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英博物館第一次為一個中國當代藝術家舉行了個展徐冰的《背後的故事-7》。趁著這股熱潮,應上海博物館成立60週年系列講座《致偉大的傳統》之邀,徐冰近日來到上海,以一場《傳統被激活之後》為題的講座為活動開篇。
帶著哈利波特式眼鏡的徐冰,其作品也似有一股魔幻力。但在這場講座裏,最吸引人的,不是他的創作,而是他對當代藝術的坦白。
與那些喜歡把當代藝術“吹”地無比“玄乎”的圈內人士不同,徐冰誠懇地告訴觀眾:“不要因為看不懂當代藝術作品就産生自卑感,誤以為自己接受的藝術教育不夠。事實上是當代藝術系統本身有問題。杜尚把小便池放在美術館就是藝術作品,一個工人把小便池擺在洗手間就不是藝術?這本身就有問題。”嗯,他説出了許多美術館觀眾的心裏話。
最當代的藝術源於傳統
為什麼上博的《致偉大的傳統》講座會以徐冰開場?這或許可以在《七十年代》一書中徐冰那篇《愚昧作為一種養料》來解釋。他寫道,上世紀七十年代,他正值十八九歲的青春期,到北京偏遠農村插隊,在紅白喜事中接觸到各類民俗,“這些東西有一股鬼氣,附著在我身上,影響了我日後的創作。”在徐冰天馬行空的當代藝術作品背後,支撐著傳統的影子。
徐冰回憶自己的成功經歷時説,當年央美版畫係畢業赴美時,“帶了很多版畫,但一直壓在箱子底下不好意思拿出來,因為不想讓別人覺得我是一個非常陳舊保守的藝術家,我希望我天生就是個當代藝術家。但是很多年以後,人們開始探究我過去的背景和歷史,試圖了解為什麼我的作品會這樣。他們發現,原來我是個版畫家,並頒給我一個版畫獎。他們認為,我在版畫和當代藝術領域建了一個橋梁。”
今年年底,徐冰用標識符號寫的小説將在世界各地同時出版。這本小説全部用圖形符號寫就,不用翻譯。其靈感來源於中國人的讀圖和象形文字傳統。“最當代的藝術,其真正的靈感來源有可能是我們文化傳統中最核心古老的一部分。”
“為什麼做這個?其實這種趨向非常強勁,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傳統的語言文字習慣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可口可樂’有65種不同語言翻譯,但前幾年規定儘量不使用地方語言,而統一使用英文‘可口可樂’標識替代,字母已經失效了,起作用的是圖形。圖形和符號將會成為新語言,我們將迎來新一輪象形文字的時期。”
在徐冰看來,未來藝術中更多的精髓將來自於東方文化傳統。“像杜尚、安迪·沃霍爾這樣的藝術大師,都是擅于玩‘禪’的大師、玩中國文化的大師。他們多多少少使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部分。他們之所以被西方認可,就是因為帶去了西方藝術系統中沒有的東西。”
它滿足了視覺自虐習慣者
身上貼著“當代”標簽,但徐冰對當代藝術的敘述,卻聽不出好感。譬如對於威尼斯雙年展,他的觀點是“很失望”。“今年的作品幾乎和20年前差不多。我最驚訝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策展人、美術館館長、批評家怎麼還那麼興致勃勃地對無聊的東西那麼有興趣。這個圈子的手段、材料和話題,確實有點無話找話説。這次去我都沒怎麼去參觀畫廊之類,因為很難看到有意思的東西,這會影響我對這個領域的興趣。”
有觀眾提問,多數普通人總是反映看不懂當代藝術,徐冰怎麼看?“我發現很多人,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一般人都不太搞得懂當代藝術,包括很多策展人和文化人。但這不是觀眾的問題,而是這個系統的問題。”
“當年,杜尚把小便池作為藝術作品放在美術館,提出‘藝術和生活一樣’的主張,誰都可以成為藝術家。但同時他給藝術家留了一個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因為我是藝術家,所以我把小便池擺在展臺上,就是一個藝術作品,就價值連城,一個工人把小便池擺在廁所的洗手間,就不成立。所以,今天藝術家對解釋作品特別有興趣,但對作品本身不負責任。我今天在這裡掃地,就是一個行為藝術,這個行為就價值連城,因為我是著名藝術家。”
那麼,當代藝術的作用是什麼?徐冰的一個説法讓觀眾哄堂大笑也若有所思,“它滿足了那些有視覺自虐習慣的人的滿足。當代藝術培養出一批人,過一段時間就要去現代美術館看看不懂的東西。因為他們覺得,看看不懂的東西,要比看看得懂的東西境界高。”
“其實,當代藝術和人的互動關係遠遠小於時尚和廣告業。它對人的互動和對人生活的影響程度遠遠不如這些領域,所吸納的資金也遠遠不如這些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