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袁廣:要以更寬的眼界認識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15 10:17:3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袁廣

袁廣,油畫家,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繪畫係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由於曾系統學習過中國畫和油畫,因此其作品風格也結合了東方繪畫精神和西方的寫實畫風。

1993年至98年在任職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副主任、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館長,先後承辦和策展了一系列當代藝術展出活動。包括“94中、日、韓交感藝術祭”、“95北京—柏林前衛藝術交流展”、“96個人方式”、“位移”、“華城-北京中、韓藝術交流”、“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等。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也成為九十年代期間國內唯一能夠展出當代藝術作品的開放性展館。2008年在北京創立“表像主義”繪畫主張,以期建立起一個具象繪畫新的衍生。 代表作品主要有《軟浪》系列、《山的皮膚》系列、《水的皮膚》系列以及《光的聲音》系列等。

最近,袁廣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主要涉及90年代策劃的當代藝術展覽,美國考察的經歷,以及油畫的創作思路。他向記者展示了當代藝術家對當下藝術環境的認識,以及對中國當代油畫的反思和理解。

記者:很多人都知道,您在90年代的時候舉辦了一系列南韓、日本裝置藝術家的作品展。您當時為什麼選擇做裝置藝術呢?

袁廣:當時在展館做其他藝術門類很難有持久的影響。裝置藝術家當時轉到地下,沒有一個公開的場所做展覽。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已經存在很多年,但是環境卻不是很好。很多人出國留學,但是觀念還不夠開放。我特別希望有一樣正常的環境,怎樣進行創作沒有人干涉。但是到現在為止,這也很難。社會也不太能接納當代藝術。當時做這一系列的展覽,就是想給這個藝術門類一個空間,把裝置藝術正常化起來。

軟浪No.3

記者:您策劃完成這一係類展覽後,2001年去美國學習了一年時間。出國的經歷對於您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袁廣:最大的收穫是我對中國繪畫有了全新的認識。這種認識,是在出國以後,反觀中國文化所獲得的。在美國,我以一個外國人的角度去學習油畫,並了解西方人看待中國畫家的視角,這讓我重新審視中國文化,明確自己的位置。當時一位基金會主席看到我的作品非常感興趣,覺得我的作品裏有很多中國味道。他們希望我去學校講學,主要是探討油畫中的中國意境。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中國繪畫在油畫中的體現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

除此之外,美國的經歷讓我對當代繪畫的理解更深刻了,看到了真實的西方當代繪畫狀況。在2001之前,中國畫家接觸到的大多是西方50,60年代繪畫作品。在日常教學中寫生課比較多,創作課比較少,並且缺少畫面感的認識。繪畫者對物質本身的表現較多,對畫本身表現的較少。經常是“畫的很好,畫不好”。過多追求技術上的表達,使觀眾看畫展很累。而美國的繪畫作品更多的是一種愉悅的審美享受。

記者:您能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的當代藝術嗎?

袁廣:美國的當代藝術是相對寬泛的,並不像一些人所認為的極端、激烈的才是當代藝術。在國外,搞前衛藝術和傳統藝術的藝術家是非常少的。一個美國朋友跟我介紹時説到,“紐約是世界,不是美國”。提醒我對在紐約那些前衛的藝術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美國,更多的藝術家是用審美的語言在説話,既不前衛也不傳統。

而中國現在的畫家要麼當代,要麼傳統寫實,對中間部分的認識很弱,認為非此即彼才能是好的繪畫。這樣當代繪畫的定義就狹窄的多。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