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龐茂琨:生活場景孕育更多戲劇性和可能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27 10:04:21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記者:能否談下《巧合》系列?

龐茂琨:《巧合》系列是一個舞臺設定,也是精選的一個動態,再配搭一個動物或者是物品,有點兒類似于擺拍,主觀設定的人物,現在變成快拍。實際上是把舞臺移到自然當中、生活當中,以前是一種主觀的舞臺,現在完全到現實生活當中尋找這種舞臺感、表演感。

記者:在《光耀》系列裏,可以看到東西方力與美的張力,也體會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為什麼要擇選健美者、太湖石、仙鶴、孔雀這樣的組合?

龐茂琨:《光耀》是一個過渡階段,是《巧合》以前《邂逅》的延續,角色是以前沒有畫或沒有畫完的健美的人物,但加了一些假山石或者一些鳥,這跟中國傳統繪畫的一些因素有關係。

記者:可以看出來您對生活一直保有一種新鮮感,您怎麼和生活、現實之間保持這樣一種彈性的關係?

龐茂琨:大家所處的時代、世界都是一樣的,看的、吃的、玩的等都是一樣的,但是每個藝術家注意的點不一樣,或者是這個點,這一段時間不注意,下一段時間又注意,這一段時間突然關注某一點了,會放大這種感受。我越畫越覺得對很多東西都有興趣,在年輕的時候覺得要按照規範,比如説要畫在美術史上有意義的,或者一些典型的情境,現在覺得可能性很多,而且現實當中值得挖掘的東西特別多。這一批,我沒帶所謂的批判眼光,而是畫面形成一個新的關係或者可能性。這個時代的某種特徵被我抓住了,而且這種群體性也很有趣,我以前沒有涉足,我現在覺得這很有趣,這種集體的意識,這段時間值得我去發覺。

記者:從您個人角度來出發,您定義的現實主義藝術是怎樣的一個概念?

龐茂琨:現實主義概念在西方美術史上有一個定位,有特指的一段時間。但是我覺得現實生活永遠是伴隨著人類一直存在的,所以實際上現實主義的概念很大,在當代應該不要像以前那麼狹窄。以學院派古典主義創作方法來關注現實生活、關注老百姓,這個就是現實主義嗎?其實不是的,在各個歷史時期,和所見、所想、所思考的事件有關的藝術都應該是現實主義的藝術。有一些人可能將它和具象放在一起,這樣現實主義概念應該更大,比寫實、古典這些概念更大,因為現實主義是一種態度。你的藝術到底和你生活的世界發不發生聯繫?比如有些藝術過度具有邏輯性或者概念性,這和現實主義是比較相反的,現實主義還是要和我們的生活的內容、平時的行為有直接的聯繫,風格是多樣的,現在我不認為很嚴格的寫實才叫現實主義,比如超現實主義和現實也有關係。

記者:您對現實主義的堅持,似乎和您對藝術價值的判斷有一些關係,您覺得當代藝術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價值?

龐茂琨:我覺得首先要感動人,一個作品如果多數人都對它沒有感覺,它就沒有意義,藝術還是要跟多數人的情感或者思考、思想有關係。能影響人的電影,最好的還是故事講得好的,跟人的感情世界發生聯繫的電影。我認為與情感的聯繫同樣是繪畫藝術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這樣藝術才可能有生命,不然它的意義就越來越窄,有時候只有純粹的語言會比較窄。

如我最喜歡的古典大師,作品除了有技藝,其中的情感還是很重要的,藝術家能夠把那個時代總體的,包括哲學思想、人生態度和終極意義等聯繫在一起。比如悲憐也許是倫勃朗的情感、而憐憫心是永恒的。我還是喜歡追求一種永恒的精神。

記者:在今年您還有哪些創作和展覽計劃?

龐茂琨:我覺得通過這幾個階段,我對自己越來越清楚,自己的路越來越有方向。這些可以挖掘得更深入,包括一些細微心理或感受。這次跟我以前的繪畫也産生了一些聯繫,比如畫畫技術剛好銜接得非常好,自己畫起來也很舒服,而且我的個性也可以得到展現,而以前還是在尋找什麼才是讓自己最興奮的一個點,這一批比上一批更能夠體現我自己的價值。所以下一步還會延續這個題材,挖掘一些生活情境來畫。現在我發現很多東西都可以畫,以前不覺得。現在是圖像時代,收集素材也很方便,把它拍了以後用自己的方法對其進行轉化,很方便。很多要畫的,只怕時間不夠。

可能到了冬天,在匈牙利參加俞可老師策劃的一個展覽,此外還有義大利、羅馬的展覽,展覽主題差不多一樣,是“寫實”或者是別的什麼,實際上還是我自己的東西,我不管它叫什麼,我喜歡自己這麼畫,不管哪一個展覽都是挺好的。我希望還是不斷地參加一些展覽,藝術最重要的還是要讓人看到,讓人談論,最後打動人。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