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賈又福:把藝術當作生命——憶恩師李可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8-14 10:41:1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年來賈又福潛心於創作,很少外出參加各種活動,也不接受媒體的採訪,聽聞是為了拍攝李可染的傳記片才欣然應允。而當《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總製片人楊京島,美術篇總導演趙偉東攜《百年巨匠》攝製組一行,前往北京北郊的賈又福寓所採訪拍攝時,賈又福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個人的事不談,我感受到的,就是可染老師對我們像幼苗一樣地栽培,沒有老師就沒有我,我的現在就是老師培養出來的。”

賈又福談起他心目中的李可染説:“我印象中的可染老師,非常有韌性,但是柔能克剛。我從來沒有見過他發火,對學生都是啟發和引導,而不是否定和打擊,更不潑冷水。他有堅定的意志,如同他講的,‘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他執著于目標,心無旁騖,就是把藝術作為自己的生命。”

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的賈又福,最大的收穫是從李可染先生身上獲得的教益。“那時的教學是非常認真、非常嚴格的,老師手把手地教學生,學生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認真記下來,可以説得到了真傳。所謂真傳,是真正知道老師是怎麼對待藝術,怎麼完成作品的。”

當時李可染主要是教山水課,因為身體原因基本上沒有什麼課程了,但還會不時給學生做做示範講講課。賈又福談起了他印象最深的一次經歷,“有一次李可染先生在隔壁班上課做示範,我們偷偷地跑過去看。到課間操休息的時候,學生們都出去自由活動了,可染老師仍然留在教室裏一個人畫畫。課間休息結束同學們回來的時候,他還在那裏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畫。那是一張很小的畫,他越畫越深入,越畫越豐富,直到滿意為止。老師在畫畫,學生卻出去玩,現在想一想我非常慚愧和自責。他對自己的要求就是那麼嚴格、認真,我們受的影響,就是畫畫不可以潦草,不可以草率對待,我終生難忘。”

上學期間的賈又福,因為勤奮好學,受到李可染先生厚愛,從而有機會經常去家裏接受指導。在他收藏的李可染作品中,有一張特別值得紀念的,就是當年李可染在家裏為他講解示範的小品,賈又福講述了這張畫的來歷。“1964年元月快放寒假的時候,我帶著一卷作業去可染老師家,老師非常認真地把每一張畫鋪平了慢慢看,一張一張地講。講完以後,有一張包畫的宣紙。老師就取過那張宣紙撫平了開始畫。下筆先畫的是牛角,然後畫前額、下顎、眼睛、背、腿,畫完了一頭牛,又畫了一個牧童牽著牛。畫完後,老師説,送你這張畫,好好學習。可染老師對我這個農村出來的窮孩子的培育,這種鼓勵的力量是巨大的。”

李可染對學生勤加指點,循循善誘。“每一次老師的談話,我都非常認真地聽,老師中間休息一下,或喝水的時候,我就看他的畫,不敢亂説。”賈又福回憶,“可染老師説,一個人對老師要尊重,才能接受他的思想,昧師是最可恥的。齊白石、黃賓虹都是可染先生的老師,可染老師就告訴我,這些先生講話時,他也是從來不説話,只是耐心地聽,不亂接話。”

賈又福回憶,當時李可染幾次給他們講《莊子》裏痀僂承蜩的故事,“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這幾句話,也讓他銘記至今。“在學習山水畫的這片方寸之地上,我現在70多歲了也是戰戰兢兢不逾矩,而不敢講隨心所欲不逾矩,也從來沒有隨心所欲過。這幾十年,畫畫就一絲不茍,不敢隨便畫幾筆應付,各種筆會我也一次沒有參加過,這都是從老師那裏學來的。”

賈又福介紹,李可染對反傳統的提法非常反感,“李可染先生説,不要傳統、不要生活等於零。一個是傳統,一個是生活,這兩本書要讀透,要下笨功夫,大天才也要下笨功夫。可染先生為什麼對自己的作品那麼認真嚴肅,我個人理解,他是把他的藝術作為歷史長河中的一環,一個鏈條看待的。作品不是為自己高興或送給誰看的,而是為歷史畫的,是給歷史留下的文化鏈條中的一環,可染先生是把自己的責任感放到歷史中去衡量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