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茂琨:我的工作是培養獨立思想的藝術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8 11:49:29 |
文章來源: 華龍網

1977年是川美歷史上應當濃墨重彩的一年,在這一年,川美迎來了“文革”後的第一批新生,三個係,四個班,總共只有五十人,若干年後在中國藝術界聲名赫赫的羅中立、張曉剛、周春芽、何多苓、高小華、程叢林等人其時已顯露出不凡資質。三年後,龐茂琨考入油畫係,與其他同學一樣,視師兄羅中立、何多苓等人為專業上的偶像。

值得一説的是,川美是全國所有藝術院校裏唯一在77級開設油畫專業的,在龐茂琨眼中,這幫“老大哥”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摒棄陳腐的學院主義,提倡一種主動地創作習慣,這就像一道標桿,深刻地影響著小幾級入學的龐茂琨。

在美院附中時代起就參加全國美展的龐茂琨憑藉過硬的寫實技法,很快受到了業界的關注。1983年,20歲的龐茂琨創作了《蘋果熟了》、《冬天的太陽》和《母親的祝福》等一系列作品,並在美國紐約舉辦的“當代中國油畫展”中亮相,當時他還是一名大二學生。即便是在新媒體藝術更受推崇的當代,回過頭再來看龐茂琨的那幅《蘋果熟了》,依然覺得渾厚而動人:蹲坐著的老婦、枝繁葉茂的蘋果樹、蒼涼的土地,融合在一處,好一派濃烈的鄉土情懷。進入研究生時期後,龐茂琨又創作出了一系列風格更加明顯的作品,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龐茂琨逐漸擺脫“鄉土繪畫”那種寫實主義學院派遺産的囿限,回歸到藝術本身,進而抒發一種純粹的藝術情感。90年代中後期開始,龐茂琨創作了一批主觀性更強,由感性入手的作品,嘗試從古典風格中提煉出來的更強化、更純粹的一種藝術創作方式,代表作有《觸摸》系列、《夢魘》系列等,這標誌著龐茂琨的風格進入觀念寫實的範疇。進入21世紀後,龐茂琨開始記錄現實生活中的圖像、情景,再進行一些主觀的組合,既能強化自身感受,又能關照現世問題,因此,在一個虛幻的、平面的空間中偶然浮現人物、道具的畫面就這樣誕生了,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是《虛擬時光》系列。

龐茂琨目前擔任川美副院長、油畫系主任,主要教授油畫語言的傳承和當下多元媒介拓展相關的專業課程,他要求學生摒棄單純的學習繪畫技巧的想法,讓他們入學伊始就確立以藝術家的姿態進行獨立創作的目標。“我不希望辛苦四年後培養一個純粹的美術工作者,而是造就一個有獨立思想的藝術家。”龐茂琨説。

位於大學城的川美新校區,雖説學習氛圍濃烈,卻因地處偏僻,日常休閒方式不多,呆得久了,總讓人想念黃桷坪的華軒敞肆、輕舞飄搖。龐茂琨卻坐得住,兩點一線成為常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上。談及愛好,他只脫口而出“看書、攝影”二事,終日行知,樂此不疲。不過此兩樣又多與職業屬性有關:專攻藝術類書籍,附帶研究一番哲學,攝影則幾乎是為了擷取創作素材。

龐茂琨很內斂也很敏感,和人聊天,所言大多離不開專業領域和教學。外界在大談“創作天賦”的同時,很少有人知道他學畫的初衷:為了在家陪伴患病的兄長,那時節,他常以繪畫作為主要消遣,以至唸書後在課本上畫插圖成為他最大的愛好。

外界談及龐茂琨的創作,總是冠以“龐氏風格”的雅號,其實這並非單一的藝術表現形式,“我在內心一直在追尋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不斷變化的畫面形式可以概括出我的藝術軌跡。嘗試如何實現將古典寫實主義的繪畫語言在當代的價值轉變,是我的藝術訴求。儘管外界對我的繪畫已經有一個風格的認知,但是我對於藝術的表現和個性化探索仍然在繼續。”

“我時常告誡學生:也許你會習慣於單調的生活方式,但一旦擁有繪畫這項技能,便永遠不會覺得單調。”龐茂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