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書法傳統的誤解:識字吟誦書寫實為一個整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1 11:44:47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學習書法不是功利的事情,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我們中國人起碼的義務。傳承書法正是為了維繫我們民族自尊的根基。

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立足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弘揚中華文化。書法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在新的時代環境下,面臨著傳承、弘揚、創新的使命。

作為來自書畫界的唯一代表,我有幸列席十七屆六中全會,並在會上發言,我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問題: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潮中,著眼文化強國的長遠建設,書法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如何與時俱進地承擔一份神聖的職責?文化的繁榮是國家實力的體現。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文化永遠是炎黃子孫的驕傲。作為書法的繼承者,我感到在當今世界文化不斷碰撞的時代,傳承中華文化意味著傳承文化的自覺和民族的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體現在書法上,每個中國人都要寫好中國字。

書法傳承面臨挑戰

書法與繪畫、音樂等純藝術門類不同,它不僅僅是藝術,因為書法首先是中國的文字。文字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母體和載體,獨一無二的書法無疑是中國文化區別於世界其他文化的標誌之一。

我們對傳統的文化、傳統的書法要有敬畏之心。中華文明和中國藝術獨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們自古沿用下來的書法。中國的書法擁有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它是歷代書法家精神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産,更是中國人智慧的“舍利子”。一個對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談自尊。

回顧歷史,作為文字的書法,是完全實用性的,是人們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為藝術,中國古代書家追求法度,追求書卷氣、文人氣,使書法不僅成為人們用來記敘和表述思想的實際手段,更用書法來體現文人的才情和學養,所謂“字如其人”、“書為心畫”。一部書法史,就是一部中國文化發展史,書法藝術延續了近三千年的輝煌,正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

從二十世紀初西方的鋼筆進入中國以來近半個世紀,硬筆代替了毛筆,使中國書法漸漸不再具有實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來,隨著電腦的高度發展和普及,這一代年輕人不要説寫毛筆字了,甚至即將遠離硬筆,進入一個無紙無筆的鍵盤時代。

在我們的基礎教育中,學生大量的課餘時間用在上奧數班、外語培訓。書法一度成了選修課、興趣課,學習書法要花錢另外找老師、上培訓班才行。

當代書法,從某種意義而言已成為完全的純藝術,成為極少數“藝術家”的工作。“字如其人”、“字如心畫”已失去了它的最終意義。作為書法傳統來説,我們面對的歷史境遇是前所未有的。

書法傳統的誤讀誤解

過去,古人入私塾讀書,識字、吟誦、書寫三者是合而為一的,是一個不可分拆的整體。但是,在現代教育興起之後,中國文字的整體性和書卷氣的傳統被拆解:文字、音韻、書法,成為不同專業;文字歸於中文,吟誦歸於表演,而書法歸於美術。識字作為必修課,書法卻成為選修課。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書法;美術學院學書法的,並未開設文字、音韻的課程。

近二十年來書法發展表面看起來繁榮熱鬧,展覽頻頻,出版物大量涌現,書法博士碩士培養人數逐年增多,建立多處書法名城等等;但是我們恰恰忽視了書法最基礎最關鍵的幼兒訓練,把它作為選修課,耽誤了人生最重要的學書法的階段。書法這門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成了興趣和特長。家長希望孩子學書法,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功利思想,如在書法大賽中獲獎可在中高考中加分等。

可見,書法傳統在代際綿延中發生了多次重大變化,書法之“法”對於使用毛筆的人來説,越來越隔膜,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於書法的認識也越來越混亂。尤其是經歷了上個世紀的戰亂與運動,書法傳統的脈被人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書法創作、鑒賞與批評的標準不斷地泛化甚至是喪失。

當前書法發展遇到的問題在於,書法發展、延續了五千年,至今全民還在使用漢字,卻在短短幾十年中忘卻了書法——如何用毛筆寫字。因為文字與書寫斷裂,造成書法作為國民基本文化素質的缺失,對漢字整體認識的缺失,繼而造成了對書法史論的誤讀、誤解,以及對中國文字、文化發展的誤讀、誤解。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在此情形下,書法的承傳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文化的承傳不是一句口號。中青年一輩的書法研究與創作者,對傳承中國文字的整體性和書卷氣的傳統,是最重要的堅持者。和前輩相比,他們的堅持未免要艱難得多。中青年書法家不僅需要不斷充實和學習傳統文化,同時也需要用已有的知識,來適應和感染社會,起到引領的作用。中青年年富力強,承上啟下,有充足的精力,有著廣泛而集中的話語權。如果中青年不僅從自身做起,還可以用自己的條件,號召和影響更多的人重視國家的“軟實力”,那必將在社會上起到重要作用。

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文化的繁榮是國家實力的一大體現。中國是一個文明保留完整的古老國度,她的文化永遠是炎黃子孫的驕傲。當今世界格局下,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流。我們國家開始愈加重視中國文化的安全,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建設。

書法不僅是寫字,其深層所蘊含的,是中國古人認知世界的一種睿智的方式,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桿。文化不能遺傳和移植,也不能複製和再生,必須從小培養,必須要不斷堅持,少則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孜孜不倦、點滴積累,耳濡目染、薪火相傳,不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

漢字對中國文化來説,是母體,是源頭,是根本。書法應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必修課。弘揚傳統書法事業,正是弘揚中華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

今天的書法家,如果僅僅追求獨善其身,是遠遠不夠的。書法文化傳承和創新是國家的百年大計,任重而道遠。筆者呼籲,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以我們自身的書法創作實踐成果,來影響當代以及今後,在書法早已和實用無關的今天,讓“字如其人”、“字如心畫”重新成為我們應該接續的人文傳統。當代書法創作,要到豐厚的歷史積澱中追尋和探求,回歸傳統,重溫經典,要成為當下書法藝術創作的主流。書法決不能在我們這一代終結。

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新被呼喚,中華民族精神重新被構建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中青年書法家需要不斷努力補上傳統文化的精深課程,同時發揮自身的影響力,用生命凝結的書法藝術,呼喚出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全力肩負起我們應該承擔的文化責任與歷史使命。(作者為江蘇省美術館館長 孫曉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