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展覽成為走秀的方式

時間:2011-12-19 11:32:30 | 來源:99藝術網

資訊>聲音>

“走秀”這個詞大多出現在時尚界和娛樂界,“秀”是“show”的英文中譯,意即展示、呈現之意,它早期多為T臺術語,一般指模特們通過展示各種服飾來呈現服飾的設計和裝飾美感。不過現在這個詞的意義大有擴大和泛化的趨勢,如今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各種關於“秀”的新聞,比如娛樂界著名演員某某出席某個慈善發佈會活動並登臺捐了多少多少錢之類,比如政界某官員深入平常百姓家走訪貧困群眾並親自下田之類,比如文學界某大牌作家又出席了某某新作簽售會之類。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秀”充斥在我們生活周圍,並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和注意力。如今在藝術界,藝術家通過各種藝術展覽進行走秀似乎也已經儼然成為藝術家們生活和生存的方式。

今年9月份,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藝術展覽紛紛登場、輪番上陣,大有群鹿爭雄之勢。北京有“經典北京”藝博會,上海有上海藝博會和上海藝博會國際當代藝術展,成都有雙年展,長沙有“藝術長沙”,廣州有三年展。從北邊到南邊,從東邊到西南邊幾乎遍地開滿了展覽之花,一時間各個藝術家們粉墨登場、輪番走秀,你方唱罷我來登場,媒體和輿論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好生熱鬧!

當然,各個地區展覽的主題和內容不一樣,策展人和投資者的資源整合條件和能力也不一樣,所以“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不過概況起來大致有這幾種:

第一種是概念秀。如今各大展覽的主題往往大而泛,空洞而蒼白,喜歡玩弄一些概念,但是往往又缺乏富有洞見和思想深刻性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判斷。某些策展人出於搶佔學術資源的需要,總喜歡不加論證地製造大量的垃圾概念,給藝術家或某種藝術現象亂貼標簽,侮辱觀眾的智商。某些展覽的主題更像是一個個概念虛假的狂歡和走秀,很多概唸經過一番塗脂抹粉式的打扮,聽起來學術味十足,看起來也光鮮亮麗,但大多讓人感覺華而不實或者模糊迷離。某些策展人對展覽主題的闡釋也往往顯得有些牽強、故作高深,但高深不等於晦澀,只有功力不深的人才會去雲裏霧裏、挖空心思地掉書袋,最後搞得像霧像風又像雨。事實上,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策展人、批評家隊伍在當前日益複雜多元化的藝術現象面前思想判斷和審美判斷的無能。

第二種是場面秀。國人向來好面子,就像春秋時期的秦穆公一樣,依仗自己兵多將廣,糧草充足,要在潼關建個什麼鬥寶臺賣弄自己的實力。大家總是崇尚大場面、大手筆、大製作。辦酒席,得去大酒家,辦幾十桌,不然不夠面子;建房子,得建最大最高的,裝修更得講究金碧輝煌,不然不夠氣派。如今的各大展覽,也總喜歡想盡辦法製造一些大場面的效果,講究大排場。什麼新聞媒體發佈會、開幕儀式、展覽酒會、學術研討會,簡直一應俱全,該有的都要有。新聞媒體發佈會,請的媒體越是“大頭”越好,數量當然是多多益善,這樣才能造勢。據説,這次某展覽在開幕前就在798藝術區的某畫廊召集了幾十家媒體出席新聞發佈會,場面那真是一個壯觀!開幕式必須辦得有人氣,怎麼積攢人氣呢?那就要調動自己一切的人脈資源把文化部、文化廳、文聯、美協、學院、美術館、畫廊、企業等各個相干的或不相干的官員和藝術家、批評家、收藏家、企業家、藝術經紀人等等儘量通通都邀請過來,有的展覽開幕式甚至極盡模倣之能事,把電影界走紅地毯的模式也毫無保留的照搬過來,讓參加開幕式的嘉賓也學著人家電影明星走走紅地毯,好好地過了把明星癮,讓大家賺足了面子。有的展覽在行銷和宣傳上更是跨界和娛樂明星合作,邀請大量著名明星捧場,製造新聞和轟動效應,吸引了一大批明星的粉絲捧場,從而為展覽的“大場面”營造了氣氛。

第三種是學術秀。什麼是學術?梁啟超曾經説過:“學也者,觀察事物而發明其真理者也;術也者,取其發明之真理而致諸用者也。”説通俗點就是發現和認識真理,並加以具體運用。學術研究、學術探討本是一個求真的崇高事業,人類每一次的成長和進步都依賴於此。可是,在熙熙攘攘、物欲橫流的今天,學術研究也開始便得消費化、快餐化、功利化了,很多所謂的學術論壇、學術講座或是學術研討會更像是一場場以學術之名進行的走秀活動。這種現象在藝術界也屢見不鮮。現在大多數的展覽,不管藝術家本人和展覽作品是否具有學術研究的價值,一般都會舉辦相關的論壇或研討會,並邀請大量著名的批評家、美術史家、藝術家、媒體等齊聚一堂進行所謂的學術探討。不過就筆者所參加的一些研討會或論壇來看,它們更像是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學術廣告,更像是一個集體炫耀會、吹捧會。大多的批評家和藝術家在利益誘惑和人情困局當中喪失了爭論的勇氣、反駁的激情或否定的衝動。會議上的討論要麼説些皆大歡喜、不疼不癢的話,有的要麼説些人云亦云、放在哪都可以用的話,還有的人甚至離題萬里的亂侃一通,説些無關緊要的廢話。整個會議單調空洞、隔靴搔癢,幾個小時下來好像談了很多內容,但卻很少發現有獨到的見解和批判性的觀點。如今,這些形式化的學術走秀顯然已經蔚然成風,並成為很多藝術家或展覽組織者企圖獲得學術認可的黃金法則。

不可否認的是,在日益物質化、消費化的今天,藝術展覽以其直觀性、新聞性、公眾性的特點逐漸成為一種愈來愈重要的藝術傳播方式與途徑,甚至成為當下人們文化生活的表徵之一。展覽的大量出現也説明瞭國內當下藝術市場的升溫以及藝術家們急於尋求平臺和機會向公眾展示自己的藝術創作成果。可是,在當前各種亂象叢生,資本投機興盛,展覽機制不完善,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不成熟的語境下,恐怕很多藝術展覽已經成為了某些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投資者們利益遮羞佈下一種走秀的方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