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傳馨談“山水合璧——富春山居圖特展”

時間:2011-06-04 10:04:26 | 來源:東方早報

資訊>聲音>

“合璧”展出是將兩幅畫並列陳列,其中《剩山圖卷》畫面橫51.4釐米,但題跋較多,總長約800釐米,我們將全部展開,後一段《無用師卷》畫面六紙橫636.9釐米,由於展櫃總長只有1600釐米,所以《無用師卷》只能展出800釐米,大概可以看到明代的鄒之麟題跋,兩幅畫基本是一半對一半地展出。

何傳馨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的處長,也是此次台北故宮“山水合璧——富春山居圖特展”的策展人,長相溫文從容的他説起話來不緊不慢,然而,卻可以感受得到他的忙碌——前些天一直忙於布展,在接受採訪時,他連説了幾個“壓力好大”,“花了很多時間,花了很多力氣,有期待,也有壓力,兩岸期待那麼高,一點差錯也不能出的。”

就在5月18日,他專程赴北京接受了《剩山圖卷》的點交,並將之順利護送到雙溪的台北故宮。在大陸,他常常被人問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下簡稱《無用師卷》)何時能到大陸展出,他往往會這樣説:“將來是有可能的,目前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不是我們這個層面能回答的。”

也許,就像他同事筆下的他那樣,在台北故宮行政大樓西側,偶爾就有人會遇到何傳馨,在那裏忙裏偷閒點上一支煙,吐一口,眺望遠處的雙溪山坡,萋萋芳草,重巒疊嶂之外,就是淡水河,沿著淡水河下去,則是那灣淺淺的海峽——詩人余光中曾將這海峽比作“鄉愁”。

東方早報:目前《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事宜準備情況怎麼樣了?台北故宮是如何體現“合璧”的?

何傳馨:畫已經全部佈置好了,只等觀眾參觀,最受關注的《富春山居圖》安排在210展廳,入口第一個大通櫃,玻璃櫃長達1600釐米,兩幅畫放在一個有坡度的斜板上,讓觀眾一進來就能看到。

由於《富春山居圖》已經燒為《剩山圖卷》與《無用師卷》兩截,又分別重新裝裱,各自為畫,因此不可能把它們真正粘在一起,“合璧”展出是將兩幅畫並列陳列,其中《剩山圖卷》畫面橫51.4釐米,但題跋較多,總長約800釐米,我們將全部展開,後一段《無用師卷》畫面六紙橫636.9釐米,後面題跋也較多,由於總長只有1600釐米,所以《無用師卷》只能展出800釐米,大概可以看到明代的鄒之麟題跋,這也是最理想的,兩幅畫基本是一半對一半地展出。

東方早報:除了“合璧”,與黃公望相關的還有什麼展覽與活動?

何傳馨:這次特展分為一、二兩期,第一期從6月1日至7月31日,規劃展出“《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與剩山圖卷”、“《富春山居圖》臨倣本”、“黃公望書畫真跡”、“黃公望的師承與交遊”等內容;第二期從8月2日到9月5日,展示“明清時期黃公望的影響”、“傳稱為黃公望的畫作”等內容。除展出台北故宮珍藏的70件書畫作品與《剩山圖卷》,還向北京故宮、上博等商借了《清王原祁倣富春山居圖》、《黃公望跋趙孟頫楷書臨黃庭經》、《黃公望題倪瓚六君子圖》等,以呈現黃公望藝術及其影響的全貌。

東方早報:能否介紹一下台北故宮收藏《無用師卷》的具體情況,你第一次接觸《無用師卷》是什麼時候?有什麼感觸?

何傳馨:《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源自清宮收藏,是我們的70件限展名品之一,每3年才能展出一次,最近的一次展出是在2001年,我之前看過多次,這次展出又重新細細看過,有很多感慨。

我最早注意到《富春山居圖》是在上世紀70年代的求學時期,1983年我從臺大畢業後,進入台北故宮書畫處工作。後來因參與“故宮書畫圖錄”編目工作,接觸到《富春山居圖》之《無用師卷》,親眼目睹原畫的震撼很大——實際感受黃公望天真自然的表現,黃公望的畫有一種描繪性,具有“再現物象的精神”,而不像後世畫家的格式化,可以感覺到他的純真、樸拙、真誠,還有一個就是他將這種生拙的逸趣轉化為筆墨來表現,筆法墨法對後來的明清山水畫家影響非常大,在文人畫傳統中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


東方早報:你如何理解《富春山居圖》的傳奇性?

