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谷歌藝術計劃:天量數據才是鉅額財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13 15:35:46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在數字化的今天,谷歌藝術計劃給人們欣賞藝術提供了另一種形式,打破空間、時間的壁壘,只要用滑鼠就可以零距離接觸到全世界眾多偉大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從人類文明延續的角度,還是從機構自身經濟回報的角度來説,真正的鉅額財富是獲得的天量數據。

不用千里迢迢遠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也不用購買高昂的博物館門票,更不用手拿放大鏡,就可以欣賞到梵谷的《星空》,甚至可以看到每一個筆觸之間的銜接細節;在還沒有感到一絲疲倦的時候,你就可以走進湖南省博物館,欣賞齊白石《蜻蜓牽牛花》筆墨中的瀟灑秀逸;假如你願意拿來兩幅作品進行中西藝術比對研究,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種待遇可是拿著無數“通關秘籍”的美術史學者都無法做到的。如今,這一切都可以在谷歌藝術計劃的主頁上輕鬆完成。

9月4日,谷歌藝術之旅活動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谷歌文化學院總監阿密特·蘇德( Amit Sood )分享了谷歌藝術計劃的願景、技術和背後的故事。

便捷的藝術之旅

根據英國《藝術新聞》 2013年最新發佈的關於2012年世界博物館參觀人數數據統計, 2012年十大最受歡迎博物館累計參觀52906060人次,這個數字僅佔全球總人口數的0 . 76 %。全球還有非常多的人無法前往這些博物館欣賞偉大的藝術。在數字化的今天,谷歌藝術計劃給人們欣賞藝術提供了另一種形式,打破空間、時間的壁壘,只要用滑鼠就可以零距離接觸到全世界眾多偉大的藝術作品。

谷歌藝術計劃是由谷歌與全球各地數百家藝術機構共同完成的項目,已于2011年2月1日正式上線,當時有9個國家的17個博物館共1000幅作品參與其中。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如今已經有來自全球44個國家264家藝術機構的40000件藝術作品可以線上瀏覽。既有來自南非的岩石設計、巴西的街頭塗鴉,也有來自中國的文物。圖片清晰度甚至可達10億級像素,比一般數位相機所拍攝的照片清晰1000倍;同時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整理喜愛的作品;前文説到的對比功能雖然在目前看來還不夠完善,但對普通觀眾和藝術研究者來説已是一個難得的好工具;除此之外,谷歌還為用戶提供了社交網站分享功能,甚至為中國用戶單獨提供了適合的分享渠道;另外還提供了虛擬展覽和虛擬瀏覽功能。

谷歌技術為線上展示保駕護航

據阿密特·蘇德介紹,谷歌藝術計劃是他們團隊用20 %的工作時間來完成的純公益性的項目,並承諾永遠不會在項目網站和項目運營中出現任何售賣行為。目前這個項目團隊人數僅有20到25人,但千萬別以為所有工作都是這20多人用各自20 %的工作時間來完成的,更大的貢獻是來源於谷歌散佈在全世界各地的員工志願者,他們同樣花費各自工作時間的20 %來完成全世界各地的項目落地工作。除了全世界的員工共同努力外,谷歌已有的各種技術也是這一計劃能夠順利完成的有力保證。無論是高清圖像的Picasa成像技術,還是谷歌街景技術,都為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技術依據。

無法取代的博物館

雖然這一計劃的技術由谷歌全力支援,但也並非一路坦途。據金沙遺址博物館宣傳行銷部主任肖飛舸介紹,目前谷歌藝術計劃上線的大多數作品為平面展示,但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很多藏品都是出土文物,對於處理這些三維展品,目前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的確,很多當代藝術作品已經不能單獨用視覺來欣賞,而是需要“在場” ,這一點目前看來確實是網際網路還無法取代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主任尤洋認為,每一件藝術品的展示方式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所以並非所有作品都適合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展示。阿密特·蘇德認為,網際網路要想替代真實的博物館是不可能的,但是卻可以展示給觀眾很多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和過程,這是現場展覽很難實現的。

消除合作者顧慮需要時間

目前,參與谷歌藝術計劃的中國博物館僅有7家。一方面是因為這一項目在中國的啟動才剛剛開始。阿密特·蘇德甚至把9月4日的演講比喻成了在大中華區正式介紹谷歌藝術計劃。另一方面,與藝術機構合作時會遇到很多現實困難。

據阿密特·蘇德介紹,全世界的博物館面對新的線上展覽方式都要有一個接受過程。在這方面,中國博物館顯得比較開放,但還是會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肖飛舸介紹他們與谷歌藝術計劃合作時曾透露,在合作的一年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圍繞法律問題對合作方案進行反覆修改。畢竟每個國家的版權和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是不同的,對有幾百年曆史的博物館來説,這一計劃用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展示方式,必然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溝通。據阿密特·蘇德介紹,在項目上線初期也僅有少數幾家博物館參與,接受起來是需要時間的。

除了法律問題之外,數據安全也是合作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隨著各種複製技術,尤其是3 D列印技術的不斷完善,如此大量數據在網上展示,是否會導致製作贗品更為便利?阿密特·蘇德針對這一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雖然不能保證100 %的數據安全,但是谷歌會做全方位的努力” 。在技術方面會讓數據下載變得很困難,另一方面也會在法律規定中做細緻約束。“谷歌能做到的是讓下載沒那麼容易,還有就是為竊取數據付出高昂的代價。 ”針對這一問題,國內的合作夥伴金沙遺址博物館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因為上傳的是高清圖片,而非超高清圖片,還不能達到複製標準。同時,因為上傳的三維展品也並未上傳三維數據模型,僅是圖片而已。

另外,由於可以線上瀏覽會導致進入實體博物館的參觀者變少,也是一部分藝術機構擔心的問題。阿密特·蘇德認為情況恰恰相反,從很多合作機構反饋情況來看,正因為與谷歌藝術計劃合作,參觀人數在上升。事實上,從美國、西歐和巴西的數據來看,實體參觀者的數量會大幅增長。線上體驗會加強人們的參觀慾望,這就相當於DVD觀影永遠不能夠取代影院觀影、美食圖片更無法替代食物本身一樣,線上展示頁無法取代線下參觀。湖南省博物館數字展示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劉宇馳也用數據證實了這種觀點,湖南省博物館展品在谷歌藝術計劃網站於今年3月上線,上線前3天和上線後3天,湖南省博物館網站訪問量提升130 %,博物館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數據是最大的財富

對於谷歌藝術計劃的發展來説,尚有很多障礙需要清除,但在數字化的今天,將藝術作品甚至人類文明的所有成果進行數字化記錄是一項事不宜遲的工作。除了谷歌藝術計劃之外,還有很多機構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劉宇馳告訴記者,他們在介入谷歌藝術計劃之前就參與到了百度數字博物館項目之中,同時開發了線上展覽和APP程式,已經擁有多種數字展覽渠道。金沙遺址博物館的情況與此基本相似。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也正在開發自己的展廳輔助觀展系統。于2012年成立的中國文聯文藝資源中心,則希望通過整合手中千萬名中國文藝家資源,構建國內最權威的中國文藝資源數據庫。可以説數字技術的發展無疑給藝術的展示帶來了變革。雖然像谷歌藝術計劃一樣,目前很多數字藝術計劃都是“免費的午餐” ,但無論是從人類文明延續的角度,還是從機構自身經濟回報的角度來説,真正的鉅額財富是獲得的天量數據。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