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院的朋友們聊天,聽他們談及還沒畢業前的生活時,總會提到幾個校內的活躍分子。或者在學校裏組織發起各種社團,在校外已經以策展人的身份自居,雖年紀輕輕但工作履歷已經能列出一長串,極強的社交活動能力使得他們在畢業前就把圈內該結交的人都認識得差不多了。還有一類便是各種門類的創作者,有在校期間就靠賣作品發了小財的,還有早早就被各個畫廊瞄上、搶來簽約,已經獲得了合約上的各種生活和銷售保障。
除了以上提到的兩類,還有各種在畢業前就活躍在校內外的人群,若作品賣得好,簽約知名畫廊;或者四處折騰展覽,後來真的以策展人、藝評者的身份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這都會給後來的同學形成某種參考,從早期的精力過盛導致的折騰變為了一種可借鑒的方式。相比種種關於某某藝術家大器晚成的傳奇,當下可能更多的人都抱著早出道,早佔坑兒,早成名的心態。
尤其對於學習油畫、版畫這類創作類專業,畢業了註定要當藝術家的人來説,“出道”的時機真的會對他們發展的情況有很大影響,當然這個比較實際,更像是藝術市場專家和各類專業的藝術品經紀人該操的心,而人們往往説的也都是後話,在市場變化的前期,並非每個人都能嗅出其中的味道。趕上熱潮的藝術家無疑是幸運的,解決了生計,積累了財富,也獲得了知名度,但一旦參與了市場便是終身都解不開的糾纏,參與得越深,涉及的利益方越多,就越深陷其中。若有畫廊作為藝術家的代理方則會好很多,與創作無關的各種煩心事全可拋給畫廊處理,而對於那些獨自打拼,全憑一己之力在市場中奔波與掙扎的藝術家,可想而知他們創作的純粹度與專注度必然會大打折扣,這也許和人們傳統印象中的藝術家足不出戶,不善言辭,專心創作形象已經有了太大的出入。
相對於一些精力過人,審時度勢,善於在各種利益之間週旋的全能藝術家,多數搞創作的人在自己推廣自己的作品這件事上,都顯得很難為情,這也是人之常情,誰都不好意思自誇,若能在別處獲得對自己創作的認可那是發自內心的欣慰。在目睹了藝術市場的起伏,也經歷過和畫廊的展覽合作,並且體驗過一段職業藝術家的生存狀態之後,不少藝術家都選擇了回校深造,有的考研,有的讀完研還考了博士。總是以院校的背景為新的發力點,是出於對當下尚不規範甚至有些野蠻生長的藝術市場一種自省式的回避,還是經歷了一段鬆散的工作室生活之後,需要一些久違的挑戰來使自己的狀態更加緊湊?
在藝術家繼續回校深造的這個現象上,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既然已經學會並掌握了一種藝術表現方式,那更多就是靠自己的鑽研和從生活中更多的感悟,一味地回爐深造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考研不易,考博士更難,但這跟那些本科都沒有畢業就出去折騰的人相比,是否還是有些老實本分放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