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誰來掌握前衛藝術刊物的命運?—回顧那些“中槍”藝術雜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5 10:24:11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前衛刊物曾被當做一個國家現代文化建設高度的重要尺規,他們的興衰也直接關係到一個政權對先鋒文化藝術的包容度。回望中國的藝術傳媒史,曾經有一些優秀的藝術刊物因其前衛特質而“中槍”,這些刊物的缺席使得中國當代藝術多元文化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甚至改變了當時的藝術環境,例如80年代末,《美術思潮》和《中國美術報》的被迫停刊,致使當時的藝術批評出現了一段“冷場時期”。回顧改革開放後那些因為“唱反調”而被迫停刊的的藝術雜誌,我們可能會從中發現,那其實是前衛文化藝術的另一條反叛軌跡。

《美術思潮》

創刊于1985年的《美術思潮》雜誌,在當時是以針砭時弊、推介新潮藝術家和批評家、宣揚現代美術理論為主,它曾經率先介紹過影響深遠的北方藝術群體,也是當時彭德、魯虹、皮道堅等一些後來功成名就批評家們的重要思想陣地。《美術思潮》的誕生在當時産生了極大反響,但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反對者不斷向有關當局寫信,並將並將《美術思潮》的編輯方針與資産階級自由化聯繫起來,所以湖北美協與《美術思潮》編輯部在短短三年裏一直面對著強大的壓力。1987年9月左右,《美術思潮》編輯部終於接到了有關部門的通知:根據上級指示,《美術思潮》必須于年內停刊,其後將與湖北文聯的另外四個刊物,如《長江戲曲》、《長江歌聲》等等合為一個刊物,稱為《藝術與時代》。1987年底停刊止,共發行22期。

《中國美術報》

誕生於1985年的《中國美術報》是當時中國大陸第一份全國性的美術專業報紙,劉驍純任主編,楊庚新、張祖英任副主編,栗憲庭、陳衛和、陶咏白等為主要編輯。該報在第一期頭條詳細報道了4月份“黃山會議”上要求創作自由的呼聲,大力介紹新思潮,是“’85新潮”中影響最廣泛的專業報刊之一。1987年,隨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成立以及當局又一次強調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開展了全國性的報刊整頓,《中國美術報》遭遇了反覆的“停刊整頓”,終於在1989年正式宣佈停刊。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