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武勁:當代藝術離牛市還有多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09 16:32:04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劉野 金光大道 蘇富比春拍 成交價:1684萬元

曾梵志 面具 佳士得春拍 成交價:1729萬元

今年春拍,曾經在金融危機陰影中遭受重挫的當代藝術表現搶眼,對此,堪稱當代藝術市場專家的《Hi藝術》執行主編武勁認為,當前的當代藝術市場人氣聚集,買家的信心已經恢復,雖然還不能説是牛市,但“牛市的魅影”已然顯現。

兩成拍品超越07年

武勁指出了今年春拍當代藝術轉熱的現象:僅以佳士得香港為例,不僅其夜場取得罕見的100%成交,其日場也一直拍過了午夜。從成交結果看,F4中的岳敏君《在湖上》拍到1290余萬,張曉剛《血緣》系列拍到840萬元,王廣義《藝術與權力》拍到633余萬元;曾梵志的《面具》系列拍到1729余萬元,劉野的《金光大道》拍到1684余萬元;此外,余友涵的《毛主席》拍到370余萬元,丁乙《十示》拍到360萬元;年輕藝術家也紛紛跨越百萬元臺階。

不過他指出,如果以上一輪牛市巔峰時期的2007年的價格水準來比較,這一輪春拍的成交價超過2007年的僅達到20%。余友涵、丁乙的拍品是創新高了,成交價是當時牛市頂點都未達到的價格;劉野也創新高了;年輕一代也創新高了,成交價上百萬元的陣容已有十幾人;但F4還未創新高。因此目前還不是真正的牛市,只能説是看到了“牛市的魅影”。

買家挑剔一如既往

他談到了藝術品的有效期問題。與上一輪牛市比,現在的拍賣場上有人出局了,他們的作品在牛市最熱的二三年裏有效,過了這一階段就沒影了;有的如丁乙、余友涵,過了10年還被買家追捧。同一個藝術家的不同作品也是這樣,如尹朝陽的早期作品如“神話”、“青春殘酷”等系列就有別於他那些畫圈的天安門,至今還受到追捧。

他認為市場看好三類作品:最頂尖的藝術家的作品;知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最頂尖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這三類作品中,後二者行情走強的態勢已經很清晰了,如70後的韋嘉,成交總額與單件成交均價與07年比都沒有明顯縮水。但最頂尖藝術家作品的成交卻並非如此。如張曉剛的成交結果與牛市時還沒法比:成交總額縮水至一成多,單件均價則縮水4成;曾梵志的成交總額為牛市時的1/3,均價則只打了7折。這些數據説明高單價的板塊離牛市還遠,大盤短期內很難修復,會被擱置一段時間。買家對作品的苛刻程度還會一如既往。

誰買了那些作品?

追尋那些指標性作品的去向,包括觀察在拍賣場上與那些最後的買家競爭的對手是誰,看看那些人靠不靠譜,這是武勁觀察當代藝術市場動向的獨到之處。他坦承,那些指標性作品的去向有的知道,有的不方便説,也有的根本就不知道。但從已知的情況看,今年春拍場上,去年秋拍書畫拍賣中的四大推手中有三個已經轉戰油畫拍賣,加上活躍的“民生係”、“泰康係”,可謂“大佬”之間的博弈。

他還指出,“大佬”中劉益謙、王薇夫婦與“民生係”、“泰康係”都有自己的美術館,有的已經開張,有的還在建設,因此他們的競逐可謂機構買家的較量。這種較量以美術館收藏為訴求,不是短期投機,而是有目標有預算。結果給市場一個很大的信心:資金面上沒有大的問題。不過他認為買方的氣勢還在凝聚中。有的大佬如“泰康係”因事先準備不足而在春拍中無功而返,還會在秋拍時捲土重來。他還相信,秋拍涉及的面還會再開闊一些,不會像春拍只局限在狹窄的領域裏混戰,導致兩敗俱傷的後果。

清點新世紀第一個10年

他認為,今後的市場熱點就是美術史概念。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美術史,經過前5年的拍賣,真金已經浮出水面。現在是清點2000年以來的作品、沉澱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美術史經典的時候了。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上一輪的沉澱花了5年時間。清點2000年以來的事也是要逐漸完成的,也得有5年的時間。這也是未來市場的主要方向,用人民幣投票,選擇誰的作品最重要。

他還認為,中國當代藝術這30年,是千年一遇的歷史機遇,至少是500年一遇的,會在歷史上變得非常重要。因此也會通過藝術市場的選擇體系,把其中的經典作品不斷選擇出來。未來中國的主流市場的使命就是如此。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