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藝術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一步

時間:2010-09-30 17:35:26 | 來源:廖上飛的部落格

資訊>聲音>

“抽象”不是一個中、西問題,其是一個關涉藝術自主性的確立與人類如何進一步認識世界的問題。對於中國藝術而言,“抽象”的意義還不止於此,其還關涉中國藝術家要不要徹底的現代的問題。無論是轉向、走向抽象,還是引進、移植抽象,還是拒斥、排開抽象,“抽象”始終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而認識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之於人類的意義以及“抽象”之於中國藝術的意義是消除這一困擾的前提。

今天,人們討論“抽象”實際是在討論一段藝術史,即藝術現代化、確立自主性的歷史。因此,人們與其關注“中國有沒有(存在不存在)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作品”問題,還不如著重思考“中國文化、藝術需要不需要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作品”問題。在我看來,“中國有沒有(存在不存在)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作品”問題是一個偽問題,而“中國文化、藝術需要不需要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作品”問題才是一個真問題。

中國文化、藝術需要不需要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作品?單純回答這一問題是簡單的,中國文化、藝術需要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作品。然而,這一“回答”或許馬會遭到質疑,“實際上,就抽象這個概念以及藝術流派而言,沒有西方現代主義就沒有抽象主義,抽象主義是西方現代主義的産物。雖然抽象主義是西方現代哲學和語言學合邏輯的産物,它符合西方現代主義的語境,但是‘抽象’這個概念卻並不適合用於命名中國現代或者當代那些具有西方抽象藝術類似外形的藝術作品和流派”1。倘若我們關注的是“需要不需要”的問題,那麼這種“質疑”便是多餘的,因為中國文化、藝術需要的不是酷似歐美等國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作品的樣式,而是藝術史中存在過的一種極為重要的經驗。

承認“需要”之後所面臨的問題才是棘手的,這便是“轉向、走向抽象”、“引進、移植抽象”。“抽象主義是西方現代哲學和語言學合邏輯的産物”這一論斷顯然是正確的,然而這不可作為“拒斥、排開抽象”的理由。如果認識到這一點,那麼中國文化、藝術同時需要引進、移植西方現代哲學和語言學。事實上,為數很多的中國學者、藝術家長久以來努力於此。“抽象”既不是一個簡單的用於命名的概念,亦不是一種過時的藝術樣式,其是一套深入認識世界的方法,是一種具有革命性的精神。

就中國文化、藝術而言,理解、認識、普及“抽象”——抽象藝術(抽象主義)比創造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作品更重要。我們沒必要也不可能重走歐美等國現代藝術所走過的路,因為在藝術領域沒有重復的路可以走,重復是沒有意義的。抽象藝術(抽象主義)已成為傳統、遺産,而傳統、遺産所等待的只是被清理、利用。

“結構”是抽象藝術理論中最為核心的概念。抽象並不是説將具象中的構成元素抽出來放大而讓其成為藝術作品圖示本身,“抽象就是從具象中抽取出來的簡化了的形象”的認識、解釋是一種極其庸俗的認識、解釋。高名潞的認識是準確的,“抽象藝術的意義來自結構編碼,而不是來自添加敘事內容和象形引導。換句話説,現代主義承認形式是有意義的,只是這個意義不能從現實參照物或者文學故事的角度去解釋,必須從結構的角度去解碼”2。

一般人認為,歐美等國現代藝術中的抽象藝術(抽象主義)或説整個歐美等國現代藝術最大的貢獻是讓藝術脫離文學、宗教、政治等而成為獨立的領域,走向自律。這顯然是表面的,因為古典系統、再現系統藝術與歐美等國哲學中的“模倣世界觀”相輔相成,而歐美等國現代藝術則與“理性世界觀”相輔相成。之所以要區分“模倣世界觀”與“理性世界觀”,那是因為模倣是被動的,而理性是主動的——理性乃是主體的理性而非自然(客體)的理性。歐美等國現代藝術真正才是人的藝術。不難看到,歐美等國現代藝術中的抽象藝術(抽象主義)得以發生的基本前提是人類自我(主體)意識的覺醒,而這也是藝術獨立的前提。

雖然説酷似點、線、面的視覺元素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但是當人類的意識中沒有出現“抽象意識”時,抽象藝術是不存在的。即是説,只有出現“抽象”這一概念時,人類對抽象藝術才有了清晰的認識。歐美等國現代藝術中的抽象藝術(抽象主義)使得這種可能性得以實現,抽象藝術(抽象主義)因此而成為一個里程碑式的成果,比如其打破單純二維空間觀念、打破具象(象形)思維模式等。肯定的是,“抽象藝術”始於歐美等國現代藝術中的抽象藝術(抽象主義),其源自繪畫、設計等平面藝術樣式。

歐美等國現代藝術得以發生的根本就是挑戰古典藝術所建構的人類空間感知觀念,雖然我們不能忽略中國古典繪畫中“散點透視”的空間感知方式及其他文化圈中關於空間的觀念,但從藝術空間觀念推進的可能性上面説,“散點透視”空間感知方式及其他文化圈中關於空間的觀念皆屬於古典時代人類關於空間的感知方式。在我看來,“抽象”涉及人類視知覺經驗的轉換。人類視知覺經驗轉換、拓展的模式可以説是這樣的:散點透視(或説沒有具體的空間感知方式——最早)——焦點透視(歐美等國近代科學發展的産物,科學的霸權促使這一空間感知方式無孔不入——後來)——反焦點透視(四維、更多維、發掘“散點透視”的價值,甚至不知道又會出現多麼新奇的空間感知方式——再後來)。從很大意義上講,歐美等國現代藝術中的抽象藝術(抽象主義)是從深入認識世界的訴求出發的,其不僅探討了空間觀念,而且探討了空間圖式、色彩與人類心理、思維、精神等的關係。

就美學內部來看,抽象藝術是藝術從視覺向知覺拓展或將視覺和知覺同構起來的一种經驗性表達(“抽象”不僅是圖像的,其還涉及人類“視覺”與“知覺”的同構、相遇、交融),其指向於人類的空間感知方式,結構是其核心。簡言之,抽象藝術的美學意義在於,探索未知空間形態,對已有空間感知觀念發起挑戰。

--------------------------------------------------------------------------------

1高名潞:《意派論:一個顛覆再現的理論》,第3~4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2高名潞:《現代性錯位:對中國當代藝術敘事的反思》,《藝術當代》,第23頁,2007年第4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