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時 評論:30年藝術畢業創作兩重天

時間:2012-06-15 09:25:00 |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資訊>聲音>

西安美院畢業展

30年,轉眼之間,稍縱即逝。如今,又一批藝術專業的學生即將畢業,一批優秀學子將在由華商報主辦的“風華2012首屆陜西省藝術院係畢業創作精品展”上展出自己的畢業創作。對於現在的作品變化,讓“老一輩”感慨和回憶起自己當年的畢業創作。

30年前:帶著鋪蓋去寫生 30年後:有學生要求“住標間”

艱苦的條件,人都吃不飽,卻有一種精神支援著去追求理想。當年每到寫生,西安美院的老師總會帶著一班學生來到農村,陜北是他們常去的大後方。真正體現了“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場景,沒有旅館,更沒有什麼住宿條件,大家和農民們住在一起,過著勞作畫畫的日子,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油畫系主任潘曉東就表示:“那個時候,條件有限,大家也不會抱怨,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每個人出發去寫生的時候,都會背著一個準備好的鋪蓋,跟著老師去農村。”甚至李陽老師還記得,那個時候去農村會讓學生們有興奮的感覺,跟現在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時代的發展,也讓這一代的學生有了很好的條件,有些人從小沒吃過苦,有人一聽去寫生的地方,還會給老師申請“休假”,找各種理由推脫,更有離譜的是住宿要求,陜西國畫院青年畫家韓勃正就表示:“現在有的學生不是奔著為藝術的目標而去,去寫生竟然要求住"標準間",這樣的要求令人詫異。”

30年前:作品都反映熱火朝天大生産 30年後:題材多樣,關注社會、關注自我

每個時代,總有屬於自己的特性。一説到那些年,大家的畢業創作,無不反映時代,刻畫和歌頌勞動最光榮,下鄉和農民一起勞作,除了體驗生活,也能真正深入農民之中,觀察他們的習性。所以,很多人的畫,風格統一,畫個啥都是“田間地頭”。潘曉東還記得當年,去過石頭河水庫,白水農場,他的畢業創作的誕生,是被老師帶到漢中一個工廠裏,同學們有人畫工人,有人畫機器,他卻被工廠裏的實驗室吸引,作品的內容是關於工廠實驗室場景。而李陽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河南人造飛機的新聞,去住了10多天,只見到了所説的長滿了草的跑道,飛機沒見到,他根據描述,回來畫下了飛機的樣子。相比老師們當年,現在的學生選擇更加多樣,他們見多識廣,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生活無憂,更加注重表現自我,張揚個性。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有很多“小資”情調,悠閒的喝著咖啡,曬著太陽,用自己做畫中人,反映生活的態度。在題材選擇中反映社會發展,想法豐富、內容活潑。關注時事、新事物、特殊群體的非常多,有農民工系列,工業發展系列,美麗的自然風光,同時還有集合自己想像力的發揮等等,選擇多樣。像今年參加本屆風華大展的油畫係趙開錦,就大膽運用了自己的想像,將自己的所想,在畫面中表現出來,其實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30年前:學生都被老師帶著去寫生 30年後:自己掏錢、搭火車去找靈感

當年的老師是絕對的權威,潘曉東的平常創作和畢業創作,基本上來自於和老師出去,一起寫生的地方。他和同學們出去寫生的花費,基本上不花錢。到李陽上學的時候,他的交通食宿,基本上開始自己承擔。韓勃正表示,當時還是睡大通鋪,男女生隔開,記憶中是去湘西,有一天,5個人迷了路,無法趕回集合地,遇到了一戶人家,主人非常熱情的招待,竟然還給炒菜吃,他們身上也沒多少錢了,就給了20塊錢,結果對方只收了5塊錢,那份純樸令他印象深刻。那時候,寫生大約一個月花500到600塊。相比起來,現在的學生則要幸福得多了,大家去的地方,漸漸有了商業化的跡象,也會有住在別人家的情況,或者住在旅館裏。除了跟老師出去固定寫生的機會,很多人都自己去尋找美麗的風景。油畫係的丁夢潔就表示:“我大概每年自己出去一次,像雲南的風景就令我非常喜歡,經常做火車或者是折扣最低的飛機去,記得有一次,坐了40多個小時的火車,我一下火車,整個人暈了2天都沒有緩過勁來,這些費用都是自己出,家長也非常支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