問題回答的最好注腳。這是一些關於廢墟、風景和人的繪畫。在這些作品中,風景本身成為了這些畫面的焦點。那些介於廢墟和風景之間的景觀被層層的筆觸堆積起來。灰色的色調成為畫面主體。在藝術家這裡,繪畫似乎成為一種純粹自動的行為,無數的筆觸隨著身體的移動,在畫面上構築著色調豐富的灰色, 而若干搽洗的過程又讓風景模糊了。在這些作品中,繪畫這個行為本身的繪畫性已經成為了畫面全部。蘇新平老師的這些畫十足的向我們證明他是一個好的畫家,至少是一個要把畫畫好的藝術家。

 事實上他也做到了。他的這些作品和作品的主題以及他本人的文化身份獲得了完全的統一。這是一個邊緣的藝術家關於邊緣的風景。這些風景仿佛來自城市的邊緣,它們象廢墟一樣屹立,藝術家堅決而有力的筆觸讓這些傷感的風景成為一個我們無法忽視的事實。它們遠離文化、風格甚至社會判斷。他們是一些時代碎片,而對碎片的組合的可能卻由藝術家交給了我們。在這些風景中,藝術家非常節制的控制著自己的文化判斷,但是另一方面卻將全部的重心轉移到了繪畫本身。無論是色彩的質感,還是筆觸的速度,甚至是色彩之間的銜接,都仿佛出自自發。唯一的謎底是並非完全貫穿所有作品的那個守衛著風景的人。他們從藝術家以前的繪畫走出來,是和過去的一種連接,但是卻不在具有當年的那種文化指涉意義。或許,這些只是藝術家在場的一個證明。因為對於意義選擇的權利已經被藝術家交給了觀眾。我們可以把這些風景理解為對於工業時代的嘲諷,但是藝術家要説明的仿佛比這些還要多。藝術家在這些作品中所期待或許不光是一種“理解”,而是希望更多的“看”和“看的方式”。

 在我看來,這些風景畫就是一些關於風景的畫。它們因為自身而存在,因為繪畫語言本身的魅力而豐富。在觀念的喧囂中,它們的意義在於向我們提示著一種回歸,一種從藝術時尚和潮流中獨立出來,尋找個體的價值于意義的可能性。

 
風景 蘇新平2006-2007作品
“風景”——蘇新品新作展
蘇新平的風景
儀式與慶典的背後——蘇新平繪畫的寫實模式
筆觸飛揚的風景線
蘇新平簡歷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風景 蘇新平2006-2007作品
· 蘇新平作品回顧展
· 蘇新平版畫亮相豐聯廣場
· 蘇新平版畫展
· [專題] 今日美術館—張東紅、呂順、景禹潮作品聯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