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的當代詩歌
難道這個世界“腦癱”了嗎?“腦癱詩人余秀華遭出版社哄搶”成為時下文化界的奇觀,“稱虧本也要為她出詩集”究竟為哪般?有多少人關心和論述此殘疾詩人的詩寫得怎樣,説好者又能説出好在哪?中國當代詩歌“腦癱”了嗎?中國當代詩歌評論“腦癱”了嗎?新詩走到當下真應該好好反省當代中國詩歌的出路。
心智與非正常狀態
余秀華的詩是因為心智不健全導引下的思想或語句的非正常狀態,有點像心智尚未健全的兒童畫。兒童畫自己所想,不為成年人的繪畫規矩所束縛,自由而稚拙。然而,如果將這種心智不太健全的作品納入到專業的研判之中,如何看是一個考驗。靠一種不太健全的身體寫作而獲得社會性的擁躉,一定是專業出了問題。
繪畫是否要“腦癱”來刺激
當代中國繪畫是否應該用“腦癱”來刺激?現在的這種缺少個性和獨立意志的創作在全國美展中表現出的整體性,讓人們看到了在一個專業領域內的工業化的成果,千人一面。實際上是回歸到上個世紀50年代的另一種樣式的集體意識之中。當代中國詩歌的悲哀是通過“腦癱”來刺激人們的感覺,繪畫難道也要如此嗎?
藝術性的“腦癱”
詩歌界借助於“腦癱”的反省,是業界的自覺,當然也包括社會對於詩歌沉淪的不滿。當代中國繪畫除了專業的問題之外,最缺的是自覺的反省和有力量的批評,因此,繪畫倒退到“見與兒童鄰”的一般常識之外,這是另外一種樣式的“腦癱”——藝術的腦癱。這也是多年來市場化影響下的專業缺位的藝術性的“腦癱”。
缺的是繪畫的感覺
繪畫的感覺是一種專業的特質,它既需要技法上的訓練,又並非學而知之所能完全獲得。這種專業的感覺可能是有些人窮畢生精力也無法獲得。所以,當中國油畫面對大都美術館中展出的俄羅斯畫家尼古拉·費欽的作品時,缺的正是繪畫的感覺。中國油畫像土豪一樣,看上去信心滿滿,實際還不如當年的土油畫的天真。
繪畫性是核心
當觀念性侵入中國油畫之後,許多人放棄了色彩關係的微妙,擱置了筆觸所激發的趣味,荒廢了形式法則的構成。缺少繪畫性的油畫味同嚼蠟。油畫的繪畫性是核心,是本體,而非觀念。尼古拉·費欽畫中色彩的微妙,超於人們的感官;筆觸的精準而瀟灑自如,超於人們的想像,他引導人們非常寂靜地欣賞其熱情和率性。
非常態
並非只有“腦癱”才能獲取非常態,非常態也可以在正常狀態下磨煉而成。比如技法爐火純青後的感覺的提升,或者是一定歷史階段後的衰年變法。非常態的重要性在於變革常規後帶來的新的感覺,而這種新的感覺不是一時之新,應該是歷久彌新。所以,如果非常態“腦癱”了,就難以以持久的魅力而獲得專業的認同。
“腦癱”的繪畫性
現代性消磨了繪畫性。繪畫性“腦癱”的結果是繪畫性的缺失,在一個繪畫性缺失的整體氛圍中,為何還有那麼多的中國油畫家樂此不疲地重復製作那麼多的“作品”,而不是像西方社會那樣採用放棄的方式?究其原因是因為有個強大的社會支撐,而這個支撐不僅缺少厚實的基礎,相反還消減了20世紀累積的繪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