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自古出畫家。單説20世紀現代美術的四位奠基者,除了林風眠是粵人,徐悲鴻、劉海粟、顏文樑,都是蘇南人。
早于這四位,留美的李鐵夫、留日的李叔同也是修習西洋畫的先驅,而同是留學法蘭西的徐、劉、顏、林,論業績、論影響,究竟大得多。上世紀20年代,徐悲鴻出掌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林風眠任杭州藝專院長,劉海粟留法前創辦上海美專,顏文樑則回國後一手營建了蘇州美專。雖則同期前後另有幾所美術學校,但若是沒有這四位宗師,中國的現代美術,不可思議。
四位宗師的畫路、主張、性格,都不同,留給後人的印象與談資,自亦迥異。徐、劉、林三位,大抵英雄人格,天然做成或一門派的領袖人物,各有場域和門生,惟顏文樑最是老實謙和,終其生,耿耿于畫業和教席。將近百年過去了,徐、劉、林三位留下不少傳奇與軼聞,顏文樑先生,如今卻很少有人記得他、紀念他了。
余生也晚,這四位宗師,我僅得拜見而討教過的,便是顏文樑先生。而我私心偏愛的前輩,也正是他,這倒不是因為我曾見過這位慈藹的老人,而是世紀風雲皆盡流散之後,論及畫家的人格,最是憨孿耿介的畫癡,實在是顏文樑先生——他是四位留法前輩中唯一不在晚歲玩弄水墨畫的。
劉海粟、林風眠,算是取了後印象派與野獸派一脈,與中國的文人畫余緒略經攪拌,有所創發,後半生以中國畫工具作畫,幾乎放棄了油畫。徐悲鴻、顏文樑二位,則取19世紀歐洲經院傳統,給後世的傳遞研修,墊了底子。徐悲鴻的素描與造型,早有公論,顏先生側重探究西洋畫色彩譜係,就第一代留洋前輩的各所側重而看,他于歐人油畫色彩的理解、遵從,最為潛沉而專一。
蓋歷來解析西洋畫的勝擅,多從素描造型入論,油畫的色彩,及色彩與光照和物體的無窮關係,總嫌談得不夠深,不夠透。顏先生獨屬意于這一層,在蘇州美專期間即成色彩專論,流佈甚廣。我少年時失學而習畫,自朋友處借得顏先生論油畫色彩的小書,及今回想,是最為懇切的西洋畫色彩理論著作,之後幾代畫家論家不知寫有多少色彩專書,均遠不及顏先生的那一冊。
但我當年習畫時,全是受前蘇聯油畫的影響,民國一代自歐陸取來的真經,已失語境,乏人問津了。我雖從顏先生的書中得到啟示,但並未真正懂得,日後自己去了國外,久看真跡,這才漸漸悟到各時期西洋畫的經久魅力,實在是色彩賦予物體的質地與光輝。新世紀歸國,眼見各學院教學的色彩環節普遍荒敗,近時又看顏先生大量畫作,這才明白當初顏先生於歐陸油畫的理解,十二分確當而周正。
可惜顏先生的實踐,因政治運動與本土條件的種種干擾限制,未獲展開、提升、傳遞,眼下幾代油畫家,幾乎沒有顏先生的真傳人,他於色彩的真知與見地,荒棄已久。此所以中國的油畫迄今未得長足的滋養而進步,近30年來,又以同樣的輕妄,急於事功,一知半解,轉向所謂現代藝術了。
民國一代的美術教學,今已遠去,幾乎完全失效了。當年鼎足而立的幾所美專,60多年來也遭遇幾番變故——1946年徐悲鴻接掌的北平藝專,後易名為中央美術學院,1995年被迫遷離王府井校尉營原址;1928年創建的杭州藝專,幾度更名,于50年代也遷離西湖原址,不復舊觀;1912年開辦的上海美專、1922年創建的蘇州美專,則于50年代初悉數停辦,被“合併”到南京藝術學院,上海美專原址成為食品冷藏庫,面目全非。當初四所學校的故址,今唯余顏先生的蘇州美專,為蘇州市善待,辟為美術館。我雖聞知早先有過一所蘇州美專,然而直到1998年造訪蘇州,才在滄浪亭側親眼看見美專故址,好生驚異,翌年寫成懷念顏先生的小文,其中説道:
出亭側,即是全部石質的蘇州美專故址,外觀竟不見毀損,廊柱、破風、拱頂,如我在義大利所見羅馬建築,望之令人驚:中國有過這等堂皇的美術學院!便是在今之歐美,蘇州美專故址也堪屬高等,一派風流。國中目下的美術學院紛紛效顰時尚,翻造一新,看去傖俗艷陋,毫無藝術的品性。民國初年的西化,一板一眼,實在是誠實、認真、像樣的。
蘇州,何其古雅的城市,而有這般古雅的美專,是因當年這座城出了顏先生這般古雅而新派的人。説來罪孽,我輩,晚輩,對蘇州美專幾乎無知:美專為何年所建?由顏先生親自選定樣式,還是請專人設計?設計者、施工者是誰?蘇州美專的教學往事是否有完整詳實的記述?是否有當年師生的相關回憶?這些,我全然不知。新世紀初,在上海友人處看見一冊陳舊而精雅的小書,竟是上世紀30年代蘇州美專某屆畢業生的紀念冊,用紙考究,式樣斯文,每一雙頁左右刊印著某位學生的簡介及其選作,有黑白,有彩頁,與我在歐美見到的戰前學院小冊一模一樣。我記憶中的顏先生,是顫巍巍的老人,可是這本小冊子,立時給我想見正當風華的美專校長顏文樑,以他畢生恭謹而天真的畫路,他亦當以同樣的天真與恭謹,從事美專的教學。
今夏承蘇州美術館館長曹君見訪,告以蘇州滄浪亭當年即是美專的校園,今蘇州市擬將這著名的庭園與藝專故址合二為一,歸復當年的原樣,允為一體。我聽了這消息,好似自己考上了當年的蘇州美專——顏先生和他的蘇州美專。俱往矣,今美專故址與滄浪亭得以重修舊好,真是何等功德!謹以這篇小文,謝謝蘇州市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