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太多形式各異的畫展,浮華喧囂後猛然發現,許多原本畫得不錯的當代畫家們均沾染了一些時下拜金、浮誇的不良習氣,在有了點名氣以後變得一夜之間不會畫畫了。一些藝術家似乎僅在啃著殘存的一點點可憐的老本,不斷消費自己,這一藝術現狀讓做藝術推廣工作近30年的筆者如鯁在喉,著實不好意思再向以前收藏過他們作品的藏家們推薦其“炫技”的“上品佳作”。
藝術之於藝術家,就是一個追逐夢想的過程,攀爬的身影拔高一點,也就意味著藝術水準精進一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許多富有才華的年輕人不甘泯然眾人,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撐下,勇赴藝術之路。及至本世紀初,這一批當年的青年才俊已成為中國藝壇的明星人物,把持著中國當代藝術的大半江山,多年的清貧拮據因潛心藝事終於苦盡甘來,目前藝術品市場的硬通貨和天價作品也多出自他們之手。但令人扼腕的是,中國藝壇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一旦畫家(特別是水墨畫家)成名之後,其中不少人藝術水準不但不見長,反而隨名氣增長而越畫越差。
黃賓虹曾説:“急於求名求利,實畫之害。非唯求名與利為畫之害,而既得名與利,其為害於畫者為尤甚。”他一生曆盡坎坷、顛沛流離,對人生對藝術的態度卻始終不變,將繪畫作為人的生命創造的最高境界,呈現給人們的是一派極具鮮活生命創造、人格修養的絢爛之境。反觀現在一些著名畫家,多是小富即安的人,尚處於小農意識、小市民意識的複合體,難以形成高貴的精神氣象,安能希望他們的藝術有重大突破和進展?
還有一些畫家先天素養不足,又不注意後天學習,對於追求知識尤其傳統文化、新思想、新觀念沒有熱情,逐漸退縮僵化、靈性慧根盡失是很自然的。盛名和權威往往蒙蔽當事者的心靈而無法進一步提升。
作為一位藝術家,必須有職業操守,這份操守體現在追求藝術真誠的態度上,而態度又會毫無保留地訴諸筆端,不容作假,許多原本有才華,曾經畫藝卓著的藝術家最終都失守于文化的立場及鮮活的生命狀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藝術追求上。
“畫者從於心”, 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內心必須要有態度與堅持。靠外部手段操作只能獲得藝術價格的一時繁華,而藝術價值的提升,惟有常擁謙虛之德、永懷敬畏之心,在不斷地自我批判中反覆修正自我、超越自己,把藝術作為與生俱來的一種精神需求,才能走得更長遠、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