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的藝術圈竟然也有“地溝油”!
恒源祥香山美術館館長陳明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尖銳地指出,在藝術市場如此紅火的當下,藝術圈中也出現了可怕的“地溝油”現象,而且日益蔓延。不少人用虛假名片、虛假價格、虛假故事,將自己偽裝成“大師”、“國寶”級人物,沽名釣譽,欺騙藏家,誤導視聽,嚴重干擾了藝術市場的秩序,成為惡俗藝術的標簽。
招數一:包裝名片頭銜
陳明告訴記者,如今很多藏家對藝術界的情況並不了解,買畫往往先看頭銜。那些有著“地溝油”性質的藝術家深諳此道,其最重要的包裝,莫過於那張遞來的名片,“他們往往擁有炫目的頭銜,什麼院長、會長、主席之類。但其所謂的畫院、協會,大多來路可疑。”有一次,他遇見一位自稱在美術詞典中排名高於某藝術大師的某院長。一打聽,原來所謂的美術詞典和院長頭銜,都是用錢買來的。他還曾收到過一張令人啼笑皆非的名片,上面介紹道:“徐悲鴻弟子之近鄰,自幼得其指教”。據悉,有機構為了迎合“地溝油”藝術家跑江湖的需要,還專門提供漂亮頭銜、獎項以及著錄等。
上海美協副主席朱國榮也指出,如今不少藝術家的名片越來越華麗,上面印滿了各種頭銜,以他多年來的切身體會,名片上頭銜越多的人,其藝術水準往往都不太靠譜。
招數二:哄抬作品價格
除了在頭銜上作假,趁機抬高自己的身價之外,那些“地溝油”藝術家還動足腦筋,製造虛假價格。在近期一次的筆會上,陳明就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幕鬧劇:一位號稱獨創了“冰雪畫”的繪畫大師登場,其入室女弟子貼身站立。在畫家揮毫作畫之際,女弟子向邊上的觀眾宣傳,大師的作品要多少萬元一尺,供不應求。然後此女弟子還披露,該“大師”的作品人民大會堂都有收藏,拍賣更是高到十幾萬元一尺。這些“地溝油”藝術家擅長製造一些天價拍賣數字,反正這些記錄也無法一一考證。有些則乾脆“表演”到位,在拍賣會上,安排自己人在拍賣現場舉牌,製造一個虛假記錄,並用此高得離譜的記錄來飆升自己作品的價值。
招數三:遍曬名家合影
上海美協副主席朱國榮説,翻開如今的畫冊,有些作品中作家與名人的合影竟然佔了半本之多。他告訴記者,那些所謂的“地溝油”藝術家,特別喜歡通過在畫冊上加入許多自己和著名畫家、評論家的合影,來證明自己在藝術圈的某種身份與地位。他們用“傍名人”的手法,來增加自己的光環效應。
朱國榮指出,經常有這樣的現象,就是有些名人在開幕式應某觀眾之邀合了一個影,有些乾脆是在自己並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拍了合影,但這些照片卻被利用了:“常常是被拍的兩個人根本不認識,但這些照片卻被某些‘藝術家'利用,作為他與某某著名藝術家之間友情的憑證。”大量這樣的照片,十分具有欺騙性。
招數四:製造噱頭故事
用收藏故事來提升自己的身價,也是“地溝油”藝術家包裝自己的一種手段。幾年前,國內媒體曝出某國畫家作品《八駿圖》被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收藏的消息,但沒隔多久,盧浮宮博物館作了澄清,該館從未收藏過這位畫家的作品。該館表示,該畫家將其作品《八駿圖》作為私人禮品贈送給盧浮宮博物館館長亨利·盧瓦雷特,盧瓦雷特接受了這一友好贈品,但這並不意味著此畫已被盧浮宮收藏,只是一個私人行為。明明是自己把作品送到府,卻吹噓成是博物館收藏,並以此炒作和自我炫耀,這樣的手法在藝術圈並不新鮮。同樣,在收藏界,也常常是藏品越糟糕,故事越精彩。“地溝油”收藏家個個都有著精彩的故事,而最為著名的事件就是,滑頭商人請出所謂的“鑒定家”,將自製的“金縷玉衣”,“鑒定”成了估價24億元的“出土真品”。
專家拆招:如何識別假大師
陳明認為,藝術圈的“地溝油”沽名牟利,其帶來的最大惡果是誤導公眾把這些品位低下、技藝拙劣的“行貨”,當作真正的藝術品;把江湖賣藝耍把式的做派當作是大師風範。那麼如何識別這些偽劣藝術家?上海美協副主席朱國榮指出,“地溝油”藝術家之所以橫行,是因為目前市場上確實有太多藏家不懂藝術,只看名頭,只看天價記錄,“其實徐悲鴻的同學和弟子,都不是徐悲鴻本人。關鍵還是看藝術作品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