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專家看法:“藝考投機現象確實存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7 09:04:41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記者:你覺得出現今年中國美院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主要有哪些原因?

王讚:今年中國美院報名這麼火爆,既有國家大方針政策的出臺以及藝術學自身成獨立學科的因素,也有學院這幾年不斷發展、得到報考認同有關。

事實上,每項重大政策都會引導相應學科快速發展,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部署,在此背景下,各種文化機構孕育而生,急需大量的藝術類人才,而這種需求也蔓延到了藝術教育最前端的招生環節,不少學生為了畢業有好的就業機會選擇了藝術。此外,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藝術學升格為獨立的學科門類,也讓今年的藝考招生著實火了一把。以前藝術學是文學的下屬門類,由於兩種學科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使得藝術學的發展有所限制。而獨立以後藝術學科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讓不少學生看到了藝術領域發展的無限空間和潛力,從而也對報考學生人數增加起到了很大的促進效應。

而在這些外因的基礎上,學院這幾年內部教育品質和教學環境的提升,使得學校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今年藝術學升格為獨立的學科門類後共下設5個一級學科申報點,我院就具備4個一級學科的申報點,這是國內專業藝術類院校一級學科申報點最多的。同時,在學院招生環節的公平、公正和公開,也被廣大考生認可。

記者:對於現在社會上不少關於“考不上大學的人學藝術”、“高三臨時學畫投機藝考”等説法和現象,你怎麼看?中國美院如何防範那些文化課較差的學生藝考投機等情況的發生?

王讚:藝考投機的現象確實存在不少,我了解有不少學生並不具備良好的藝術基礎,但文化課又不是很好,於是在高二甚至高三開始突擊美術培訓。我們對這種情況也非常關注,因此在近幾年的藝術類招生考試中,通過對考試形式的不斷變化,以求能真正讓基本功紮實、藝術感覺良好的學生從眾多參考學生中脫穎而出。

今年的招生考試中,考素描考試和色彩,都不再像往年一樣,明確標明石膏素描、人物素描,或者色彩默寫等具體的考試方向,採用更為靈活的考試方式。例如在素描的考試上,以前基本上都是考的石膏像,各地畫室也都是按照這個去培訓的。但是我們考試時採用人體寫生,模特擺出一定造型,考生用鉛筆畫模特,這樣就考查學生對人體的整體結構和局部細微處的觀察,這種能力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評分時每個評分老師手裏都會拿著模特的照片,借此比對學生作品;而在色彩方面以前都是採用默寫的形式,這樣學生很容易照本宣科,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反覆訓練去強化。而這次考的是色彩寫生:一個花籃、一束花、一個白盤子、幾片麵包、一些水果,學生可以充分調動現場的色彩和感光等元素進行創作。

其實,今年的藝術類考試考題變化,也表明瞭美院考試的改革方向,更注重考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能力。今後考試的目的,就是讓一些基礎好、觀察能力和應變能力強的學生,與只會死記硬背、高強度機械化訓練但本身不具備很強藝術基礎的學生,之間的差距能體現得越來越明顯。由此避免那些存在僥倖心理投機藝術的學生。

對於那些文化課不行而選擇學藝術的學生,我們學院在前幾年就規定語文和英語都不應低於85分和70分,有個別專業這兩項設置要求達到100分和90分。事實上,最近幾年招生情況來看,學生的文化課情況普遍還可以,不少學生的成績甚至達到重點院校的錄取線。

記者:今年中國美院進行“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試點首次嘗試自主招生,這種招生模式與傳統招生有何不同?

王讚:首先,我們今年是首次嘗試,選拔美術專業基礎紮實、具有藝術天賦、忠誠于藝術事業、具有紮實“童子功”的60名優秀考生。因此,對於這些人才的選拔,較傳統招生考試要求更為嚴格,需要進行多輪選拔。首先報名學生需根據報考專業提供其相關材料及創作的作品,我們對作品篩選後確定有資格參加考試的學生,考試的題目也較傳統招生考試的題目靈活性更大,而且對學生基礎功、現場的把控能力也要求更強。此外,他們還將進行面試,這樣以便我們更好的對學生進行了解。

事實上,這種招生方式,在高考剛剛恢復的時候曾經使用過。當時採用考生先寄報名作品,初選合格後,再發專業准考證的方式。考試科目比較多,應試者要考素描、速寫(單列一個科目)、色彩、創作(命題設計),外加專業初試和復試。但隨著藝術類考生人數的激增,這樣的操作程式比較繁雜,尤其在外地設考點多有不便,因此被簡化成現有的招生模式。

現在這個試點僅僅針對浙江省內開展,我希望這種模式在嘗試改良以後,能在全國推廣。屆時,全國各大美術院校能形成如“北約”、“華約”這樣藝術類的聯合自主招生平臺,借此發掘更多藝術精英人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