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加多:為什麼發展中國家熱衷舉辦雙年展?

時間:2012-04-09 17:50:45 | 來源:雅昌藝術網

資訊>聲音>

 
加布裏娜·薩爾加多(Gabriela Salgado)講座中
 

4月7日,前泰特現代美術館策展人薩爾加多在上海做了一場內容新穎而富有深度的講座,本次講座向觀眾介紹了美國家雙年展的歷史背景,並從1984年哈瓦那雙年展的思想框架及後續發展講起,全面展現拉美當前雙年展文化版圖。策展人加布裏娜·薩爾加多(Gabriela Salgado)出生於阿根廷,現常駐倫敦。從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CA)獲得當代藝術管理碩士學位後,她一直在英國和拉美地區開展獨立策展工作。她策劃並組織了許多展覽、工作坊和駐地項目,並在英國、希臘、巴西、阿根廷、智利、阿爾及利亞、墨西哥、古巴、尼日利亞、奧地利、中國、秘魯、哥倫比亞、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舉辦過講座活動。2009年她也參加了廣州三年展的活動,對於發展中國家的雙年展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薩爾多加著重介紹了古巴雙年展的情況。古巴因為歷史原因,是一個移民型的國家。而固有的天主教環境和後來被官方定位為正統思想的馬克思主義與當地的土著文化結合形成了非常獨特的藝術氛圍,在這樣的情況下,藝術展便成為了可以展示古巴社會發展的一個平臺,所以古巴政府把雙年展當做一個非常有效的宣傳工具。薩爾多認為古巴的雙年展主要承擔了一個社會藝術教育的工作,一般的老百姓並沒有接受過藝術教育,他們對於藝術的感覺主要來源於日常工具、宗教活動。所以古巴的雙年展裏面有很多工業設計品和生活用品,內容相當全面和超前。古巴雙年展不同於其他雙年展的地方在於其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而是分散場地。

古巴的雙年展在歷史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小的起伏,由於與蘇聯的結盟關係,古巴的財政經費相當充足,一開始拉美國家藝術家對於古巴雙年展非常熱衷,參與熱情高昂。而八十年代後期由於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古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危機,國內動蕩,所以雙年展也到了瓶頸期,財政拮據到沒有經費去印宣傳海報。改革是擺在古巴面前的唯一一條可以走的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古巴選擇了改革,把參展藝術家的範圍擴展到歐美。歐美國家因為有很多的藝術基金會,可以在資金上幫助藝術家和藝術機構舉辦活動,所以從1989年開始,古巴雙年展開始面向西方開放。

古巴藝術家因為這個契機,越來越多的選擇去西方進行藝術創作,於是産生了新的創作模式,在西方國家和古巴兩地遊走,稱為了國際公民,這樣的情況下,古巴藝術家們擁有了更寬廣的國際視野,而西方的國家的資本也流入到了古巴國內,很多藝術家的作品被廣泛收藏於世界各地,古巴雙年展由此從一個烏托邦式的雙年展變成了西方資本市場的一個遊戲場所。之所以西方會著力於古巴的藝術家,並不僅僅是因為古巴藝術家的作品技巧而是背後的政治意圖,古巴藝術家的成功並不是簡單的由於他們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更多是的古巴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體制的改革。 

發展中國家為何熱衷於舉辦藝術雙年展呢?在接受雅昌藝術網採訪時,薩爾加多拿中國的廣東的連州做了個例子。連州位於廣東的北部,在整個廣東省來説發展並不算很好,而連州雙年展的産生,把連州這個地方一下子推到了全國。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該地的文化形象,也帶來了攝影方面的話語權。所以一個地方想要成功只能通過這樣一種文化策略來提高城市的形象,從而帶來經濟投資和旅遊資源。她又以巴西北部的一個城市為例來闡述這個問題。該城市經濟環境和社會發展在巴西屬於相對滯後的地方,唯一能夠發展的資源就是優化當地的文化底蘊,將土著文化強化凝聚並推廣出去,躋身其他文化氛圍當中並得到大眾的認可。

薩爾加多曾經親身參與過2009年廣州三年展,她對雅昌藝術網表示,廣州三年展或者説就中國的雙年展來説,和國際上的主流雙年展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從內容和形式上都非常的完善,舉辦的流程和國際上也沒有差異。如果説真正有什麼區別的話,中國的藝術品審查是比較苛刻的,例如關於藝術作品中的“性”主題,就比較的謹慎,自由度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説稍微要小一點。在這個方面,可能是中國雙年展與國外雙年展最大的不同,當然這個和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是有關聯的,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整場講座進行了約兩小時,給上海的文化圈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大餐,據悉本次講座的下一站將在北京舉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