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從李可染《萬山紅遍》看中國藝術品市場變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09 18:37:29 | 文章來源: 南京日報
       

從李可染《萬山紅遍》看中國藝術品市場變遷

《萬山紅遍》

1993年,朵雲軒敲下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第一槌,這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拍賣會,標誌著中國進入了現代意義上的藝術品市場發展階段。此後的20年間,中國藝術品市場先後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1993—2003年屬於收藏時代;2003—2009年是投資時代;2009年至今是資本時代。

在美術評論家、著名藝術推廣人紀太年看來,過去20年間,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作《萬山紅遍》一直是備受矚目的作品,這幅畫也是解讀藝術品市場20年變遷的最佳範本。

作為李可染紅色題材中的經典作品,《萬山紅遍》通篇以硃砂繪就,洋溢著高昂的革命英雄主義激情。據李可染先生的夫人周佩珠介紹,李可染一生畫此類題材作品共有7幅,其中有兩幅先後亮相拍場:1995年前後,該作品在市場的流通價約為180萬元;1999年,嘉德拍賣以407萬元賣出該畫;2000年,榮寶拍賣又拍出506萬;2007年,香港佳士得拍出3400萬元;2012年,北京保利拍出2.9億元。紀太年表示,《萬山紅遍》的價格走勢,剛好反映了中國藝術品市場20年來呈螺旋式上升的總體趨勢。

收藏時代

藝術品品質是唯一選擇標準

1993年,朵雲軒的第一場拍賣會成交額共930萬元,是拍品底價的2.5倍,這個成績讓所有參與者信心大增,由此也拉開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快速發展的大幕。到了1995年,國內藝術品市場的拍賣成交總額已達到2億元。由於發展過快,1995年底,整個藝術品市場進入深度盤整階段,參與者亦陷入迷茫與焦慮之中。

紀太年告訴記者,這次盤整的主要原因有4個方面:首先是拍賣公司過多,短短兩年多時間,國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2萬多家拍賣公司。其二,拍品品質下降,市場上開始出現贗品。其三,拍品出現倒流現象——國內成交價明顯高於海外價格,而倒流作品約佔全部拍品的30%左右。其四是市場資金不足。

這一階段還出現過一個重要事件:1996年10月,傅抱石的《麗人行》以1078萬元成交,一舉打破現代中國畫成交價的最高紀錄,引起圈內外震動。

在“收藏時代”,藝術品市場的參與者將作品品質作為唯一的選擇標準,那些藝術成就高、學術上有貢獻的藝術家的作品往往成為收藏者的重要選擇目標。

投資時代

民營資本進場引發“井噴”

進入200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出現井噴現象,“投資時代”由此開啟。

紀太年介紹説,在此階段,一些民營企業老闆開始進場,他們以經濟的理論、企業的經營方式來進行藝術品投資,在藝術品市場上不斷興起驚濤駭浪,創下了許多新的拍賣紀錄。其中一個最典型的案例便是:2004年,江蘇天地集團從瀚海拍賣公司以6930萬元拍下了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冊》,締造了當時中國書畫的最高成交價紀錄。

2003—2009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爆發勢頭最為迅猛的階段,一些近現代著名的藝術家,如陸儼少、李可染、潘天壽、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張大千等,都在這一時期創下了各自作品的成交價新高。拍賣行方面也出現了北京、上海、香港三足鼎立之勢,嘉德、保利、瀚海從眾多拍賣公司中脫穎而出成為領跑者,而大連萬達、新疆廣匯、江蘇天地、深圳博雅則成為投資藝術品企業中的佼佼者。

在“投資時代”,藝術品市場一度出現“瘋搶”的局面,幾乎市面上的所有作品都能成交,這其中也充斥著大量的贗品。

資本時代

藝術品開始被資本“綁架”

紀太年認為,2009年至今,乃至於將來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藝術品市場都將處於“資本時代”。這一階段的主要表現是,一些投資莊家和大鱷依靠雄厚的資本、廣泛的人脈資源以及先進的行銷理念,將藝術品市場搞得風生水起。資本開始“綁架”藝術品,並在藝術品市場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相比前兩個階段,“資本時代”的藝術品市場從業人員更多,資金量足夠大,作品數量也大量涌現。這一時期,藝術品市場出現了很多新變化:一是金融機構介入,出現了專業的帶有投資性質的藝術基金;二是進入市場的資金極度膨脹,僅2011年,進入拍賣行業的資金就達960億元,民間的私下交易則更為龐大;三是人們對藝術品品質的要求有所下降,學術不再是人們選擇藝術品的唯一要素;四是出現了億元級的天價作品,近現代書畫板塊在張大千的《愛痕湖》拍出1.008億元後,李可染、齊白石、傅抱石等作品也紛紛破億。值得一提的是,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拍出了4.255億元,震驚全國。

在“資本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金融理財的理念進行藝術品投資,各種藝術品理財方式層出不窮,如藝術品銀行、藝術品抵押、藝術品回購等,一些城市還出現了文交所,將藝術品進行份額化交易。另一方面,藝術家主動運作或被運作的步伐也在加快,一些藝術家採取經營企業的模式,主動或被動地參與藝術品市場運作,他們還成立了專門的運作團隊,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例如市場上的熱點畫家范曾、史國良等,都有專業的團隊為其運作。此外,藝術品市場還出現了職業化的藝術推廣人和藝術品經紀人,他們或依靠某一財團,或以自由人的身份,選擇、發掘、包裝藝術家,將其推廣到藝術市場的最前沿。(梁聖嵩朱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