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西沐:藝術市場創造消費需求是關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4 19:31:1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對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講,雖然在拍賣市場我們屢屢經歷讓人心驚肉跳的天價,但這並不代表藝術品市場已進入一個頂峰期。其實,相對於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來講,拍賣市場的高價只是一種特別的市場現象,遠遠不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本身。相對於中國資本交易市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額可以説是足夠小,小到幾乎是微不足道。就以股票交易市場來講,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而市場每天的交易額也近2000億元之多,而中國藝術品市場今年的拍賣總成交額可能會突破1000億元大關,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接近4000億大關,也就是説,中國藝術品市場今年的總成交額也僅是不足滬深兩市股票兩天的交易額,由此可見,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規模的成長空間之大。我們根據有關統計,也做過一個具體的分析:中國的GDP約為35萬億人民幣。按照常規計算推定,與其相配比的社會總資産應該為12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根據巴克利銀行的推薦數據:機構投資者與高端人士會配置百分之五的資産進行藝術品投資。如果我們用非常保守的百分之五來作為對藝術品的潛在的需求進行估計的話,按中國有120萬億的財富這樣一個保守的數字,那麼,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就是6萬億。如果用可流動的有效需求只佔總需求的1/3這個假定來計算,那也有2萬億的規模。也就是説,2萬億與不足4000萬的距離,這就是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去走的。

中國藝術品市場轉型的最終推手是精神消費的興起與藝術消費需求的迅猛增加。中國藝術品市場除了對內面臨發生深刻的轉型以外,對外還面臨著世界藝術品市場正處在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的進程之中,但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整合發展的潮流不可阻擋。世界藝術品市場多極化、全球化已深入進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藝術品市場需求增長迅速,而國際藝術品市場秩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著力發掘藝術品市場的有效需求,推進可持續發展,是藝術品市場結構調整與轉型的大趨勢,進一步深化管理體制與創新改革,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轉變方式、調整結構的根本動力。

那麼,拓展中國藝術品市場成長空間靠的是什麼?我們講,最基本、最低層與最有效的是消費需求的培育與挖掘,當下,最為迫切的是發展與壯大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但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一定不要忽視一個基本的支撐,那就是有效需求的培養。如果藝術品資本市場找不到有效需求的支撐,資本市場的發展就可能成為投機者的工具,那麼,這時的藝術品資本市場就會成為一種破壞力極強的力量,使中國藝術品市場時刻處在不斷震蕩的危險邊緣。只有當藝術品資本市場找到了有效需求的支撐,它才真正地介入到藝術品價值構建的過程之中,藝術資本這時才有可能成為一支有力的建設力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轉型要解決的矛盾是日益興起的精神消費與藝術消費需求與越來越無法滿足的藝術生産的供給的矛盾。我國股票市場市值大約在20萬億左右,國債及公司債市場就更小,據估計,三者加起來還不到35萬億元人民幣的資本市場規模。按照有關方面計算推測,中國資本市場應有的金融資産近100萬億,但目前呈現出來的僅有35萬億,而大部分錢都存在銀行裏找不到出路,股市不好的情況下,只能用來炒房、炒地,甚至是炒農副産品。培育與發掘藝術消費需求應將繼續把制度創新作為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藝術品市場領域的全面改革,更加重視改革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堅持改革的市場化取向,力爭在藝術品市場主體、行政、財稅、金融、價格等重點領域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並努力使藝術品市場的國際與國內市場進一步深度融合。當然,培育與發掘藝術品消費需求千萬不能走我國乳品業的路子:不是走創新發展的路子,而是用降低市場標準及規範的“最省事”的方法。這種辦法既可以名正言順説保護藝術家的市場利益,符合市場的事情讓市場去做;又有利於市場降低成本,有關部門也容易管理,方便躲避責任。但是,無原則的自我發展,最終損害的是藝術品消費者的利益。最終形成了藝術品市場中市場不願做、市場運作主體做不了、政府推動又無力這樣一個尷尬發展局面。

藝術品資本市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擴張的重要推手,但最終的支撐基礎是藝術消費需求的發展狀況。也就是説藝術消費需求的發展狀況決定著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的前途與命運。換句話説,藝術消費需求的增長是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的最終接棒者。

當然,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環境的培育問題,特別是輿論環境的引導問題。我們知道,中國的公眾輿論中有種趨勢,似乎口水多、嗓門大就有理。事實上,這種以“烏合之眾”取勝的手法,體現了社會中存在的非理性的從眾心理與日益惡化的社會心態,這種心理讓“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近些年來藝術品市場的非建設性的偏頗輿論盛行,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因為,需求需要培育,而需求的培育需要創造,更需要尊重創造環境的養成。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