何傳馨:《富春山居圖》被譽為“大癡第一畫”,以及“名作中的名作”,這主要源於三點:第一個是藝術史上的價值,它表現了中國書畫從宋代畫院講究逼真形象、賦彩濃麗的風格,轉變為即興寫意、以筆墨展現抒情寫意的文人畫精神;其次,它有火殉的傳奇性故事,書畫史上再沒有一幅書畫是因火殉裂為兩半的例子;第三,《子明卷》與《無用師卷》的真偽問題,包括乾隆對《子明卷》的誤判,引發後人對此兩卷熱烈的辯論。

東方早報:學者徐復觀在上世紀70年代堅持認同乾隆的判斷,認為《子明卷》為真,《無用師卷》為贗,並引發了又一輪爭論,現在認同《子明卷》為真的觀點還有嗎?

何傳馨:我求學時最早注意到《富春山居圖》就是因為那次爭論,現在這樣的觀點基本沒有了,《子明卷》這次也會在我們的展覽中陳列。

東方早報:很多大陸民眾認為此畫是中華民族分散離合的象徵之一,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為什麼?

何傳馨:我是希望從藝術的角度看待這件事。一幅畫被焚成兩半,一半收藏于台北,一半在大陸,我在沒到大陸親眼看過《剩山圖卷》前,還有些懷疑,去年到浙江省博物館看到《剩山圖卷》以後,對比起來,確實是同一筆墨。兩幅畫共有六個火燒洞,前兩個都在《剩山圖卷》上,第三個則是一半在《剩山圖卷》上,一半在《無用師卷》上,第四個到第六個洞都在《無用師卷》上。

至於很多大陸朋友認為此畫是中華民族分散離合的象徵之一,我很尊重這樣的觀點。我也想説的是,這次是單純地把畫借過來展出,牽涉到其他的問題比較複雜。

東方早報:去年兩會溫家寶總理提出“畫猶如此,人何以堪”,“合璧”之路經歷了一年多時間終於實現,作為參與人之一,你們最早是什麼時候想到“合璧”的?

何傳馨:其實早在2008年,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便與我們院長周功鑫談及《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的可能性,周院長本身也是做教育推廣的,從那時我們開始和浙江省博物館接觸,商討合展的細節,浙博當時也很樂意,但當時借展時,浙博的條件是“雙向交流”。因此,中間就有一段時間停頓下來。去年浙江省省長到台灣,最終答應,可以先把《剩山圖卷》借過來展出。我們主要考慮的是給觀眾看什麼,還有了解觀眾想看什麼——這是我們策劃展覽的目的。

東方早報:文化交流應當是雙向的,現在《剩山圖卷》到台北展出,而大陸民眾也十分期待《無用師卷》能到大陸合璧展出。你認為可能嗎?最大的難度在哪?

何傳馨:對於大陸朋友的期待,目前還有一些困難,主要是司法免扣押的問題,當然,還有展出時名稱的問題。若我們關心的問題得到解決,《無用師卷》赴大陸展出是可能的。

《無用師卷》規定是3年才能展出一次,這一次展覽以後,下一次展覽至少也得3年以後,好在現在台灣對大陸民眾開放了自由行,大陸朋友想看“合璧”,到台灣也是很方便的,目前台北故宮的觀眾七成都來自大陸,另外,我們現在正在做一個“山水合璧”的新藝術展,是用的多媒體方式,打造數字版的“合璧”《富春山居圖》,類似於世博會中國館的《清明上河圖》,希望以數字效果更生動地呈現山水意境,同時充分説明黃公望的技法、師承等。這一新藝術展將於6月8日對外開放,其後我們將把數字版的“合璧”《富春山居圖》帶到大陸展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