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畫傳統與創新問題的思考

時間:2015-03-09 09:17:25 | 來源:美術報

資訊>聲音>

對傳統與創新之爭的認識

20世紀以來,美術界出現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變得越來越模糊和混亂,如“中國畫窮途末路”、“筆墨是否等於零”等爭論,多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這些爭論其實都涉及到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問題,但似乎認為傳統與創新之間沒有什麼關聯,兩者之間好像存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而且這種觀點還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近幾年又出現了“回歸傳統”、“慎提創新”、“不提創新好”等言論。還有不少人認為只有在舊有樣式基礎上創作才算“正宗”,才是所謂的“學院派”,好像中國山水花鳥畫只有在原有模式上反覆翻新才能顯示“功力”,才是“正道”,否則都是歪門邪道,有失傳統。

梳理這些爭論和觀點可以發現,在不少人的觀念中,中國畫的傳統僅僅是藝術形式中的筆墨語言、詩書畫印。我認為,這樣的認識不免把中國畫的傳統簡單化、膚淺化了。中國畫的傳統不只是藝術形式、筆墨語言,而應該是我們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大文化體系。首先我們要明確,千百年來是什麼在主導影響著中國畫的創造與發展?什麼是中國畫的主體精神?毫無疑問應該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民族文化的傳統是一個歷史悠遠、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中國畫的傳統只是這個文化體系裏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像是黃河長江的一個支流。我們不能局限于在中國畫舊有形式的圈子裏去看待傳統、認定傳統,應該從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傳統、繼承傳統,再進一步從大文化體系中去把握和挖掘傳統中對中國畫創新發展有益的精神內涵。只有真正地認識傳統、運用傳統,並在審美理念、題材內容、意境追求以及筆墨技法等層面有所突破、有所提升,藝術創作才不會重踏在前人的足跡裏,中國畫才能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藝術只有創新才有價值

縱觀中國畫的發展史,真正有成的畫家都是能正確認識傳統、把握傳統,並積極提倡創新的。如清代的石濤、朱耷、揚州八怪,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李可染等前輩大師,都力推創新、踐行創新而名垂畫史。而且真正的創新與傳統也是一脈相承,並沒有什麼鴻溝,也不會産生什麼矛盾。如吳昌碩提出的“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誰所宗?詩文書畫有真意,貴在深造求其通。”李可染號召的“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等,都是對認識和把握繼承和變革、延續和創新之間關係最好的註釋。創新發展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是不可動搖、毋庸懷疑的。前輩大師用他們的藝術實踐和形成的藝術新傳統,充分證明藝術只有創新才有價值,才能為中國畫的發展做出貢獻。

前人能依據他們的審美觀念創造獨特的藝術語言,構建獨具個性的藝術樣式,我們為什麼不能依據我們的審美觀念和現代科技提供的各種條件,去探索新的藝術語言、新的藝術樣式呢?作為一個現代的中國畫家,他的審美思維、觀察方式,應當是開拓型的、創新型的。不僅能從傳統中吸取營養,也能立足於現實,更能面向未來,應以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從宏觀整體把握世界,從本質上把握和體現民族精神的精髓,創造出既有傳統、又有現代藝術精神的中國畫作品。

當今藝術創新的難點

發展是事物的客觀規律,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國畫的發展亦然。歷史已充分證明,傳統不是一成不變的,傳統應該是源頭活水,不能泥古不化。中國畫過去的輝煌是前人通過不斷創新,才發展到現在這個高度。任何博大精深的傳統都存在突破的空間。當今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是我們這一代人能不能從本質上把握傳統的精神實質,從宏觀全面的角度去看待、理解和運用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中的有益營養。繼承傳統,從傳統中來有其重要的意義,它能使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對藝術創作更有把握、更加成熟。但不是所有的傳統因素都是完美的、無可挑剔的,它需要我們去思考、去甄別,其中有一些受時代所限而流傳至今的傳統因素,反而是對藝術創作有害無益的。對傳統因素的揚棄,就關係到一個藝術家對傳統的認識深度和把握能力。如果對傳統不加以分析,盲目繼承,就容易使自己踏進傳統的泥淖裏,把自己的手腳束縛起來,永遠走不出傳統的藩籬,成為阻礙藝術創造的絆腳石。所以歷代都有一大批囿于古人藩籬的中國畫家,背著傳統樣式的纍纍重負,在墨守成規中走完自己的藝術人生,碌碌無為無所建樹。另外,中國畫藝術形式的形成,受傳統哲學思想和東方文化精神的影響,又經千百年來不斷的創造錘鍊,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內涵和藝術表現形式。早熟的中國畫藝術在千百年前就已經圓融化解了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建立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藝術哲學觀。易學難精是中國畫創作的一大特點,普通畫家容易陷入模倣入門易、真正創造難的狀況之中。特別是對藝術的本質缺乏正確認識,不能真切領悟到藝術的價值有賴於人類情感的深度,它直接源於個體生命對客觀自然萬物的深切感悟等藝術規律,就會大量出現從傳統舊有形式和內容意境中照搬、照抄等複製現象。這種沒能真正把藝術作為人類精神世界的表現來對待,缺少開創創作心靈,從心靈深處深入挖掘以尋找突破口的創作方式,無疑也給中國畫的發展造成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縱向索取 橫向發展

一部中國畫史,其實就是一部中國畫的創新發展史。“從傳統中進去,再從傳統中出來。”大凡在中國畫歷史上有成就的畫家,無一不在這兩個基點上能完美結合,才最終獲得成功。打進去,就是對傳統的把握;打出來,是對中國畫進行合理的創新,在繼承的前提下的創新。這種創新是對傳統精髓的提升,是在遵循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自身現實條件,打破傳統思維定勢下開展的。只有這樣的創新才能保留和發展中國畫藝術的本質和民族審美特性,並在世界藝術之林繼續閃耀其獨特的藝術光芒。

對於傳統與創新的認識與把握,也不是讀書多,能背誦名著畫論就能解決的,關鍵還在於把握其實質。其實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傳統,其精神內涵既古老又現代,如“天人合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等蘊含的藝術精神,直到今天還沒有被很好地發掘出來。

傳統的博大精深是前人的創造,我們不能躺在前人的倉庫裏,坐吃祖宗飯。不管歷史上出現了多麼燦爛的群星巨子,也都代替不了我們時代的創造。我認為,中國畫的發展應該“縱向索取,橫向發展”。回歸傳統需要的是從深厚的傳統中吸取一切有益的因素;創新發展須遵循藝術創作的客觀規律和發揮藝術家獨特的個性思維,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傳統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體。只有在傳統文化精神基礎上的創新,才是中國畫真正的創新。只有真正認識把握了這個關鍵問題,中國畫才能健康地往前發展。藝術是韆鞦的事業,它不但要面對今日的人們,還要面對明日的人們,我們能創造出什麼樣的藝術作品去成為明天的傳統,這也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需要深入思考並努力的方向。(文/鐘章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