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廖廖:貴族精神與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26 11:11:15 | 文章來源: 《財富堂》

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如果説還有一種價值可以讓中國各個階層皆心嚮往之,非“貴族精神”莫屬。對於精神貧瘠的恐慌,對於高貴崇高的嚮往,讓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貴族精神”的旗幟下,土豪慷慨激昂,小資低聲附和,文青心有慼慼,猛士義憤填膺……

而事實上,所有關於“貴族精神”的爭議與追求,千言萬語歸根到底是三個字:沒文化。因為沒文化,所以我們不知道貴族的歷史,不知何謂“貴族精神”,把一切我們能想像到的高貴詞藻都堆放在貴族頭上。因為沒文化,所以我們無法擁有獨立的精神世界,無法創造出有格調的生活方式。只能急病亂投醫,膜拜子虛烏有的“貴族精神”,追尋虛無縹緲的“貴族生活”。

貴族的精神

倘若讓今天的“貴族粉絲” 回到過去當一個貴族,他們會希望成為哪一個朝代的貴族呢?

3000年前古希臘的奴隸主貴族?2500年前的周朝與春秋戰國的昏庸貴族?1500年前,茹毛飲血、草衣木食的英倫野蠻貴族?十字軍東征時期的嗜血貴族?18世紀大革命時朝不保夕的法國貴族?二戰後的大權旁落的歐洲貴族?

也許有的人會説,我們不想回到過去,我們只希望擁有一種“貴族精神”。那麼,是哪一個朝代的貴族精神?有的人又説,那些古代的精神我們不要,我們要“現代的貴族精神”,並提出三點重要的貴族精神支柱:1、文化的教養。2、社會的擔當。3、自由的靈魂。——這幾點固然都非常理想,但是且慢,這幾點不正是一個現代公民的選擇麼?什麼時候成了“貴族精神”的專屬品質?

文化的教養?在民眾中普及教育,從來都不是貴族們關心的事情。他們只關心平民能不能如期繳稅。啟蒙運動時期的人文主義者讓人們接受文化教養的時候,貴族階層是最堅定的反對者。

社會的擔當?血統與等級才是貴族階層的本質,鞭撻奴隸、侵略屠城、掠人妻女、十字軍東征,法國大革命前夕的暴政……如果説貴族們曾經有過“社會的擔當”的考量,那只不過是在壓制剝削與平民造反之間取得一個微妙的平衡。

自由的靈魂?這個更是現代的概念。騎士忠於大貴族,大貴族忠於自己的家族和王室,他們何曾有過自由的靈魂?森嚴的等級制是貴族存在的基礎,而對自由的追求,正是貴族制度崩潰的主要原因。跟貴族談自由,無異於與虎謀皮。

還有人的同志總結出,貴族精神有三種高貴的內涵:一是誠信,二是道義,三是使命感。這也並不是貴族獨有的品格。歷史上,作為“貴族天敵”的中國士大夫階層或者西方的宗教保守勢力也把這幾種“高貴內涵”當作宣傳的口號。還有一些同志把“慷慨”、“勇氣”這些品質也放到貴族的頭上,殊不知這些品質恰恰是貴族的對頭“流氓階層”的標簽。

翻開3000年的貴族史,貴族的貪婪、暴力、炫耀、壓迫與專制讓人目不暇接——根本沒有一種統一標準的“貴族精神”,更沒有任何一種“貴族精神”值得現代人去敬仰與追隨。那麼歷史上的貴族階層是不是就沒有一絲一毫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的呢?在我看來,至少還有一樣值得今天的我們欣賞與學習,那就是貴族對藝術的熱衷與影響。

貴族對藝術的影響

如果沒有古埃及的貴族,我們今天就看不到古埃及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所有的古埃及藝術幾乎都是王室和貴族的工匠所創造。當時的藝術樣式,取決於王室貴族的信仰與品味。古埃及的王室貴族對藝術的影響力遠勝宋徽宗,可以隨意把整個時代的藝術格調改版。譬如阿米諾菲斯四世時期的藝術,一掃以往保守派的僵硬刻板的風格,藝術形象變得柔和自然。

古希臘時期“有藝術品而沒有藝術家”,古希臘藝術品的創造者被稱為“工匠”。掌握著科學與哲學的上層貴族決定著藝術品的風格,而打造藝術品的下等工匠,名字都難以留下來。

古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大與他的貴族們建立的龐大帝國,讓古希臘藝術成為半個世界的藝術語言。達官貴族開始收藏藝術品,複製各种經典名作,他們的審美影響著藝術家的創作。藝術家開始追求技術的精細,而不僅限于用藝術品來講述宗教故事。

古羅馬時期的貴族們熱衷於收藏古希臘大師的作品或者複製品,當時的貴族對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藝術家的創作隨之受到影響。古希臘和亞歷山大時期的肖像只注重氣質,而不求形似。從古羅馬時期開始,貴族要求雕像儘量接近真實與自然。

中世紀貴族的粗鄙,同樣影響了藝術,13世紀的藝術家沒有掌握寫生的技術,也不會描繪一個精細逼真的肖像。當藝術家給貴族王室作畫時,他們先繪製一個程式化的人像,然後根據貴族或皇帝的身份添加上權杖與等級服飾。中世紀留下的大多是教堂等宗教藝術,貴族對藝術的影響不大。

文藝復興的開始,意味著貴族的沒落,人文教養替代了貴族血統的優越感,自由意志、理性與尊嚴、人文主義逐漸開始取代貴族的價值觀,騎士文化與貴族審美退到了歷史舞臺的邊緣。從15世紀開始,“藝術家”的身份正式確立,出色的藝術家不再與那些兼職做鞋、做傢具與作畫的工匠混為一談,藝術家也開始堅定自己的創作理念,他們不再是貴族指揮下唯唯諾諾的低等工匠。

