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12年美術館館長經驗:建立規範化意識

時間:2012-07-06 09:24:27 | 來源:南方都市報

資訊>聲音>

近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現身廣州,參加由時代美術館舉辦的“腳踏無地:變化中的策展”講座活動。王璜生從12年美術館館長的經驗出發,進行了題為《作為有機體的美術館》的演講,從美術館的自主意識、史學意識、文化意識和公共意識四個方面來論述美術館的職能。

王璜生2000年至2009年間任廣東美術館館長,創辦和策劃過“廣州三年展”、“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等。2009年7月起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此後,特納獎得主托尼·克拉格、法國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墨西哥抽象藝術先驅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等國際藝術大腕的個展在央美美術館頻繁舉行,今年11月還將迎來德國著名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展覽。

王璜生究竟有什麼魔法,讓一個高校美術館能在當下的美術館格局下突圍?為此,南都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辦展覽就像“滾雪球”,有了好記錄自然有人找上來

南都:你擔任央美美術館館長後大展頻繁開幕,你所帶來的新氣象有目共睹,請你談談有什麼法寶?

王璜生:首先是開放的問題。央美美術館是非常新的館,建築非常特別(由日本著名建築師磯崎新設計),裏面的墻體全部是彎的。我去的時候潘公凱院長交待我,不要隨便改動其中空間、基調上的顏色,要注意對學生的管理,對此很重視。我免費開放了一樓,設立了公共服務空間,有咖啡廳、報告廳等等,同時鼓勵學生來一樓看書,吸引了人流。

在實踐過程中,對布展的問題我很重視,包括重新分割展廳等等。後來,大家也接受了色彩的改變。對於每個展覽的風格,用什麼顏色,做到什麼程度都非常考究。

我還做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小項目。美術館裏2樓半有個60平米的小空間,是塊“邊角料”,我把它開闢為“項目空間”,為教學服務。提供給我們策展專業的學生,讓他們展出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我們有意識地扶持這塊。今年這塊空間得到了吳作人國際藝術基金會的支援,將在全國公開徵集的方案。

南都:請你説説是怎樣吸引到這些國際大展的到來?

王璜生:我認為,找國際展覽並不太難,你有了做得好的記錄他們自然會找你,像滾雪球。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你與對方怎麼談,怎麼做,錢從哪兒來,什麼態度,包括專業精神等,還要去考量投入與回報,展覽值不值得去合作。比如央美美術館在2011年初舉辦了“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十五世紀———二十世紀”一展,烏菲齊美術館是國際上四大博物館之一,他們的作品影響力很大,但是我們不可能去挑選作品,有即滿足。烏菲齊展需要投入非常多財力。最後我們談得比較好,由陌生到變成朋友,減了一半價格,這使他們也蒙受了一些損失。

其實烏菲齊美術館的人在我沒有離開廣東的時候就來找過我,當時我就把這個展覽推薦給廣東省文化廳,希望廣東美術館或廣東博物館能承辦,但最後沒有定下來。

展覽只有好壞之分,沒有傳統與當代的分野

南都:央美美術館每年展覽經費如何?之前有報道説是每年有1800萬的資金支援。

王璜生:不是。那是我在廣東美術館卸任時廣東美術館的數字。央美美術館是學校扶持的,經費有限。今年政府也開始對高校博物館重視起來,還沒有説到錢的問題。

南都:有不少傳統的國畫家認為央美美術館的展覽過於當代,沒有照顧到國畫這塊,你怎麼看待?

王璜生:在美術館裏好的國畫展覽還是很有人氣的,尤其是李可染、傅抱石的展覽等。現代的國畫家是否能夠達到他們的水準?國畫展水準高的並不多。另一點,在策展方面,傳統的展覽如果有當代的策展理念、手段、研究方式的介入,能做得很好。但現在策展很匆忙,談不上所謂的配套,美術館出租場地方式過於氾濫,對這行業的影響非常大。

我覺得只有好展覽,並沒有所謂當代與傳統之分。當代藝術展覽能做得立體,當然也有爛的展覽。

南都:當了12年美術館館長,在經營美術館這塊你有什麼心得?

王璜生:一開始到央美美術館我不太習慣,館內原來沒有規範化意識,之前的執行館長做了很規範的規定,但執行過程中比較困難。廣東館有今天要歸功於早期就規範化的運作,尤其是産品的管理、徵集,還有展覽的細節。中國的美術館缺乏這種規範化的意識,這幾年我一直在做這些“補課工作”,希望能夠建立一種規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