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當代繪畫中的不確定性探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02 15:53:1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現在很多藝術家在談起藝術創作狀態時會用到一個“不確定性”的詞,在無法確切描述一種狀態的時候,開放性的表述往往是最準確的。根據我們已有的認知範圍,太陽每天照常升起是一個確定的概念,而明天會過得怎樣則是一個不確定的事情。藝術創作是一個不能完全控制地狀態,會有許多令人關心地問題,例如最常見的,到底是想好了再畫還是畫好了再想,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沒有準備好就開始創作簡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但不可否認,在當今這個“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大前提的可能下,藝術所呈現的百花齊放的勢頭已不再有那麼多的限制可言了。

20世紀上葉,在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公佈以來,從微觀世界中無法確定原子原始位置引申到宏觀世界無法描述規律地原始狀態,對於社會各個領域的分析和理解都有了新的觀點,經濟學、文學,藝術學等,尤其是到了後現代主義,“不確定性”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用來理解藝術。藝術中的不確定性首先體現在藝術家身上,在藝術創作的這個過程中,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有絕對的主動權,思考的重心、關注的範圍、想要達到的效果等,都隨著藝術家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結果。老一輩中國藝術家盧沉,早年作品《機車大夫》是以寫實手法描繪新中國成立後工人們積極樂觀的生活工作狀態,是關注社會、關注現實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盧沉先生所掌握的紮實的造型寫實能力以及對人物形象的準備捕捉。從80、90年代開始,他的藝術探索道路發生變化,將精力集聚到人物內在上,以寫意的筆法表達、展現精神的境界,我們從他晚年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他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思考。羅中立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前後也有很大的變化,雖然他關注鄉土、農民生活的初衷沒有改變,但畢竟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效果,是源於藝術家對於藝術的新的理念,不固步自封的前進之舉。除卻畫家自身藝術發展的規律,也有來自外界的各種因素的浸入。首先就是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藝術本就是一個文化精神層面的內容,互融性強,容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近現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入侵,在接受新思想,開闊眼界的同時,我們也接受了許多新式的價值系統,並且對於優秀的藝術家來説,他們很自然的融匯在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中,與時代同行,藝術無國界。其次,工具、設備的進步也為藝術家們展開新的創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舞臺。

盧沉 《劉伶醉酒》

主體藝術家創作的作品是真正體現價值的載體。藝術作品不是獨立的存在個人環境中,而是要展現出來,與觀者、與時代發生關係,當你面對一幅畫時,你們之間的關係不只是看與被看的簡單視覺傳達,它或許能引起你內心的審美共鳴,或能引起你的審美想像,或者讓你覺得毫無頭緒,覺得和自己不在一個認知系統裏面,總之,會被建立一種聯繫。從這個角度上來講,藝術家的“不確定性”也是觀者的“不確定性”,作品呈現的內容是一種封閉式的還是開放式的,司空見慣的還是令人驚奇的,都在無形中營造了另一個空間,想像的可能性空間。當作品中出現與現實生活差別很大,或者説是意想不到的內容時,是作者給預留出的想像空間,引入了不確定性,拓展了審美想像的可能性。

在預留想像空間這一方面,中國畫做得一直很到位,言盡意猶在,以神寫形,靈動的線條,留白,引來知己的連呼“妙哉!妙哉!”。齊白石老先生也曾經説過,“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在西方油畫寫實主義引入中國後,逐漸被接受的過程中,寫實當道而減少了這種想像空間,尤其是引入的蘇聯教學模式,準確、嚴格、精準,都把藝術改為了更為確定性的學科。寫實派畫家的作品,如艾軒、冷軍、劉孔喜、龍力遊等,從技法上,超凡入聖,從藝術史價值上,代表了特定時期的藝術潮流,在審美上,能引起特殊人群的特殊情感,但在審美想像空間上可以拓展的廣度就會受限。在當代藝術中,藝術精神更加自由,表現、追求都趨於多元化的發展,藝術與生活、科學,各個領域之間的界限逐漸消融,呈現出多方面的不確定性,畫面製造現實生活不可能出現的景象、衝突,以生活現成物品製作,利用隨機方式任意構建,由此,藝術作品所賦予的價值也不再單純反映生活、記錄歷史,而開始創造、展望未來了,它所代表的內涵更加豐富,不確定性的加入使得一切都變為可能,拓展新的領域,打開心靈的遠景。例如中國當代藝術著名的“四大金剛”給人帶來的也是一種不確定感,這種不確定來自那更有意味的形式,帶有隱喻性的表達,這些都為觀畫的人提供了想像上的自由空間,脫離生活的真實狀態而感到陌生,藝術家的態度沒有明確的體現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發揮的餘地。似乎又回到了中國畫傳統的意猶未盡狀態。

方力鈞作品

埃貢·利奧·阿道夫· 席勒 《孕婦與死神》

中國人在不確定的心性中,培養自己的素養,氣質,內涵,臨窗聽雨,喝酒賞月,養竹種菊,藝術蘊含在生活的任何一個角落,在這樣開放性的天空下收到的結果也是不拘一格的,氣宇越不凡,在畫中表現得也就越有深度,不會讓每個人都看的清清楚楚,有意境説得也是這個理。西方人似乎沒有東方人的傳統神秘,總有一種來自外界的危機感,畫面上緊張的急促感,把不可能真實出現的情況畫在作品中,開拓未知的領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廣袤的宇宙中渴望尋求更為新奇的內容。我們思古,他們展望,各有特色,各有韆鞦。畢竟,現代社會還是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發展過來的,我們也逐漸將不確定性發展到一個追逐“新”的方向上,以已知探索未知,打破束縛的框架,將可能性無限放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以一個確定的內容來拓展,得出的內容也必定是另一個確定,只有給予更多的空間,不確定性,才會與當今千姿百態的藝術世界相稱。而且,從大的方面上來看就是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完全確定不變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我們的知識、我們所了解到的內容都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每一個真理都在特定時期是不可動搖的,都會有變成謬論的可能。現階段藝術圈的人們也逐漸認識到這樣的現實情況,“不確定性”越來越受到藝術家的重視,在現代藝術中,或許將會成為一個標誌性的特徵,來呈現更為繁複的藝術領域。

文/藝術中國編輯 程希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