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朱乃正老師二三事

時間:2013-08-19 16:38:54 | 來源:新京報

資訊>聲音>

朱乃正先生

1957年“反右”運動期間,朱乃正、傅小石、汪志傑、蔡亮,被中央美院定為右派學生,獲罪時二十齣頭,大學剛畢業,老校友説起,均稱是當年美院的“四大才子”。其中朱、汪、蔡三位,上海人,汪志傑遣返上海,蔡亮發配陜西,朱乃正發配青海,傅小石是傅抱石公子,不知被罰去哪。

年齡更小的美院右派學生,是袁運生,亦當年校中公認的才子,發配去了東北。我還聽説另有一位美院附中學生,當時似乎並未正式劃為右派,事後臥軌自殺了,擱現在,年歲即如考前班的孩子。

“文革”中,我輩小子即聽聞以上四才子的畫名。汪志傑,長期無業,落拓不羈,幾度出入派出所,放出後,遊蕩借錢度日。“文革”後曾在上海華師大繪畫係教書。上世紀六十年代,據稱他作畫格外計較畫布的品質,畫成若干,即叫輛三輪車堆著畫幅,去找略年長的俞雲階先生品賞批評——俞先生是徐悲鴻高足,又曾師從馬克西莫夫,也是右派,他的著名弟子,便是上海美專的夏葆元、魏景山、陳逸飛。“文革”後俞先生一案獲平反,單位查了檔案,並無正式記錄,是被當作右派,受辱二十多年。

蔡亮,成名甚早,以革命主題畫面世,我幼年見他兩件油畫印刷品,就想將來我也要這般耍弄:一件是畫毛澤東與紅軍少年,一件是畫延安人舉火遊行。“文革”中,我結識了蔡亮的父親蔡上國,時相往還,老先生是留英歸來的民國教授,也擅油畫,家住上海枕流公寓,壁爐上方挂著蔡亮為他外婆畫的肖像,蕭然沉靜,與他的革命畫完全不同。後來我就讀美院時曾在西安拜見蔡亮老師,是個藹然可親的中年人,嘻嘻哈哈,見面就熟。八十年代蔡先生移往浙江美院教書,九十年代初,得病走了。

四位才子中,日後我所相熟的便是乃正老師。1972年,“文革”的首次美展,幾位右派均獲起用:軍中的何孔德,西北的蔡亮,青海的朱乃正。朱乃正的大幅水粉“新門巴”(門巴,即藏語“醫生”之意)一時傳為美談,業餘畫人説起,交口稱譽,説是雪地與逆光的色彩如何響亮,我當年十九歲,人在農村,尚無資格上京觀看,聽得幹著急,因我總不會畫色彩與外光。聽陳逸飛説他認識乃正師,我心中羨慕,1978年入學了,同班孫景波也説與乃正相熟,我便想總能見到這位逆光大師。忽一日,有同學飛奔來報,説是朱乃正來了,正在我的宿舍。

那時的學生宿舍,窄小簡陋,四架上下鋪床位,只見乃正師靠坐在下鋪床沿,抽著煙,與景波説話,句句是喉嚨深處的低音,像在嘟囔。我叫聲老師,伸手去握,他就慢悠悠煙遞過來,改説滬語,談起我此前一幅西藏主題的畫,説:“你學蘇裏柯夫,眼界蠻好。列賓畫出俄羅斯性格,蘇裏柯夫,那是畫俄羅斯精魂了。”説到“俄羅斯精魂”,他臉色一正,又改普通話了。其時美院沒有招待所,是夜乃正師就在我的鋪位過夜,我去借宿隔壁同學的上鋪。翌日與他同去食堂早飯,路中,乃正師忽然嘟囔道:丹青啊,你知道嗎,這是我出去後頭一次進美院呢。

也在同年,或稍後,美院其他幾位右派——老者如江豐、馮法祀,中年如朱乃正、袁運生、張世椿——陸續回來了,或官復原職,或重做教師,而乃正師那句話,我總不忘:二十年不肯進美院,那是一個青年的屈辱與自尊啊。

下一年,乃正師調回美院,又一年,我畢業留校。某日在U字樓北廊看見乃正師,他招手要我過去,遞我一份簇新而陳舊的畢業證,連説“你看看,你看看。”那證書嵌著一位小男孩正面昂臉的黑白照,正是學生時代的朱乃正——原來1957年的懲罰包括扣留畢業證。那天,美院教務處落實政策,剛剛發還乃正師。1953年,乃正上學,我才出生,待我1980年拿到畢業證書,時二十七歲,而1981年乃正師得到這張紙片,已屆四十五歲了。

當年與乃正師大致平輩的美院老師如詹建俊、靳尚誼、杜健、聞立鵬等,五十年代留校及今,一輩子待在單位,雖也歷經政治風雨,望之仍是學院中人。乃正與運生則是當年復出畫壇的英雄,畢竟外放二十餘年,眉目滄桑,另有股江湖氣,放達而隨性,用現在的話説,是在“社會”混得久了,我因是知青,總覺熟悉,與之初交,便即放肆而談。乃正師話不多,永遠端著煙,緩緩吐納,時或轉臉與我説一兩句,便轉用滬語,嘿嘿一笑,仿佛有甚心照不宣的意思,現在想來,其實是因厄運盡去,回了美院,心情寬舒多了,又正當人人對家國冀望的八十年代初。

