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何時才能叫響

時間:2010-11-11 20:15:18 | 來源:真藝術網

資訊>聲音>

文張力行

2010上海國際陶瓷生活藝術博覽會已于11月11日在上海世貿商城拉開帷幕。這是目前中國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性陶瓷藝術博覽會。本屆博覽會組委會負責人葛千濤先生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上海舉行國際性的陶瓷博覽會,其最主要目的是為中國的自主品牌優質陶瓷搭建一個走向國內外市場的大平臺,力求成為中國自主品牌優質陶瓷和催生一流陶瓷設計師的“推手”,同時,它又成為生活連結設計,連結藝術的紐帶。

外國品牌分割高端市場

據葛千濤介紹,中國陶瓷曾經有著無比輝煌的歷史。在相當一段歷史時期中,中國陶瓷一直以超強的産業規模、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鬼斧神工的傳統技藝、精美絕倫的産品品質,影響著東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取向。中國陶瓷産業的發展規模遠遠早于歐洲的工業革命,並影響了當時全世界陶瓷産業的發展,這在歷史上是一個奇跡,足以讓每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近百年來,中國陶瓷生産一直停滯不前,傳統工藝沒有得到有效保護,設計觀念落後,中國陶瓷産業始終在低層次徘徊。但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內,世界陶瓷産業發生了急劇變化:從傳統手工業向機械化、規模化發展。在這個基礎上,陶瓷設計得到了長足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像格羅皮烏斯、柯拉尼、薩巴蒂尼這樣出色的設計家,從而培育出不少著名的世界陶瓷品牌,如德國的麥森、羅森泰爾,英國的韋奇伍德,西班牙的理阿德諾,日本的諾爾蒂給等。這些著名的陶瓷品牌基本分割了世界陶瓷的高端市場。

前幾年在一次世界著名的法蘭克福生活用品消費品博覽會上,中國有68家陶瓷企業因侵犯智慧財産權被當場罰款,並寫下悔過書。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産國,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很少有在世界上叫得響的高檔陶瓷産品自主品牌。這真是令中國所有陶瓷創作、生産、經營者汗顏。

中國陶瓷品質高價格低

葛千濤介紹説,現在世界上70%的日用瓷是由中國生産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用的是中國瓷器。從數量上來説,我們確實是一個陶瓷大國。但是,在世界上任何一個高級百貨公司和商場,都幾乎見不到中國品牌的瓷器。世界一些博覽會也曾邀請中國的陶瓷廠商參加,但是中國館的瓷器價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國品牌的瓷器,實際上是由中國製作的,但是,一旦挂上他們的品牌,立刻身價暴漲幾十倍。中國陶瓷企業普遍安於為外國公司“打工“,不願花錢打造中國自己的日用瓷品牌,所以在國際市場上始終賣不了一個好價格。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日用瓷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大概是每件0.3美元;如今,中國日用瓷的品質儘管已經絲毫不遜於任何外國瓷器,但是依然價格低廉。根據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的統計:我國陶瓷産量已經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日用陶瓷商品出口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價格卻一直在下滑,2004年我國進口瓷價格與出口瓷價格間的最高差距達到了14倍。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的日用陶瓷産品,在國際市場上更是平均每件只能賣到0.2美元,價格僅為英國、日本等國産品的1/7。據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2010年8月的《中國出口月度統計報告》顯示,2010年1-8月,中國出口陶瓷數量為13270011068kg,金額為670606.2萬美元,平均單價為0.51美元/千克,同比數量增加264.53%,金額增加37.17%,平均單價卻下降62.37%。

中國一些主要的陶瓷産區,幾乎完全成了外國瓷器的加工基地。外國一些知名陶瓷製造商專門派人坐鎮在這些産區,將中國廠商製造出來的瓷器貼上他們的商標直接出口賺取豐厚的利潤。而我們的廠商只能賺一些微薄可憐的加工費。

