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周文龍:藝術就像香水般有毒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27 17:14:46 | 文章來源: 新浪網

周文龍/漂流記

在網上看到兩個有趣的藝術消息:第一個消息來自國際頂級拍賣公司佳士得,它最近剛推出新改良的iPad程式,讓拍賣人士利用iPad,享用優化的拍賣移動資訊。

早在去年7月,佳士得就推出了iPhone和iTouch免費應用程式,讓經常在外的客戶能夠快捷地瀏覽佳士得電子拍賣圖錄、追蹤拍賣結果或遞交待估價物品等。如今,為進一步拓展網上及移動服務,佳士得把這種“移動資訊優化體驗”,擴大到其他手機和操作平臺,除了暢銷的Android、黑莓(Blackberry)、諾基亞(Nokia)、三星(Samsung)等手機型號,當然更少不了iPad。

另一個藝術消息則來自中國藝術圈,那就是圈內人士預計,隨著吳冠中今年6月25日在北京病逝後,民間開始大量收購他的作品,未來一年內,其作品價格將達到一個爆發的高峰期。

吳冠中是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也是拍賣界的一個奇跡,其作品總是在拍賣會上創下天價成交額。自2000年以來,短短10年間,吳冠中各類作品總成交1417件、總額20.4億元人民幣、畫作均價高達140萬元,遠超齊白石的49萬元、徐悲鴻的84萬元,位居中國近現代、當代畫家之首。

這兩個藝術消息有著一定的關聯性,顯示出當代藝術已經往上竄,成了全球的新賣點。用句時髦的商業用語,那就是——當代藝術是新世紀最sexy(性感)、誘人的投資項目。

是的,當商業投資家在預測接下來的股票走勢,尋找期貨、原油或新市場中的各種投資項目和投資組合時,當代藝術也許具備了一夜兌換為真實財富的神奇元素。尤其是這10年來,藝術和商業混合,産生了一種誘人的藝術生意。

用iPad來賣藝術品,説穿了只是套用新的社交工具交易,概念一點也不新奇。但藝術因為有了iPad的品牌結合,忽然變成充滿時髦意味的名牌。我們可以預測,一些拍賣公司接下來還會有面簿(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其他社交工具,傳播資訊和建立自己的交流圈子。

從另一方面來看,崇高的藝術與品牌結合,也給了品牌最好的增值載體,讓功利性的生意,多了藝術品位和趣味性。

像村上隆忙完凡爾賽宮展覽後,現在則忙著YouTube和古根漢基金會的網路視頻雙年展,背後支援者是惠普與英特爾公公司。中國實驗藝術家艾未未,之前以推特邀請100多位藝術家參與他在工作室舉行的“河蟹盛宴”;現在他的作品會在明年“藝術登陸新加坡”藝博會上展出,地點是金碧輝煌的濱海灣金沙酒店。

藝術家用愛與生命力創造出來的藝術品,通過與品牌的結合,讓藝術變成了一種類似奢華名牌的物品,讓許多有商業頭腦的人開始看到藝術的潛能,加入性感生意的鏈條中。  可是,當藝術家以為他們找到了方向的同時,可能也意味著他們迷失了更多的可能。

曾經,我夢想藝術家能成為Rain這樣的明星,風靡全世界。我也曾希望藝術家的藝術品,能像LV或Prada包包,受大腕名媛所追捧。但正當這個夢想慢慢變成現實時,我忽然有了一種矛盾的擔憂,擔憂新藝術會變成時尚和商業巨亨的高級消費,藝術會被鎖進拍賣會場和藝廊裏,靠近衣冠楚楚的豪華場合,遠離平凡人的生活。

把藝術當一門生意,是很性感、誘人,可是別忘記,性感就像有毒的香水,很容易毒惑藝術家的心智。

對於這一點,吳冠中就很清楚。作為“作品總成交額達17.8億元”的藝術大師,吳冠中生前生活的簡樸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他住在北京最老的小區方莊,潑墨著書所在的“書房”僅有5平方米大。

吳冠中對藝術也非常執著。在他看來,藝術品沒有品質就不是藝術品,是廢品和垃圾。所以,他對自己的畫如果稍微感到不滿意,哪怕已經完全畫好裱好,也毫不猶豫地親手毀掉。

臨終前,吳冠中更把他的作品悉數捐給北京、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地的美術館。吳冠中淡泊名利,堅持藝術的作風,使得他受到許多人尊重,在藝術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唯一沒想到的只是,他淡泊名利的作風,反而使到他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流傳不多,造就了更巨大的市場價值。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