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程犁從1979 年開始做壁畫,約有三十年的創作經歷。將這麼長時間跨度的作品梳理出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作品被毀,有的作品在境外,已沒有條件重新拍攝,資料已不完整, 圖片難以精細,只能呈現我們壁畫創作一個大概的歷史面目。
我們找出很多有關壁畫創作的文稿,看後十分感動。忘年的和同輩的朋友們,是那麼傾情地關注與支援我們的創作,寫下了那麼中肯的批評文章。想到還有更多的領導、前輩和朋友雖沒有見諸文字,但對我們的扶持和具體的幫助,沒齒難忘。那是一個淡泊利益友善尚存的年代!如今他們中有人已離我們而去,我深深懷念他們。
在梳理自己的文稿時,可以看到我們在創作實踐中所形成的思路和藝術主張。我以為,最重要的,一是有關文化繼承與發展,以及藝術個性的觀點。1982 年,我們寫到:“地域、歷史、人文的殊異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大溪文化的發現,説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就有一支與黃河流域仰韶文化並行的文化。這大約是我國南北文化各自的源頭。正如北方民歌産生了《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一樣,南方的神話孕育了《楚辭》的浪漫主義氣質。”①
南方的長江流域與北方的黃河流域不同藝術特徵的文化並行發展的觀點後來頗受認同。而我們的探究是為了尋找地域文化發展的源流與特點,以延伸至尋求自己的藝術個性。我們連接著傳統與現實,傳統是血脈、是財富,不可能切割。然而,藝術又永遠是求新的,是要創造的,而創造新的藝術,其源泉是現實生活,是時代的精神。
其二,是關於藝術標準問題。1990 年我在一篇發言稿中寫到:“在現代資訊世界中,文化發展的節奏變快,我們不應拒絕對西方文化的研究和吸收。但是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吸收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變革、吸收和融匯中,本體文化是核心。只要民族的語言與文字沒有消失,東西方文化的界限不可能消失,有民族個性的藝術才可能為世界文化做出貢獻。東方現代藝術應樹立自己的價值標準。”②
藝術是有價值標準的,也就是評論標準。這個標準要有在文脈中的價值,也要有創造性的價值,兩者都不可少。因為現代中國的落後,國人崇洋,連樓盤都要取個洋名才好賣。我國當代的藝術正方興未艾,評論標準的問題,導向的問題已凸顯出來。
我們的這兩個觀點,或説是主張,提出很早,是我們創作道路上對文化問題的宏觀思考。今天看來,我仍然認為是重要的,它既是理論命題,也應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新深題。説到壁畫,我們將創作從楚地故園做到了遙遠的非洲古國埃及,為五個國家級和省級博物館、紀念館序廳完成過壁畫作品。題材涉及古今幾千年,弘揚歷史文化傳統,進行現實的創造,以藝術表達人的生存理念與訴求;在壁畫創作上,研究如何將主題構思、材質形式與建築空間實現完美統一;在壁畫材質的應用方面,為適應不同風格與功能的建築環境,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選擇某種材料來完成一件壁畫作品,主要是出於對主題與環境適合性的考慮。開始是做高溫釉陶板,接著是瓷磚釉上彩、大漆、金屬鑄造與鍛造、馬賽克鑲嵌、大理石鑲嵌、石刻、纖維織造等等,可説是金、木、水、火、土樣樣涉獵了一番。除了丙烯瀝粉彩繪多次使用以外,基本沒有重復使用過同一種材料,在製作中領悟“物性”之美,是一種快樂。
壁畫的創作與製作是一個整體,製作往往被某些藝術家忽視,扔一張稿子放手讓別人去做,很難有好的效果。製作,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細節決定成敗”,創作意圖應該貫徹到製作的始終。我們的作品製作主要是自己動手,有時因工程繁複,助手只是在我們十分具體的指導下做輔助工作。65 平方米的陶板壁畫《楚樂》的刻繪,90 平方米的磨漆壁畫《火中的鳳凰》的漆繪,全部由我們自己完成。無論用什麼材料,壁畫應該是“畫”,其線條、刀法、筆觸、色彩都應該是作者自己的,它滲透著作者藝術的個性,這是我們的堅持,也是我們的一些作品被人們稱為成功的原因之一。
中國是具有悠久壁畫歷史的國家,中國古代壁畫曾經創造了世界文化的高峰。20 世紀70 年代後期到整個80 年代,是我國壁畫藝術的繁盛時期。這一時期,全國各地一批優秀壁畫作品的出現,開創了中國壁畫復興的先河,它的創新精神影響到整個中國的畫壇,這些作品形成了社會大眾對壁畫藝術全新的認識和認同。我們被深深地捲入了這個所謂“復興”的浪潮,甚至是將準備畢生奉獻的油畫暫時放了下來。現在,中國現代壁畫正經歷著 “高潮”與“低谷”的曲折而令人深思的發展歷程,但我們對自己的捲入一直不悔。
我自2010年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一職,與壁畫家同仁一起,仍懷著不斷振興中國現代壁畫的使命感,因勢利導,推進這一事業的發展。我們認識到:進入21 世紀,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藝術市場的膨脹及藝術品商品化、消費化傾向;現代建築藝術純粹主義思潮的影響;新材料、新技術的層出不窮;壁畫概念本身的拓展。這些都昭示著中國當代壁畫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與諸多機遇,對當代壁畫從理論建設、技術手法、創作方法等方面産生著深遠的影響。③
1994 年,正在我創作的多産期,被調任美術學院院長一職,學院當時困難很大,本著一心不二用的決心,我放棄創作十年,以至作品斷檔,在藝術創作上總有被邊緣化之感。編這個集子,看到我們過去所做的工作,曾在一個時代産生過的影響,還是稍有欣慰的。
畫了一個句號之後,重新思考與續寫自己藝術的人生。
2012 年9 月23 日于湯遜湖畔
① 唐小禾、程犁:《〈楚樂〉創作隨想》《美術》雜誌1983 年第三期。
② 唐小禾在湖北省首屆“屈原文藝創作獎”頒獎大會上的發言。
《藝術與時代》雜誌1990 年第5 期加標題《熔鑄新的藝術語言 創造民族現代藝術》發表。
③ 唐小禾:2012 大同國際壁畫雙年展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