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式包圍

時間:2013-06-03 10:42:27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資訊>聲音>

   從威尼斯S Lucia火車站出來,乘坐公共水上巴士,多條線路直達Biennale島。義大利人總會很熱心介紹交通與沿途各島故事,當巴士經過聖馬可島,遠遠看見一個肥大藍色雕塑立在廣場。一位義大利老人説,昨天才放在那裏的,真傻。

這應該是這一屆雙年展某個延伸項目的作品,老人表示從未聽説雙年展,只知道Biennale島上有博物館,劇院以及電影院。旁邊的另外一位年輕人也聳肩説不清楚。但是當地人的確受益於兩年一度的盛事,一間像樣的旅館,收費都在100歐以上,號稱四星的賓館最少500歐每晚。但對於中國藝術家團隊來説,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費用。

在出發前,微網志與各種社交場合中,聽到各種關於此次雙年展的傳聞,很多中國藝術家或者畫廊自費展出。經過Biennale站的水上巴士上的廣告位16個中有12個被各類展覽購買,比如王林策劃的《未曾呈現的聲音》。

中國人在威尼斯

5月29早上10點,雙年展國家館正門排著長長的隊伍,各種口味的英語充滿著公園。英國館此次的參展藝術家是Jeremy Deller,如果在29號當天想進去參觀,必須排隊3小時。因此,很多人選擇去旁邊的Arsenale的國際館,以及不那麼受到關注的平行展或者週邊項目。中國的國家館位於Arsenale區域靠近出口的地方,位置很不理想,但是仍然吸引了許多觀眾。

中國藝術家邱志傑的個展在5月28日晚上開幕,由於當地材料的問題,差一點沒能準時開幕。藝術家在微信上説,感謝肖戈策劃的大運河展覽,在他最需要人手的時候,支援了一個團隊前來幫忙,讓他體會到在威尼斯的中國式抱團。

一位威尼斯雙年展的常客介紹説,本次雙年展有250個展覽,其中120個國家館,數不勝數的週邊展和各種平行展。其中有多少個關於中國的週邊展,我無法知曉,但是無論在哪個角落,任何一個現場,都能看到中國藝術家或者畫廊老闆、策展人。最能説明問題的是,國家館門口的上十種免費發放的刊物中,幾乎每一種的顯著位置都是中國展覽的廣告。

我去採訪了南韓藝術家金基羅(Kira kim),除了學生時代兩次前來參觀,這是他第三次前來參加雙年展的項目,因此他幾乎能對著意大利文版的威尼斯地圖介紹大部分館的地址和重要的項目。

金基羅説,這次的確看到很多中國藝術家,他曾經到中國做過很多項目,是民生現代美術館2010年《南韓當代藝術展》參展藝術家之一。此次,他並不是南韓國家館的藝術家,而是受邀參加另一週邊項目《what if-in Venice》,這是一個由15位南韓藝術家組成的展覽,其1/3的經費由政府贊助,約為5萬美金,其他的經費來自企業贊助。南韓還有一個項目是國家當代藝術館的館藏展。“因為目前南韓的經濟停滯不前,政府沒有錢,企業也很窮,我們這次的經費非常少。南韓國家館需要100萬美金的費用,其中僅有56萬來自政府,其他的來自三星等公司。”這是一種常見現象,每一個國家館,除了主題館之外,一般還將贊助其他項目。

但是中國的平行展,主要來自私人贊助、畫廊,甚至傳言是藝術家自己。這是中國實力的表現。在威尼斯有這麼多大型展覽,而且能夠在雙年展期間租借到能夠容納上百位藝術家的空間,這都讓外國同行們感覺到驚訝。

商業與社交,雙年展的最大命題

事實上,這些天,威尼斯受到全世界藝術界的關注,在這裡做展覽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推廣,讓很多人知道、了解中國藝術家。藝術需要資本的支援。

在這裡,大多數人花費甚多並不是為了看看展覽,體驗藝術,欣賞作品,而是為了社交以及潛在的各種商機。大家各盡全力,以各種形式推廣自己,比如,昊美術館此次資助了中國館晚宴,該館的館藏介紹小冊放在中國館和酒店最顯眼的位置。據傳,他們將在明年三月正式開館。

有意思的是,除了這些正式展覽和項目之外,很多當地的藝術家雖然不能加入進來,卻近水樓臺,他們在連接各個藝術區的中間地帶表演行為藝術,同樣贏得很多鏡頭。他們印刷了小的廣告,發放給好奇的遊客或者專業觀眾,以最便宜卻最有效的方式推廣自己的藝術。

而對於威尼斯來説,每一次雙年展都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並進一步帶動了周邊的旅遊業。但是對於本土畫廊,雖然也意味著機會和新的藏家,但由於雙年展越來越國際化,與本土的聯繫逐漸變得很淡。比如,很多雙年展的國家館不再用當地的公關公司,而是聘用跨國公司,以更好地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當地經營畫廊幾十年的義大利人説,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雙年展的藝術家與畫廊的藝術家差不多,但是現在,畫廊更加地商業化,而雙年展也與商業更加接近,這裡逐漸變得不那麼學術,更像是一個以藝術為名義的社交盛事。

也有一些當地畫廊人表示,雙年展給當地藝術帶來了活力,不像歐洲大多數地方,畫廊逐漸減少,威尼斯則只是有些下滑,並沒有太多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給藝術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們以各種形式參與到雙年展,更多的是布展與技術上的支援,也給他們帶來豐厚經濟與資源上的回報。而中國在當地的展覽,更多是用自己的布展團隊,很多材料也是直接空運或者海運過來。

雙年展最熱鬧的是開幕前3天,無數派對與晚宴,這些藝術圈的重要以及不重要的人物在展覽正式對公眾開放後,就如當地媒體所説“他們就消失了”。但是,這個最受到關注的雙年展,在中國人眼裏,或者説在全球藝術商業圈看來,是一個國際推廣平臺,讓許許多多藝術家走進藏家和美術館,逐漸在商業上獲得成功,雖然僅僅短短幾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