優秀陶瓷設計人才奇缺

更令人不安的是,不少中國陶瓷産品抄襲外國陶瓷的設計,侵犯了他人的智慧財産權。上次在法蘭克福生活用品消費品博覽會上當場受罰還是幸運的,更有甚者,不少陶瓷企業的大批量産品,因為侵犯了他人的智慧財産權,在國外海關被扣或就地銷毀。

中國日用瓷器雖然在材質和製作方面絲毫不遜色于外國産品,但是在設計上還是有差距的。現在,真正既懂陶瓷設計又有市場意識的設計師可以説奇缺。中國有一個著名的陶瓷産區,有10000多家陶瓷企業,但是,卻只有可憐巴巴的十多位工藝美術設計師,十分不相稱。

在陶瓷行業各類評級稱謂、獎項繁多而重疊,從工藝美術師到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還不包括市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還有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每年都會噴涌出一大批所謂的大師級人物。而中國陶瓷行業無論在研發、創新、設計上卻全面地滯後於歐、美、日等國。大師們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很多人將心思花在了功利的鑽營與評獎上,大師們更沒有帶領這個行業真正地站上國際舞台中心。

今天展示在西方各大博物館,被俸為藝術極品的瓷器恰恰是由中國古代的手工藝匠人完成,他們沒有一個是大師,他們沒有人在日常器形中留下任何名字,但它們卻將智慧演繹成生活美學,並深深地影響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綿延數千年。同樣,china就是國名China,就是瓷器,並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今天所發生的一切,需要自上而下的深刻反思。假如陶瓷要復興,産品的設計與創新、材料研發與拓展、思想的跨界與延伸、品牌的建立與推廣都成為重中之重。這些環節將決定中國陶瓷未來的希望與重生。

中國不僅應該是陶瓷大國,還要成為強國。首先必須造就一批優秀的陶瓷設計專家,中國的企業必須懂得尊重知識,珍惜人才,珍重智慧財産權。中國實際上是不缺人才的,中國也不缺創造性的智慧,缺的只是發揮人才的環境和激發這些創造性智慧的條件。

品牌推廣和人才培養雙管齊下

葛千濤説,正是基於中國陶瓷産業這樣一種現狀,我們才萌生了舉辦一個國際性陶瓷藝術博覽會的想法。 葛千濤表示,事實上,國內有不少陶瓷企業和陶瓷藝術創作人員也已經意識到了跟在別人後面,中國的陶瓷是永遠沒有前途的。如準備參加本屆陶博會的江蘇高淳陶瓷企業,在年初就提出與陶博會組委會共同舉辦名為“茶曰”的茶具國際設計比賽,應徵的參賽作品達三百多件,它們各來自30多個國家。而山東華光陶瓷企業歷年來與藝術家、設計師進行合作,杜絕OEM,以創建品牌為主導,創新已成為了企業的自覺。更令人鼓舞的是中央美院、中國美院、清華美院、上大美院等國內外多所美術院校相繼成立陶藝係和陶藝工作室,開始著力培養創新設計與研發人才。我們希望這些參展單位和設計師,能夠借助即將舉行的上海國際陶瓷生活藝術博覽會這樣一個國際性的展示平臺,完整全面地展現他們的業績,讓國內外更多的陶瓷愛好者能夠對中國的陶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中國作為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其強勁的發展動力,已經引起世界的矚目,然而,對比政治與經濟,文化所産生的影響力,更具魅力,更具親和力和感召力。陶瓷,作為曾經影響過世界的中國軟實力代表,在今天、在當下我們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好,卻期望做出一個全新的文化去影響世界,這是無法讓人信服的,也是完全沒有説服力的!

在上海舉辦國際陶瓷生活藝術博覽會,其意義正在於借助上海的國際化舞臺,消除産區的地域隔閡,以一種更為宏觀的視野審視自身從而達到文化上的穿越與想像,提升中國精神的國際表達能力。而這一切,都需要政府的智慧以及科學、人文和社會各方面因素的整合,形成合力,同時在“中國智造”的理念下,作好中國産業轉型升級的大文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