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版畫中鐫刻生命張力

時間:2014-03-21 10:19:26 | 來源:光明日報

資訊>聲音>

國家博物館正在舉辦的“畢加索:沃拉爾系列版畫”展上,許多人慕名而來。展覽包含畢加索在1930年9月至1936年6月間創作完成的97幅作品,以及1937年增加的3幅沃拉爾的肖像版畫。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介紹,本次展出的100幅作品反映了畢加索在特定時間段的藝術生活,被視為“二十世紀版畫的巔峰之作”。

畢加索和沃拉爾

1930年,49歲的畢加索在巴黎過著相對優裕的生活。此時,他已是巴黎藝術界的名人。青年時期的畢加索,猶如插在歐洲藝術界的一把利劍。自從1907年《亞威農的少女》面世以來,紛亂的色塊組合、多視點的構圖法、斧鑿般的生硬線條,畢加索的畫筆打破一重又一重的禁忌,開創和引領了立體主義繪畫的潮流。

畫商沃拉爾找到了畢加索,請他畫一套書籍插圖。安布魯瓦茨·沃拉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巴黎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畫商之一。他不僅是雷諾阿、博納爾、梵谷、高更等畫家的重要代理商,更一手捧紅了塞尚和畢加索。1901年沃拉爾給時年20歲的畢加索辦了他的首次畫展,讓其在巴黎藝術圈初露頭角。畢加索熱情地接受了提議。這套書開啟了畢加索的“沃拉爾系列”銅版畫,成為他的版畫藝術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簡練線條裏的生命激情

筆觸流暢,勾畫出男人和女人的胴體,簡潔的線條使畫面顯得乾淨而凝練。女人在頷首沉思,或望向遠方,有時男人和女人交會在一起,在畫面裏,仿佛能看見邂逅的迷離浪漫、愛情的激越衝動,以及畫家跌宕起伏的心境。

沃拉爾版畫是畢加索創作力爆發期的碩果,深入挖掘了他內心的衝動。這些情思可按六個部分劃分:各種主題、倫勃朗、愛之戰、雕塑家的工作室、牛頭人身怪和沃拉爾肖像。此時,畢加索重新被古代雕塑與藝術吸引,對古典時代極為著迷,古希臘雕塑風格啟發和呼喚著他。這些描繪男主人公的素描,線條清晰明快,完美程度令人驚異。

同時,他與情人瑪麗·泰雷茲正處於熱戀中,瑪麗的面龐時常出現在他的筆下,作品中的圖像呈現著愛欲與激情,也交織著對藝術和愛的狂熱與痛苦。《雕塑家的工作室》是沃拉爾系列中最有張力的一組作品,共46幅。畫家把自己想像成雕塑家,放鬆下來的他在工作室與情人一起欣賞自己的作品。愛情的迷思貫穿始終,差不多在每一個肖像中,我們都能發現情侶的戲劇性場面。有時雕塑家和女伴在擁抱親吻,大理石基座上即將煥發的生命注視著兩位主角,猶如闖入的第三者;有時他們靜靜休憩,凝視那正騰躍交疊的駿馬雕塑;他們坐著或者躺著,他們的身體雖然糾纏在一起,他們的思想卻各自東西。

溫柔、憂鬱又時而戲劇化的牛頭人身怪是沃拉爾系列版畫的又一宏大主題。這樣一個怪異的、堅強有力的、性格鮮明的形象,被認為是由畢加索用來隱匿地展現其私生活的另一個自我。作為一個西班牙人,鬥牛場上的公牛形象深深印在畢加索的腦海。他使用了牛頭人身怪的形象,並作為男性的象徵,在不同的作品中頻頻使用。他和男人女人們一起歡飲,他在競技場上敗北瀕死,他有著暴戾而又無邪的臉龐,享受著歡愉,又似乎飽嘗困惑與痛苦。

原作的魅力與“看不懂”的畢加索

沃拉爾系列版畫展現了各種高超的版畫技法,蝕刻法、壓印法、刻刀法、幹刻法、飛塵法等多種腐蝕銅版畫技法的嫺熟運用,使得作品乾淨利落,層次分明。

畢加索是1881年生的,跟魯迅同年,1973年去世。畢加索對中國觀眾來説並不陌生。早在20世紀50年代,張仃和張大千這兩位中國藝術家先後拜訪過畢加索,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佳話。展覽上,很多觀眾專程趕來觀摩畢加索的作品。“原作的生命力是任何印刷品都無法替代的,能感受到線條裏的力量。”60多歲的觀眾耿立工先生説。

但是,當真正面對這位現代藝術先鋒,許多觀眾還是生出“看不懂”的困惑。他的作品中包含了令人感到錯愕和混亂的組成,又充滿一種讓人難以理解的驚人想像力。對此,畫家陳丹青曾説,更大程度上,“我們要的不是‘懂’而是啟示,藝術的‘懂’是沒有窮盡的。”

20世紀30年代的畢加索,可能並沒有想到,日後會成為“第一個活著看到自己作品進入盧浮宮的人”。今天,一個個年輕畫家站在他的畫作前,體會到情感的共鳴和藝術的啟示。這是畢加索的號召力,也是文化交流的魅力。

文于園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