18世紀,引領藝術與時尚潮流的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可能是今天的許多名媛貴婦的偶像,在她的倡導下洛可可藝術風靡歐洲。今天已經沒有名媛貴婦有這般品味與影響力。洛可可藝術是貴族在藝術史上拿到的最後一手好牌,從此之後,貴族的審美不再是藝術領域的主流。

洛可可藝術之後的巴洛克藝術代表的是教廷的審美,巴洛克藝術的興起是貴族勢力被教會勢力壓倒的象徵。而巴洛克藝術之後的新古典主義,則是資産階級對貴族審美的反動與顛覆,資産階級借古典藝術與英雄主義之名,引領了一場反對貴族的革命運動。

在新古典主義對貴族審美的顛覆之後,受啟蒙運動影響的浪漫主義的興起,更是對貴族審美狠狠地補上一槍。

19世紀下半葉,隨著印象主義勢不可擋地崛起,貴族審美失去了最後一道堡壘,從此之後,貴族階層的身影在藝術史上消失。

進入20世紀,如果説一戰的現代戰爭模式讓騎馬衝鋒的貴族風采蕩然無存,那麼二戰就徹底終結了貴族的地位與特權,以平民戰士為主的二戰結束之後,貴族的榮耀與光芒徹底消失,貴族的特權與政治影響力也被削減至歷史最低點。如風中之燭一般的貴族階層再也沒有能力對二戰之後涌現出來的藝術施加影響。

20世紀下半葉,沒落的貴族階層甚至成為藝術進步的障礙,當代藝術的前衛與挑釁讓守舊的貴族覺得格外刺眼。查爾斯王儲與英國文化部長都曾經抨擊過英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獎項:特納獎。查爾斯王儲把“特納獎”説成是“對藝術的污染”。英國文化部長豪維爾曾經評價入選作品是“冰冷的,機械的,純概念化的狗屎!”這兩位上流貴族的評價,大概可以代表沒落的貴族階層對當代藝術的態度。

中國新貴與藝術

儘管貴族對藝術的影響力隨著歷史書的翻頁而一路衰退,但是歷朝歷代的貴族對於藝術的熱衷與贊助,仍然值得我們讚賞與借鑒。歷史上的貴族審美對抗著宗教藝術和庸俗文化,讓我們的藝術史更加豐富繽紛。貴族對藝術的扶持與影響,讓我們的藝術史不至於被宗教勢力變得更加保守與狹隘,也不至於被平民審美變得更加平庸與膚淺。貴族對待藝術的態度,本質上是一種精英主義,而這種精英主義才是今天的我們應該欣賞與追隨的目標。

今天我們所謂的“貴族文化”,只模倣了古代貴族文化的奢靡和浮華,並沒有學到古代貴族文化的精髓:精英主義。古代貴族文化是庸俗文化的天敵,而我們今天的“貴族文化”只不過是庸俗文化的一部分。

遍地的會所、高球場和奢侈品,自不必説。單説藝術,新貴們儘管也宣稱自己像古代貴族一樣迷戀藝術,但是他們的贊助與收藏並沒有如古代貴族一樣影響著藝術史。如今遍地開花的私人美術館收藏的是已經被市場肯定的藝術品。國外的美術館與市場交易有著明顯的界線,拍賣場熱捧的藝術品與美術館的學術收藏涇渭分明,而國內的私人美術館的收藏更像是商業投資,並沒有清晰的學術線索,更談不上對藝術史的影響。

至於充斥拍賣市場的那些庸俗的寫實畫和工筆畫、草根化和公式化的文人畫,不是引領奢飾品潮流而是臣服於奢侈品廣告的盲目,以及人們憑空臆想出來的“貴族精神”。一切都證明,今天的“中國貴族”與精英主義無關,與獨立思想無緣,他們只是一群庸俗文化的追隨者。

吊絲的精神世界

有的同志説,今天的新貴在三十年前都是吊絲,對於他們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生活不能太過苛求。這話不無道理,但是我們不要忘記,1000年前中國也有一場浩浩蕩蕩的吊絲逆襲史。當時的那批吊絲上位之後,迅速建立了屬於自己階層的精神與文化,並影響後世上千年。

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之初,面對著虎視眈眈的貴族和張牙舞爪的軍事強人,皇帝的政治壓力很大。朝廷需要重新培養一個忠心耿耿的權力集團。於是,皇帝通過科舉考試,招收大批底層的文人入朝為官,建立了一個忠於朝廷的文官精英集團和民間文人階層。北宋之前的文人是不折不扣的吊絲,北宋的科舉取士之後,大批的文人吊絲由底層一躍成為國家的精英統治階層。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吊絲逆襲史,這批上位的吊絲並沒有模倣周朝、春秋戰國的“貴族精神”,他們很快建立了文人士大夫階層獨有的精神和文化——脫離了貴族審美的崇高,抵抗世俗文化的孤傲,彰顯獨立風骨的高雅,此種士大夫精神影響後世一千年,讓人不得不讚嘆北宋文人吊絲逆襲之華麗。

電影《公主日記》裏的Joe説:未經你的同意,沒人能讓你覺得自卑。今天的人們對“貴族精神”的膜拜,無疑是一種文化的投降,一種精神的自卑。對於今天那些崇拜西方“貴族精神”的人們來説,也許不必急於妄自菲薄,不必盲目追隨西方文化。歷史證明,哪怕是吊絲逆襲也可以很華麗,任何階層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擁有格調高雅的生活方式。當然,前提是——你得有文化。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