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策展?還是“唱堂會”?

時間:2014-04-09 12:08:44 | 來源:大河報

資訊>聲音>

現狀:繁茂的藝術生態,尷尬的策展

河南省美術館館長化建國對時下藝術活動的繁茂感受深刻:“到處是展覽,天天被邀請去為社會上各種展覽的開幕式剪綵。”另一個突出的印像是“太濫”,展覽沒有方向,不知道要表達什麼,同時無論誰都可以策展,沒有門檻。

市場觀察人士周志躍用“唱堂會”來定義時下的種種藝術展覽。“找一個在圈子裏有點人脈的人物,或者有時乾脆就是藝術家自己,找個場地,挂點作品,請一幫圈中人來捧個場,所謂的研討,也不過是大家坐下來相互吹捧,説點漂亮話,沒有真正的批評和學術研討。”如此策展,確實如“唱堂會”一般。這樣的展,只是挂幾張畫而已,沒有主題,沒有展覽本身要表達的東西,看無可看。正因如此,眾多展覽一再重復地上演著尷尬一幕—“開幕式上人如潮涌,下午再去就門可羅雀了”。

王璜生的批評直指核心:“官員策展人、挂名策展人等現象比比皆是,策展人看似正在遠離藝術,而趨近體制與資本。”

核心:策展首先須有立場和態度策展人到底是什麼呢?

此次CAFAM雙年展主要也是在探討策展人在展覽中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是策展人的工作到底是什麼。

“策展人”一詞源於英文“curator”,指在藝術展覽活動中擔任構思、組織、管理的專業人員,即策劃展覽人。在英語語義中,curator有博物館、美術館館長之意。另一方面,隨著當代藝術的發展,獨立於體制之外的策展人也成為一支重要力量。

中央美院美術館這次雙年展的主題已經表明瞭對策展的定義—無形的手。中央美院教授余丁如是解讀:在一個藝術展覽當中,策展是一隻無形的手。而這只無形的手是隱在展覽裏面的,呈現在外面的是作品和藝術家。換句話説,藝術家和作品是顯性的、第一位的。而策展是隱含在、滲透在展覽當中,通過藝術作品和藝術家來呈現。而“策展作為立場”又強化了策展在展覽中的重要性。

一澈·藝術·自由空間創辦人施小安女士曾在北京藝術圈內混跡十年,參與策劃了眾多大型國際性藝術展覽。回到河南創辦一澈空間後,她已經策劃了40余個展覽。圈內對她的評價—“是個另類”。這種“另類”,換個角度看,是種不妥協,是種堅持。在小安看來,策展,立場和態度是首要的。

“獨立策展人應當是不參與利益的,其任務是以專業的眼光,專業的態度,去發現藝術家,加以整合,加以呈現。”策展是對藝術家的展示,其實也是策展人的立場與觀點表達。通過這種表達,使藝術和社會現實生活發生關聯,並引發公眾的思考。“策展是有文化目的性的活動。”

而在物質利益驅使下,眾多的策展人已經進入利益團夥,變成遊戲的一分子,也就是王璜生所説的“趨近體制與資本,而遠離了藝術本身”。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