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王春辰:藝術史是一種文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29 12:07:26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藝術史成為現代大學教育的一部分,是從19世紀開始的。德國于1813年在哥廷根大學設立藝術史教授席位,開講藝術史課程;普林斯頓大學于1831年開設羅馬文物課程、1855年開設建築史講座,到1882年正式成立藝術史係;1874年,哈佛大學聘查爾斯•諾頓擔任藝術史教授,諾頓談到:“藝術史是一種最為神聖的文化傳統。通過研究藝術,人們可以發現自身潛在的精神追求和美的理想,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文明。”哥倫比亞大學于1921年開始開設美術史課程,二戰時大批德國藝術史專家、教授涌入美國,極大地促進了美國藝術史教育和研究。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藝術史教育又逐步引入中小學課堂中。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藝術史課程包含了從史前、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洛可可、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亞洲與東方藝術到現代和當代藝術的完整脈絡,時間排序,點面結合。現在,藝術史課程已成為美國高等教育中文科和人文學科的核心組成部分,而在全世界有800多所大學設有藝術史、中心或項目,全美和加拿大有226多所大學建立有藝術史係科[1],而美國的大部分高校和中小學又都開設藝術史作為通識課程的一部分。

那麼,歐美為什麼如此重視藝術史的教育呢?

在《藝術史與藝術教育》一書中,作者寫道:“藝術史非常適合教學目的,因為這個領域不大可能有最終答案,只是提供機會讓人自由探討,得出各自的結論”、“藝術史會給我們提供更多的東西,使我們有機會步入藝術表現方式的整個領域:從史前到今天,從非洲、亞洲和歐洲到我們現在所在的城市、學校和家庭。在此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發現研究藝術史可能是探討世界藝術文化的一種最令人感奮的方法。”[2]

在歐美的博物館、美術館裏,經常是人頭攢動,觀眾如潮;時不時你會看到老師帶著學生參觀瀏覽,或席地而坐,或環繞站立,聆聽老師的講解,將課堂教學直接搬進美術館。也有學生手持資料,在對照作品觀看,不時做著筆記,也有學生在那裏臨摹作品。在美國國家美術館,甚至備有畫架,任何人都可以預約在那裏臨摹作品。

事實上,這是因為隨著世界的交往發展,使得人類了解到、發現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的多樣性和它們的價值,從而開始了這種多樣性的文化研究、交流和收藏,對藝術歷史的研究是歷史研究的新角度,它不僅僅是為了藝術創作的目的,而是為了整體的人類文明,這可以從國外的歷史博物館的陳列看出來。國外被中文稱作“博物館”的地方,其陳列與展示的又多是藝術類物品,從大英博物館到盧浮宮博物館再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也都是按照著藝術歷史發展的區域和時代來陳列,説是去參觀博物館,實際是領略著整個人類的藝術史。從此也可以説明人類歷史與藝術史的重疊和互通。這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理解和認識,也凸顯了藝術歷史的重要性。

甚至在當今國際上,普遍將美術館、博物館的發展當做現代社會新的信仰公共空間,而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是當做新的精神生活的。對於普遍的通識教育,其教學與教材肯定不同於專業的藝術史研究教學,它應該容歷史的知識于視覺創造物中,將歷史背景與藝術知識結合起來,對於藝術的闡釋不僅有分析欣賞,也要有來龍去脈和背後的故事。所以,編寫一部適合學校通識教育的藝術史教材是頗費斟酌的事情,國際上開展這類教學實踐上百年,不斷深入、不斷革新,也不斷擴展、改變編寫的方法論和視角,從以前單一介紹歐洲發展到全面介紹世界的藝術,不再以歐洲藝術史為中心,而是全球視野下的人類藝術史。他們將教學與實地考察、參觀結合在一起,不斷加強學生讀萬卷書、促進藝術理解力,而且行萬里路去美術館、文明遺址參觀、考察,增加現場感和體會,培養對文明的親近。

這部《藝術簡史》是美國大學藝術史教育的通用教材,享有盛譽,本書是第四版的翻譯(第五版又剛剛出版)。它簡明扼要介紹了世界各文明區域的藝術,以新的視覺通史角度來呈現藝術的演變和進程歷史,取材豐富,敘述流暢,圖片精彩,讀來引人入勝,可以説,一冊在手,世界的藝術知識和故事盡收眼底,甚至對那些計劃去遊歷世界各地的讀者,也不妨作為導遊的預備讀物,使他們不漏掉觀賞那些重要的文明遺址和藝術作品。

我國目前正在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除了藝術院係的學生在學習藝術史外,很多高等教育開始完善他們的教學大綱,增加藝術史課程,作為大學生通識教育的公選課,部分專業學生作為必修課,如歷史、文學、美學專業正加大藝術史在其人才培養計劃的課程設計的比重,這既是增加一般的藝術欣賞,更主要是由此獲知世界的文明歷史,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人文素質,並借此促進思維的想像力和視覺領悟力,同時也助益於心智的發展。特別是,當我們已經熟悉優秀的中國藝術史後,再多了解一下世界的藝術史,會更加擴大我們的視野和世界知識,對於文化多樣性價值的肯定也會因著藝術史研究的開放和探討而加以深入人心,《藝術簡史》讓人感受到了這一點,它對我們自己的藝術史寫作也富有啟發的意義。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積極致力於藝術史、理論著作的出版,肩負崇高的人文理想,對推進藝術教學、研究厥功甚偉,也激勵著國內學者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俾使藝術史研究、教學、傳播成為一種社會常態,繁榮中國的文化事業。

[1]見Is Art History Global? Edited by James Elkins, Routledge, 2007, p.8.

[2]見《藝術史與藝術史教育》(艾迪斯•埃裏克森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