其時美院窄小,住房緊缺,院子西北角近食堂處有一溜原屬雕塑係的破爛平房,東西兩頭小間,一時辟為乃正與運生的宿舍,接來家眷,生火做飯。世椿、小昌,同班景波,還有我,常會午飯間捧著天天吃厭的白菜饅頭,徑去朱家或袁家,筷子伸到才剛端上的家居菜碗裏——乃正師飲酒,每餐一小盅,如我見慣的江南善飲之人,坐穩了,略有歉意似地,緩緩舉杯,微有笑意,漸入輕微的陶然。那時翻譯小説解禁了,我不知讀了哪篇,飯桌上瞎講,乃正師停了杯,入神地聽,之後説些別的事,已過午時,乃正留我們,眼角淚汪汪地,兀自鄭重説起話來,我才發現他已微醺了。

美院自吳作人先生之下,畫油畫的先生,乃正師的字要算最好,有書卷氣,日後圈子內外別有名氣。我見乃正師酒後鋪紙,落筆前,總要沉吟良久。我畫畫寫字性子急,犯傻動問,他説,先來大概看看篇幅和字數,我説怎算得出啊,他就那樣地嘿然一笑,説:“不是算……我在青海時,半斤酒下去,寫,寫到最後紙腳,正好!”乃正師聊起畫,也不兀談,有句話我至今記得,也至今做不到。他説,你有時畫得不對了,要再看看對象——“是吧,再看一看。”

這樣的日子不長,我去了紐約,走前給乃正師畫了一幅很小很小的肖像。未久,運生也去了。初到數年,我與景波書信不斷,有次他竟寫了長詩來,並附有折疊再三的四尺宣紙,打開,原來乃正師用毛筆抄正了這首詩,通篇俊逸,果然寫到紙腳,正好,此後我挂在房中好幾年。是在1987年吧,乃正師出任副院長,短期到訪紐約,因念及會見幾位海外美院老學生,他居然事先給每人寫了字幅,裱好了,算是晚生迎送與便飯的酬謝,未及面見的,也留下字幅,托我轉交。我們又對坐抽煙了,那年乃正師五十開外,説話也仍是平然,不打官腔,也不是學院腔:“丹青啊,我現在每天早晨一杯牛奶,兩隻水煮蛋,然後騎車上班。煙呢,你看,抽到這裡,我就扔了。”説時,他就掐著燒到濾嘴尚余小半寸的位置,我隨即學了乃正師,至今抽到那一截。

1995年乃正師六十歲,在美院南樓陳列館有個展,我頭一次見到了他的風景畫,十九巴掌大小,實在是好極了,初到荒原時的幾幅,簡直迷人。畫展中又有他就學期間的素描,一件畫農民,一件畫維納斯石膏像,好到使我驚異。學院那路磨鉛筆的長作業,再畫得周正,我都厭煩,惟乃正師這兩幅,優雅而性感,竟有文人氣。今時千百幅學院典範式的石膏素描不過是一本正經的愚蠢,渾不知乃正師那樣弄法,才叫做“畫”。今夏,乃正師臨走前一個月,我在尹朝陽室中意外見到一件圓形的小畫,比巴掌還小,臨摹倫勃朗夫人像,靈動灑脫之至,如徐悲鴻吳作人那代氣息,一問,竟是乃正師五十年代所作,出現在哪家拍賣行,尹朝陽有眼,買了下來——六十年前人稱“才子”者,洵非虛語,現時大學本科佼佼者落筆,哪夢見這等教養。

昔我兩度入藏,相加不過一年,艱苦與青春交並,終是難忘;青海自古流放地,遷想乃正師蹉跎二十年,是怎樣的歲月與故事呢,我不得知,而乃正師于自己的往事,不訴苦,也不曾誇示;輾轉聽他青海舊友説起,雖是什麼右派,但遠來北京的書生,當地于乃正倒是珍惜的、重用的。怎樣地惜而用,我也不得知,但乃正師每説起青海,神色為之一靜,並不多話,可見藏有深沉的記憶。看他來京後與圈外雜人從容笑談,慨然酬酢——少不了酒後寫字吧——便是我所謂的江湖氣,學院內,頗少見的。五十年代的流放者,多少人萎謝湮滅,乃正師獨有才情,兼以歷練,老來為人所敬,那天有逾千人到場與他告別,朋友多,學生也多。

關於四才子獲罪與流放的究竟,因是聽説,或不確然,若有誤,還請知情的長輩給予糾正。但年紀輕輕的才子當年遭遇這等懲罰,是真實的。美院上輩的舊事,如今少有人提起了。我跟隨眾人在靈堂給乃正師鞠躬畢,回來路上想想,寫出以上零星的記憶。

2013年8月7日寫在北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