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棟良訪談:中央工藝美院的裝飾傳統與源流

時間:2013-03-05 11:08:58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聲音>

訪談時間:2012年1月4日

地點:崔棟良老師家

人物介紹:崔棟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曾任釣魚臺國賓館、人民大會堂室等首都十大建築內裝飾藝術設計,學院第一批畢業生,從事裝飾藝術教學與研究.

聶躍華(以下簡稱聶):崔老師,最近您編的有關裝飾的教材獲獎了,是什麼獎項?

崔棟樑(以下簡稱崔):國家圖書二等獎和清華大學教材二等獎,一套三本書。這三本書可以説我在工藝美院的教學的一個總結,它是裝飾基礎和繪畫基礎的結合,第一本是黑白畫,第二本是歸納畫。第三本談設計。

聶:您是哪一年入學?

崔:我195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那時候是把中國美術學院的工藝美術系,當時叫圖案係和中央美院的實用美術系合起來的,當時雷圭元、龐薰琹也調過來了。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校,我們直接轉過來進入二年級。我畢業以後一直沒離開學校,到今年算起來快60年了。

聶:那時候張仃是第一任院長?

崔:不是,張仃那時候還是在國畫係,他是先從中央美院國畫係調到工藝美術系當主任,然後當院長。龐薰琹對中央工藝美院的建校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把杭州美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圖案係的柳維和、袁邁、程尚仁等老師調來。北京這邊原先在中央美院圖案係的常沙娜,還有一個德國人瑪丹娜全調過來,成立了工藝美院。

聶:可以這麼説,中央工藝美院的底子實際上是裝飾基礎的?

崔:對。我記得我們到了五年級的時候還在搞圖案。那時是五年制,我記得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全有圖案。現在算起來,從工藝美院建校到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工藝美院的基礎還是以設計基礎和圖案基礎為主。

聶:這三本書實際分階段地概括了裝飾基礎的整個過程。

崔:對。第一個階段訓練造型能力,就像學繪畫要先上素描一樣,做圖案的人先得把這黑白的東西搞成了。第二本書就是歸納,解決色彩和造型的歸納問題。黑白是在寫實的基礎上,歸納是在裝飾的基礎上。第三本根據專業結構的要求,分裝潢、室內設計、染織、服裝不同專業的設計。這本書跟專業設計的結合更緊密了,適用性範圍比較大。

聶:我記得您自己還畫過花卉的歸納寫生?

崔:我有一本書叫《裝飾基礎》,專門講花的裝飾技巧。實際上我的封面就比較明確,寫生,概括,黑白,歸納,各種表現方法,這就是我的裝飾基礎中最基本的花的裝飾技巧。因為我是學染織專業,所以研究花卉的表現比較多。這本書講得比較全面,從各種植物的基本造型開始,到整體環境的營造和設計。

聶:您寫生完了以後,接著就馬上把它變成裝飾圖案?

崔: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裝飾的,一部分是寫實的。因為咱們寫生跟繪畫寫生又不一樣,是為專業設計服務的。我覺得這本書寫的還是不錯的,染織專業那本,各方面都包括了,包括如何解決造型的問題,後邊我也講了傳統的圖案比如牡丹花的葉子、花都是怎麼變的。

聶:您剛才説的實際上裝飾是兩條線,一條線從生活當中來,從自然當中去吸收形象,蒐集素材,吸收養料,另外一方面從傳統的和已有的歷代的建築繪畫裝飾中汲取營養。您當時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寫生的這種方法,把寫生作為一種學術研究來做的,無論是從生活當中蒐集素材,還是從傳統中汲取營養,都不是簡單的臨摹。

崔:是這樣的,不是模擬。

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學體系從傳統當中,從自然當中去吸收營養,形成學校非常深厚的裝飾基礎。

崔:對。我認為我在工藝美院學習五年,尤其在外交部搞設計那一年收穫很大。我現在一看到大會堂的大沙發,大花的章絨章緞我特別高興,因為那時候都是我們當學生的時候跟韓美林他們一起設計的。

聶:建國初期的十大建築咱們學校都參與了?

崔:十大建築我就是從頭到尾一直參與的,當時我正在歷史博物館,後來又調到國賓館負責染織品的設計。那時候對青年學生是一個在實踐當中的鍛鍊機會,我們這幫人包括韓美林就是那時候鍛鍊出來的,也就是1958年到1959年,回來到1960年就到學校做畢業設計,那時候人民大會堂的任務也都完成了。

聶:後來您在染織係一直教裝飾圖案嗎?崔:我開始在陶瓷係呆了一年多,當時陶瓷係就一個陳若菊教圖案的,所以把我調到陶瓷係,把韓美林調到裝潢係,那時候裝璜係的系主任是袁邁。還有一個叫陳勝國的,現在南昌工藝美術研究所的所長,調到環藝係教圖案。

聶:工藝美院一方面強調寫生,另一方面廣泛吸收中國傳統和國外的優秀藝術,這兩條線作為圖案的源與流,最後都支撐了最終的運用。

崔:人物,器皿,無論什麼東西,要寫實,但又不是單純的寫生。要把照片和資料變成一個設計的創作過程,畫面的整體感覺實際上是有選擇的,要提煉和概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想像並且把對象變得好看和有個性,從而産生美感

聶:您説的除它好看以外還要有個性,學生在學習裝飾的過程中,實際培養了他的審美能力,他將來就會自由地選擇表現的形式?

崔:對。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強調圖案基礎課的重要性,這是做設計基礎中的基礎,能培養設計者的基本素養。

聶:現在學校開設的一門選修課叫視覺語言,是袁佐從美國回來,開設的課程。視覺語言的三大構成為平面構成, 色彩構成,立體造型。

崔:三大構成的教學體系是從香港帶來的,那時候他們接受了美國教學的方法,實際上構成是從德國來的。上面講的造型、歸納、構圖這三個基礎是傳統圖案的方法,而且在中央工藝美院最正宗,構成的方法當時則是外國的新方法。

聶:它們應該是互為補充的關係。不過就圖案基礎來説,中央工藝美院做了極廣度與深度的研究,同時在社會服務中發揮那麼大的作用。

崔:它之所以能形成這樣的傳統,因為最早有雷圭元、龐薰琹這些老先生,他們都做過非常深入的研究。雷先生去世後,我整理他的稿件,一是把他教的圖案的基礎的東西整理一部分,一是把他自己的文章整理出了一部分。後來工藝美院給雷先生出了一本圖案的書,本來還應該有一本雷先生的理論文集,我把他在解放後的文章歸納四十多萬字,相當不錯。不幸被出版社的編輯弄丟了,讓我非常痛心。現在回想起工藝美院建院時候的情況,我認為貢獻最大的是龐薰琹、雷圭元和張仃。1956年,中央工藝美院剛成立,由輕工業部副部長鄧潔兼任院長, 後來張仃調來接任鄧潔,實際成為了工藝美院的第一任院長。

聶:謝謝崔老師,今天又帶我們重新溫故了工藝美院的歷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