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雯:最重要的是你表達了什麼

時間: 2015-04-22 13:13:07 | 來源: 畫刊雜誌

首頁> 資訊> 聲音

藝術從來就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我認為,把“手藝”作為一種與“觀念”對立的藝術方式,從根本上是有問題的。這恐怕是中國藝術教育寫實主義一統天下半個多世紀的後遺症;更直接地説,這是中國當下藝術的一個誤區,中國古代藝術家,西方古代以及西方現代藝術家都不會有這種糾結。

誤區的根源,其一,長期以來把技術當作藝術的目的。所謂“手藝”,是指有一定技術難度的藝術手段“技術”層面的標準。西方基於透視科學原理的寫實繪畫和雕塑,的確是技術難度比較高的藝術手段,但西方人視為傳達精神性的“高級藝術”,從來沒有把它等同於工藝類“低級藝術”的技術手段,即“手藝”。即便是西方現代藝術,為了拓展藝術的語言表達方式,引進了多種被傳統劃歸為低級的工藝藝術手段(包括其他民族的),比如鍛造、拼合、編織、刺繡、燒制等等。重要的是,藝術家使用這些工藝手段,自始至終都是為了“表達”而非“製造”,都是超越“手藝”本身這個層面的。中國古代“手藝”這個概念,幾乎只用於“工藝”,潛心工藝的匠器與心靈表達的藝術有本質的區別。因此,各種工藝手段在技術層面高度發達。文人繪畫的技術門檻很低,所謂能拿掃帚掃地的就可以拿筆畫畫,而對藝術家人品、氣質、才情、心境的要求卻高無止境。可見,藝術的本質從來就不是製作,藝術標準從來就不是技術標準。只有中國近半個世紀寫實主義一統天下的學院教育,把技術當作藝術的目的,才會把技術標準混同於藝術標準。我曾經在中央美院的一次小型座談會上説,作為老師,你可以一輩子教“技術”;但作為藝術家,你不能一輩子畫藝術。結果,大家臉色都不好看。

其二,近30年,時空錯位、急功近利地引進西方當代藝術,把“觀念”藝術等同於“前衛”。所謂“觀念”,應該是指現當代藝術中,以“觀念”作為語言元素的藝術方式,相對於繪畫、雕塑等傳統的藝術方式,它的確是“新生兒”。但國際當代藝術並沒有因此而排斥傳統的藝術方式,對於現當代藝術來説,可以打破各種藝術方式的界限,什麼方式都可以用,目的是探索最大的可能性,給表達以自由。近些年來,當代藝術在中國走紅,不少人誤以為只要放棄傳統藝術方式,加上些“觀念”就具有“當代性”了。殊不知,“觀念”不表示時髦,“繪畫”也不表示落伍,藝術方式本身並無“過時”,最重要的是你表達了什麼。我想重申藝術“三大忌”:急功近利、無病呻吟、詞不達意。沾上一點都難出真正意義上的好作品。

關於出方案這個事,應該分兩種情況看。有類藝術家,文本,或是方案本身就是他的作品,他們是靠方案的作品。我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美術報》就發過張培力和新刻度小組的一些方案作品。現在大家説的藝術家畫一個草圖、出一個方案讓別人去做,這是中國人把西方藝術裏的觀念藝術弄得變形了。什麼東西弄到咱們這兒就誇張了。西方的有些純觀念的藝術作品,也不是自己親自動手去做。比如1993年我看過漢斯·哈克(Hans Haacke) 在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他就是把房間的地板全撬了起來。我相信這個地板也不是他本人一塊一塊撬起來的,撬這個動作本身不含任何技術含量和觀念,只是幫他把這個事完成。再比如説,我1999年訪問過傑夫·昆斯在紐約的工作室,他當時有一個特別大的畫,就是一個助手在幫他製作,真的是製作,而不是幫他畫。因為他的那張畫是一層一層的等高線的顏色在往上疊加,他每種顏色都編上號,他的案子就用分得特別細緻顏色的標牌,他的助手做的工作就是把案子上5號顏色就填進畫面5號的框子裏,沒有任何的創造。你們説的這個現象,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誤區,不是別人的,中國當代藝術的這種現象,也還是需要分析的。比如説,這個方案是不是很好地體現這個藝術家的觀念,他在讓別人完成的這個部分裏參與不參與創意製作,這個觀念如果像一個工程,製作的過程非常龐大,卻不能體現他的觀念,就不是一個好的作品。歸根結底,最重要的是這個藝術本身有沒有價值,不在於他用了多少人在做。現在確實是有很多的這類作品,這些觀念本身沒有意義,他當作一個工程在做,這是沒價值的。我們就是當作一個工程做,我們越做越大,也還是要看有沒有必要。藝術家真誠的程度,還是要看他具體表達了什麼,不管是他自己做,還是讓別人做。如果只是形式的誇張,實際上並沒體現出藝術家所表現的東西,那就沒有意義。既然沒有意義,這個即便是有前途,也不是藝術的前途。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