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勤:雕塑與現代景觀造型藝術區別淺析

時間: 2015-01-29 10:22:01 | 來源: 吉林日報

首頁> 資訊> 聲音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城市的品位不斷提高,我們的生存環境、工作環境、學習環境的不斷改善,在大、小城市的園林、廣場、校園等場所的“雕塑”時有所見,人們普遍習慣稱這類作品為“雕塑”,專業類的官樣文章也這麼稱呼。這種稱謂是否正確呢?這涉及學術定義、文化水準、認識事物表現能力和全社會審美教育。

一、雕和塑之間的關係

雕和雕刻,在實際工作中,被雕的對像是硬質材料。使用的工具,刃口較為鋒利,根據設計圖紙和構思把材料上多餘的部分去掉,呈現形象或造型,題材較為廣泛,使用的是所謂的“減法”。

塑,是使用軟體材料。在實際工作中,採用的是堆、削、貼、補、按、壓、刮、劃、刻等手法,製作形象或造型是從無到有過程,使用的是加減法。工具是刃口較為鈍的木、竹、鋼、鐵等材料製成的。

雕和塑有著本質區別,使用的材質、材料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完成的作品用途不同;擺放的場所不同;雕刻完成一件作品能夠交易。一般泥塑是為雕塑的前期準備工作,是要放大用的“樣稿”。也有單純的泥塑,彩色泥塑擺件,還有供奉在寺廟的宗教場所的神像等。

雕刻作品的材質特性決定了它的結實、耐久性,有收藏價值。好的作品對於人們了解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於學習繼承發揚傳統工藝技術都有借鑒作用。

泥塑、鑄塑就不同了,由於它是軟體材料,決定了它存放的時間不耐久、易損壞、怕潮濕、存放時間短,不利於流傳,因此決定它的價值不具有貴重性。

由此分析看出:雕和塑不是一回事。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獨立的造型活動,和活動中的兩種手段。有時塑是為了更好地刻,是完成雕刻作品前期的一個階段,既有聯繫,又獨立成型。兩者是不同性質的勞動。雕刻的過程中浪費體力,細部,精神高度集中,材料會産生粉塵,而泥塑不會産生。雕刻,題材較為廣泛,塑,一般局限於人物人像。

二、什麼是造型藝術、造型,及和雕塑之間的關係

造型藝術、造型,種類很多。這裡研究的是用木、石、泥、玻璃、金屬等物質材料和手段創造的實用性形體和可觀賞形體。

凡是經過人為勞動加工完成的各種材質形體和物體,包括建築、繪畫、剪紙等都是創造的物體形象,都可稱為造型或是造型藝術,兩者是一個物體的兩個方面,有造型就含有藝術,相生相隨,藝術依賴造型。我認為造型和造型藝術是伴隨著人類生活、生存、生産、迷信、宗教、信仰、祭祀,自娛自樂活動而産生、是自身需求的結果。M·弗爾沃林將其分為再現自然和再現觀念的兩種,分別稱物體造型和觀念造型,是舍本求末,沒有説明造型藝術産生的根源,沒有回答為什麼。遠古時期的石刀石斧,紅山文化的陶器,戰國時期的兵器,編鐘,勞動工具;現代生活用品,廚房用具等都是有形的物體,這些都屬於“創造物體形象”的造型。這些有形的物件上人賦予了審美要求,就要有美感,看著舒服,使用便捷,“構成的美感形象”,也就産生了藝術。現在可以明確劃分出兩種造型藝術:一種是實用造型藝術,它的需求是剛性的;另一種是純觀賞性造型藝術,需求具有彈性。

造型藝術和雕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雕塑不具有實用性,存在特點是它純粹的觀賞性,是和純觀賞性造型藝術,使用價值是一致的。可以説雕塑——造型藝術,反映在一件作品上,是個相輔相成統一體。雕塑隨著社會發展早已出現根本性變化,雕塑已不完全是“雕塑”,現在看來是具有歷史的局限性的,其所含的造型藝術獨自發展壯大。雕塑不等於造型藝術,造型藝術包括雕塑。

造型,造型藝術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拉動了經濟發展,促進貨幣流通。從事這一行業的底層勞動人民通過此項工作獲得生活資料起到了平衡社會財富的作用。

三、怎樣區分造型藝術和景觀造型藝術

我們怎樣區別傳統意義上造型藝術和現代景觀造型之間的關係;區別它和傳統雕塑和現代雕塑之間的關係。

從時間上看:任何事物都會打上時間的烙印。作為傳統的造型藝術和現代景觀造型藝術也不能例外。以改革開放為節點,就會非常分明地看出,前後兩個時期作品的不同性。近三十年來的作品,無論從構思、設計上,想像大膽、無所羈絆;在材料、材質使用上,突破傳統,更加多樣化,先進化,追求作品生命的耐久性,其作品恢宏大氣,題材新穎廣泛,思想內容,情緒表現、外延與張力開一代新風,在這一點上,白鋼造型表現尤為突出,以至於冷眼一看就知道哪個時期的作品。

從作品的製作特點看:現代景觀造型藝術製作過程和使用工藝是多部門、多人、協作的産物,使用的是現代化的工具,工藝,工序:切割,焊接,鍛壓,衝打等。即使翻鑄作品,石雕作品,也是合作的産物。

從作品使用材質上看:現代景觀造型藝術所使用的多為白鋼,鐵“彩噴”,大型石材,組合石材,玻璃鋼(環氧樹脂),水泥等,和以前的小型木、石、象牙等有著重大區別。

從作品使用的目的看:景觀造型藝術是為了提高環境品味或展示地域特色,推廣自己的産品或理念、美好願望,它是為公的,面對的是廣大群體,面向一個城市,一個區域,釋放精神,“定位高,看得遠”立足適應和發展需要,而傳統的相對面窄多了。

四、現在被人們稱為“雕塑”的並不是“雕塑”

現在人們在廣場、紀念地、校園、公園、廠區、交通樞紐中心等地方所見“雕塑”,通過論證,認定它已失去雕塑屬性,不是雕塑,成為純粹的景觀造型藝術品。

兩者最大區別是:使用價值、工藝的不同。

使用價值:雕塑價值屬性是,絕大多數的作品偏重於收藏,個人把玩,投資增值,具有商業性。公共環境下的“雕塑”——景觀造型藝術,價值屬性是,面對城市和廣大群眾,擺放在室外大環境中,不能買賣,不能參加流通,也無法參加流通。

製作工藝:公共環境下的“雕塑”,多使用白鋼、銅、鐵、環氧樹脂(俗稱玻璃鋼)、水泥等,不使用、也無法使用雕塑工藝製作,它已形成了自己的製作方法,製作標準,工藝流程,和獨立的造型表現形式。

結論: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景觀造型藝術已不是雕塑,已成兩個藝術門類,籠統地稱之為雕塑已是名和實不符,不利於學科建設、教學、學術研究和人的審美素質提高,這種定義和習慣叫法應該得到改變。我們認知文化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筆者認為,定義它“景觀藝術造型”為好,或便於稱呼,叫“景藝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