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邵彥:美國博物館藏中國古畫概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9 17:23:40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美國是中國本土(大陸、台灣、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國書畫最為豐富的地方。但這些收藏在美國的分佈並不平衡,除了林林總總的個人收藏,更有依託于一項或多項捐贈基金、逐漸積累藏品的數家博物館。參加本次大展的波士頓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和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皆屬此類。

宋 佚名 倣周文矩宮中圖卷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美國是中國本土(大陸、台灣、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國書畫最為豐富的地方。但這些收藏在美國的分佈並不平衡,除了林林總總的個人收藏,館藏最為豐富的有六家(見附表)。

前五家博物館都位於東北海岸地區(又可細分為新英格蘭與中大西洋沿岸)與大湖區(五大湖南岸),總稱為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是美國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二戰結束前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唯一不在東北部工業區的中國古畫收藏重鎮是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位於密蘇裏州、堪薩斯州交界處的堪薩斯城。密蘇裏州的中國古畫收藏單位還有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居民以白人新教徒為主,其居民和信仰構成與東北部工業區極為相似。其實該地鄰近東北工業區,在早期工業發展史上也曾經佔有重要地位。弗利爾的藏品因創始人遺囑的限定而不能離館展覽,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相對規模較小,本次展覽包括了其餘四家博物館的藏品。

重要館藏簡史

(一)波士頓美術館

波士頓美術館于美國獨立百週年紀念日(1876年7月4日)首度開放。由於波士頓與日本密切的貿易與文化聯繫,1890年成立的三個部門中就有日本美術部(1903年更名為日本中國美術部,今為東方部)。日本美術部第一位主任是厄內斯特·費諾羅薩(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1835-1908年)。他曾經在日本居留大約12年,在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西方化浪潮中,堅持認為日本傳統藝術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在大多數西方人還只能把玩器物藝術品時,他的藝術感悟能力已經延伸到平面的繪畫。他任職期間(1891-1896年)舉辦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的中國繪畫展覽——京都大德寺所藏的中國南宋繪畫《五百羅漢圖》展(1895年)。這套多達一百幅的鴻篇巨制是南宋寧波職業畫家作坊的作品,15世紀被帶到日本,遞藏源流清晰,畫風純熟,保存良好,是舉世無雙的珍寶。展覽後有10幅畫在波士頓售出,5幅直接賣給了博物館,另外5幅賣給哈佛教授兼博物館贊助人丹曼·羅斯(Denman Waldo Ross,1853.1.10-1935.9.12),羅斯最終也將他所得的贈與了博物館。還有兩幅最好的作品在波士頓展覽前失蹤。幾年後,費諾羅薩將其中一幅賣給查爾斯·弗利爾,他解釋説是在把繪畫作品打包送回日本的時候發現的,並由日本代理人贈送給他。另一幅作品也在市場上出現,並在1907年被弗利爾購入。現在這兩幅就在弗利爾美術館。回歸日本的餘下88幅作品在1908年被指定為“國家珍寶”,受到嚴格保護。

費諾羅薩在日本市場上買的一些中國古畫(限于條件,主要是佛教繪畫),由另一位博物館贊助人查爾斯·威爾德(Charles G.Weld)買下後於1911年捐給波士頓美術館,這些作品連同費諾羅薩在任期間博物館購入的大德寺《五百羅漢圖》中的五件——周季常(南宋)所作《受胡輸贐》、《雲中示現》、《施財貧者》、《竹林致琛》、《觀舍利光》等作品,奠定了該館中國繪畫收藏的第一層“家底”。

費諾羅薩因婚外戀而離婚再娶,這在清教徒氛圍濃厚的波士頓是不被容許的。這導致他丟了工作,晚年散盡收藏,窮困潦倒。

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日本美術部第三位主管是他的學生岡倉天心(Okakura Tenshin,1863.2.14-1913.9.2)。這位英語流利、文筆優美的年輕人因向西方介紹日本文化而受到歡迎,在日本也被視為聖哲般的人物。他先擔任中國日本美術部的顧問,1911至1913年任主管。他以前曾學習過漢語並遊歷過中國。為波士頓博物館工作期間,他每年都去中國,在那裏建立了以他外甥早崎幸吉(Hayasaki Kokichi)為中心的購買網路。當時適逢中國國內政局不寧,國寶外流,岡倉只購買名氣很大的、可用於研究性收藏、可填補空白並留待以後形成系列的作品。在市場上名畫甚多的時代,這一方針為波士頓贏得了一大批珍品。如此次展出的(南宋)夏圭《風雨行舟圖》、(元)王振鵬《姨母浴佛圖》卷就是在岡倉任內入藏的。1912年岡倉還請中國書畫家吳昌碩寫了“與古為徒”四字,製成匾額,至今安放在中國館大廳裏,成為波士頓美術館的標誌景觀之一。

博物館早期贊助人中,對中國古畫貢獻最大的人是丹曼·羅斯,他捐贈的精品很多,此次展出的就有大德寺《五百羅漢圖》中周季常所作的《洞中入定》、《應身觀音》、《經典奇瑞》、《渡水羅漢》以及林庭珪所作的《施飯餓鬼》五件,還有傳(北宋)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卷,他捐贈的中國古畫還有《北齊校書圖》、《古帝王圖》、《文姬歸漢圖》等煊赫名跡。在岡倉之後的中國日本部業務主管約翰·伊勒頓·羅吉(John Ellerton Lodge,1878-1942年)任內,丹曼·羅斯繼續捐贈,早崎幸吉的購買渠道也在起作用,此次展出的(傳北宋)范寬《雪山樓閣圖》、(南宋)陳容《九龍圖》就是在羅吉任內買入的。羅吉以後的東方部業務主管是日本人富田幸次郎(Tomita Kojira ,1890-1976年),他是任職時間最長的主管(1931-1963年),任內入藏的名作有(南宋)魯宗貴《吉祥多子圖》方頁、(北宋)趙令穰《江鄉清夏圖》卷等。他也首次出版了館藏中國古畫的完整著錄資料。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