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西方財富力量為何聚焦中國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24 15:19:3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最初通過拍賣進入西方視野的中國當代藝術,在經過10多年調整和沉澱後,通過新的渠道、展示平臺和資本力量,以更為多樣化的面貌再次進入西方視野。中國當代藝術已融入全球當代藝術的板塊中,重塑其在全球藝術市場中的位置。

3月初,第16屆軍械庫藝博會在美國紐約舉行,來自29個國家200多家畫廊的現當代藝術作品匯集於此。該藝博會首次將“聚焦·中國”作為聚焦展區的主題,主題展旨在展示中國當代藝術創作和發展現狀,展現中國藝術生産和藝術體系的多樣性。與此同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推出中國當代藝術展——“水墨藝術:當代中國的過去作為現在”,這一展覽不僅使最近兩年的水墨熱再次升級,也讓海外參觀者從另一種視覺審視中國當代藝術,林林總總的活動為海外觀眾呈現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番景觀。

西方演繹下的“藝術中國”

有人表示,從來沒有這麼多中國畫廊去紐約參展,帶來了西方並不熟知的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面,再度受到海外藏家關注;不過,也有聲音表示,聚焦中國只是個噱頭,在這塊拼圖上,中國當代藝術只是配餐的春卷,難以改變被差別化對待的狀況。

軍械庫藝博會聚焦展區策劃人田霏宇介紹,參展藝術家來自中國當代藝術的兩股力量:一是年輕的藝術家,他們將自己視為國際對話的一部分;另一股力量是復興的水墨畫家,其作品反映了中國將傳統作為當代藝術來接納。“聚焦·中國”帶來的作品包括裝置、影像、行為藝術等形式。

談及中國當代藝術現狀時,軍械庫藝博會藝術總監Noah Horowitz表示,參加這次藝博會的中國當代藝術,沒有“玩世現實主義”,有效沖淡了西方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固有的印象。

從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在展出中國當代藝術展——“水墨藝術:當代中國的過去作為現在”,該展呈現35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展出的70幅作品涵蓋了繪畫、書法、攝影、版畫等,是過去30年中國藝術家創作的成果。該展覽的策展人何慕文表示,展覽可以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國當代藝術家們如何延續傳統文化,這些作品也可以從全球藝術的角度被西方觀眾所欣賞。

同時,從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具有影響力的美國收藏家魯貝爾夫婦在美國舉辦名為“中華廿八人”的收藏展,為美國公眾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新視角。

中國,何以引發西方關注

西方社會在更多了解中國當代藝術之後,現在,也許正是重新思考何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時候,中國表情在發生變化,市場也在迅速發生變化,以固有的觀點看待中國當代藝術,可能會是徹底的誤導。

中國當代藝術展覽與銷售線上平臺Artshare網站的創始人亞歷山大·艾瑞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擁護者,最近一段時間,他在《福布斯》雜誌連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文章。在《留心,中國當代藝術正在走向全球》一文中,他表示,2013年可謂中國當代藝術表現最驚人的一年。在他看來,2014年就算不是更上一層樓,但也會保持這種局面。

2013年,曾梵志創作于2001年的作品《最後的晚餐》以1.8億港元成交,該作品隨之在巴黎展出,引發了西方關注熱潮。Artprice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拍賣成交總額仍居全球第一。蘇富比和佳士得雙雙成功進入內地,給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帶來了新商機。有人質疑,這是藝術泡沫,完全是投機。不過,市場並不是支撐中國當代藝術的唯一力量。2013年,海外博物館也發起行動,古根海姆博物館宣佈與何鴻毅家族基金合作,購買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作為博物館的永久性收藏,這一行動旨在展現當代中國藝術家的成就和擴大當代中國藝術話語的影響力。

在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中,相比主題館38個國家的150多名參展藝術家而言,有接近2000名中國藝術家參加這一活動。《美國藝術》曾這樣評價這一屆雙年展:“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一次大型調查,一些西方藝術作品在其中只是起到平衡作用。”

中國私人博物館的崛起也同樣令海外關注,2013年,中國民營博物館新增451家,總數已超過4000家,而在2014年,這一紀錄可能會被博物館興建熱潮打破。“中國博物館機制雖然還處於發展初期,但無疑將助力中國發展成為未來的全球文化中心。” 亞歷山大·艾瑞表示。

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化走向

在海外舉辦的各種當代藝術活動,拓展了外界對中國當代藝術認識的深度與廣度,也讓國際藏家看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氣息。國際藏家仍在積極地購買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將他們的資本投入到那些對口味的作品中。

一位西方的資深收藏家對中國藝術市場表現出謹慎態度。“很多人關注中國藝術市場,但他們忽略的是,中國藝術市場與中國貨幣政策同步。如果中國經濟增速在控制範圍內,而且貨幣流通額以穩定速度擴張,可以預見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會以5%至10%的速度保持增長,但每一位藝術家的偏差會比較大。另一方面,如果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減緩近年來的通脹速度,那麼,我會盡可能地避免各種各樣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

在他看來,中國收藏家可能會保持孤立狀態,因為中國藏家的收藏品主要集中在保存祖先留下來的藝術品,如此一來,他稱之為“真正的全球當代藝術的世界一流收藏家”就會保持在很小的數量內。不過,在2013年,大連萬達斥資購買畢加索作品,著實讓人另眼相看,收藏家郭慶祥也表示:“西方藝術現在價位尚不高,現在是購買的好時機。”

隨著中國超級富豪的增加,據統計,2013年,中國超級富豪人數已達358人,而美國的這一數字為481人。在這群人中,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藝術,這也許意味著,他們將與西方藝術收藏巨頭一樣,成為新的藝術天價創造者。

顯然,最近在海外舉辦的各種當代藝術活動,拓展了外界對中國當代藝術認識的深度與廣度,也讓國際藏家看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氣息。而這種被激發起來的興趣會持續升溫還是逐漸消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後期跟進,以及年輕藝術家們在未來的表現。也許留給我們的問題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應該如何展現與其相匹配的當代藝術?

文\黃輝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