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王春辰:當代影像的語言與觀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5 09:23:01 | 文章來源: MSN網

中國當代影像概念

影像在中國美術史的學習課程中,並不是一個主要的課程,中國目前還沒有在美術史的寫作裏面,把攝影或者影像放進去作為一章。比方説,呂鵬的《二十世紀中國現代藝術史》就沒有專門的篇章講攝影。不過,這些年來,我們在學習研究和工作當中,發現影像是非常重要的。而從國際的範疇來講,影像或者攝影是當代或者世界藝術史的一部分。所以説,攝影在中國當代藝術裏的理念和影響是有待於提高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工作的原因。

我不完全從攝影的角度來談影像,而是從當代藝術的角度來講。我們發現,今天所謂的影像其實也就是攝影,當然影像也包括動態的影像和VIDO。剛才大家反覆討論的一個概念叫觀念攝影,這個概念在國際上60年代已經有了,它講述的道理,最初就跟大家講的一樣,是對行為藝術的一種記錄。概念無所謂妥當不妥當,因為在目前來講它已經是事實。

雖然在攝影比賽以及紀實攝影領域,杜絕了數字化的技術,但是從藝術或者當代藝術的表達角度來講,數字化必然是一個趨勢,也是使用的一個手段,我們也無需排斥他。用數字三維的軟體來做圖片,借鑒了藝術歷史和人類想像的觀念來做成這樣的圖像。這是傳統的攝影所不能表達的,這也是當代藝術發展的新的領域。另外一個趨勢就是把數字化和傳統結合起來。這肯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攝影,但是給人帶來的影響確實巨大的,這在今天應該説是潮流,也是現實。當然每個作品的意義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闡釋和閱讀,這也是對當代藝術很大的爭議之處。從總體上來講,當代藝術還是一個開放的領域。但是局部來講它又是區別於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的。

中國當代影像的語言表達

把自己的形象放進影像裏這種手法,以及將傳統繪畫與數位方式結合是這幾年來被大家所關注的,也是青年藝術家所做的努力。青年藝術家把傳統的繪畫的方式用數位的方式做了處理,這看起來既不是繪畫,也不是攝影,而是在交叉地帶。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

在中國當代影像領域裏面,風光攝影,紀實攝影有很多,但是私密性攝影在國際上也是很重要的且是一個稀缺的範疇。這種私密的攝影是可遇不可求的。給我們帶來了觀察事物的另外一個視角。為什麼這些作品變得重要呢?就是因為它有一個真實記錄在裏面。真實可以篡改,但是不管怎樣,攝影的真實性本質還是要堅守的。所以説私密性攝影在這一點上提高了自己的意義和價值。還有一種私密攝影是記錄家庭生活。這些真實記錄生活的圖片給人帶來的視覺的震撼,包括社會問題的討論是非常的強烈的。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生活的另一面。

私密性攝影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無表行為,這跟德國的福薩爾多夫,貝傑爾多夫的流派有關。這一流派對攝影是這樣認為的:攝影可以成為社會研究的一個輔助手段,我們以攝影的手段來研究調查發生在我們周圍社會的一種空間變化,文化變化,到經濟上升到政治等變化。這個時候,它帶來的意義就超過了視覺本身。其中一些傳統作品,被賦予一定的文化意義。一些本身來講不表達藝術家自身的觀點或者主觀意圖,但是合在一起就告訴了一個帶有社會學調查意義的文化框架。每一個作品包容或者吸收了歷史上的一些特點。當代影像或者攝影,它是不斷吸收各種不同的藝術門類包括繪畫等其他藝術門類的素養來重新創造。

中國現在還有很多大畫幅協會。而古斯基是福薩爾多夫學派的一個最佳的繼承者和闡釋者。他的很多作品是大畫幅作品。它確實展示了我們今天生活不可想像的規模和豪華,同時它傳遞了我們當代社會的一種變化。很多大畫幅攝影作品都闡釋了一個社會文化環境。那麼這期間傳統的攝影和數字攝影會不會相互間取代?其實他們是互為補充的,因為這樣的作品數字攝影肯定是做不到的,只能靠大畫幅來進行處理。所以傳統和數字已經在融合,各有特徵和特點。總的來講,他們是通過圖像表達來發現意義。這樣的視覺本身沒有什麼特點,但是將他們集結在一起,就傳遞了當代世界的一種視覺秘密。這個時候,它的意義就不是單純的圖像了。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發現,影像作為表現,它可以和某些想表達的意圖或者説法結合起來。

所以説,觀念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並不是説,觀念是一個很奇特的東西,觀念是能不能成為系統的一個區別。在其間,藝術家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問題的探索者,而不僅僅是一個圖像的再記錄。

當代攝影新觀念

擺拍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攝影的發源就是從擺拍發源出來的。但是擺拍要實現某種意義的。大量的擺拍作品都是人為設置的場景。這就超越了傳統攝影。但是,從攝影手段表現中,擺拍是很重要的,關鍵是你擺拍的理由或者道理是什麼。沒有理由的擺拍是沒有意義的。在有理由的情況下,擺拍成為藝術家想要表達的藝術。這也是當代的一種現象,創作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這也是今天的藝術領域無可非議的一個實際現象。只要你實現了藝術家的一個目的或者觀念,這(擺拍)是可以成立的,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公認的一種方式。

我們從這些擺拍作品中發現很多的生活的意義和故事。當代影像疑惑最多的就是,總想以某種意圖來浸入作品中,意圖成功不成功都是可以討論的,但是他都是表達了一種以影像為媒介的一種表達習慣。這也是人們今天帶來困惑的地方。這個困惑可以使得人們往前探索。

還有些作品是繪畫和攝影之間交叉的作品,看起來像攝影,但是它其實又是繪畫。因為它將繪畫畫在真實的器物上,這時它有個交錯的觀念,這可以探討,這也是西方理論上的一個探討。藝術反映的是一個真實的事件還是藝術的過程呢?這就帶來這樣一個實踐的過程。這些都是以觀念為主的。

行為藝術攝影

其實觀念攝影最早是跟行為藝術有關的。而觀念或者行為攝影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門類,在國際上很多門類都是這樣表現的。藝術行為沒有觀眾不要緊,關鍵是要有影像記錄下來。

所以行為攝影的基礎還是在行為藝術本身。所以如果沒有好的行為藝術,就需要一個簡單的擺拍。而其間的交錯呢,又成為一個探索的領域。這個擺拍或者行為,往往要藝術家設置一個場景。能不能設置場景,這就是景觀主義。這需要藝術家來闡釋,在當代藝術沒有闡釋,是不成立的。

當代影像新意義

在其間,語言和藝術已經發生了連動,沒有語言,藝術就很難成立。所以在當代藝術領域裏面就困惑,困惑就是看不懂,看不懂情況下又怎麼辦?就需要一個文本的閱讀。這在國際上也有一個行為表演,其實在攝影當中,仍然需要不斷的探討。

事實上在紀實中也與觀唸有關,理論和基礎可以説是無表情美學,也可以説在紀實中反映了社會的變化。有些圖像是紀實,但它又不是簡單的紀實。有些圖像也許不是藝術,也許什麼也不是,但是它是對日常的行為的記錄。可以放在文化研究的對象上。有的反映當代社會青年的態度的變化。它不代表任何的事,可以説不歸在藝術裏。但可以歸在我們的行為裏。記錄了很多人超越了日常行為一種方式。其實這些都是藝術家,表達了現在的青年一種敢做敢為的生活方式,敢於冒險。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