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邱志傑:藝術是建構幸福人生和良性社會的必要條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3 10:25:03 | 文章來源: 藝術生活快報

> 新聞> 國內人物>邱志傑:藝術是建構幸福人生和良性社會的必要條件2

邱志傑:藝術是建構幸福人生和良性社會的必要條件2

2010-07-22 17:23:48 來源:《藝術生活快報》 作者:徐航 孫美琳 點擊:次  我要説兩句 字號T|T

“頭腦風暴:邱志傑與總體藝術工作室”日前在廣東美術館正在展出,邱志傑帶領其總體藝術工作室的學生從文化研究領域借用社會學、符號學、傳播學等新方法,以具體的個案呈現將方法論轉化為新的創作實踐的工具……

邱志傑:有一個階段是這樣。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強調藝術其實存在於“關係”之中。我們不是在一個圖像上死磕進行推敲,就能創造出藝術感來的。一個精心設計的圖像如果不考慮呈現時與其他圖像的關係,也不會使真正強有力的。相反,一批圖像,只需要調整其組織的方式,就能夠很有效。起作用的不是圖像內部的東西,而是“圖像間性”。這樣,我們就不是在日常生活之外製造無關的圖像,而是將日常生活圖像素材通過運用方式的轉變,賦予了新的意義。

藝報:您藝術理念是什麼?

邱志傑:藝術是建構幸福的人生和良性的社會的必要條件,雖然不是全部條件。

談理論

藝報:您的那些源源不斷的新思想是哪來的?跟您學習理論關係很大吧?

邱志傑:我只是為了抵抗理論家們的胡説八道,為了保證自己的實踐工作不受干擾才從事藝術理論的寫作的。對我來説,理論寫作是獲得對偽學術話語的免疫力地一種必要方式,理論寫作就是一種思想病症的治療。只要新的條件變化,再次引發職業理論家們新的胡説,就會激發出新的理論澄清。其實我們所述説的經常未必是什麼新思想,而是老道理的重新澄清。

我花過很長時間進行基礎理論訓練,這保證理論思考符合嚴謹的思想語法,保證了理論思考的技術水準。並不能保證新思想。

藝報:説起理論來,您也出了不少理論集子,理論界也很有名氣了,您的文字更像一個雜文家,你覺得您是藝術玩的更好一些呢,還是理論玩的更好一些呢?

邱志傑:在我自身內部,藝術作品比理論要好一些成熟一些。但是在中國高水準的藝術家還是比較多的,而高水準的理論家非常少,對比之下,會顯得我的藝術創作不算很突出,而理論水準很突出。也就是説,絕對高度,還是我的作品比我的理論好一點。論相對高度,理論比起普遍水準的理論的差距更大一點。

談實驗藝術

藝報:您在教學上是怎麼實踐您的藝術理想,推進您的藝術工作的?尤其是實驗藝術,您是怎麼推進的?

邱志傑:我的藝術理念中,兼任教師工作是很自然的,是工作的完整性要求的一部分。在一線堅持創作和展覽的經驗使我的教學是真實和令人信服的。反過來教學經驗發展和整理了我的藝術思想,同時幫助把藝術創作所需要的資源的領域擴大了。比起實踐上的互相佔用而言,他們的正面的相互作用的要素佔的比例更大一些。有時候教學和創作甚至很難完全分開來。在這個過程中,最有效的教學就是把學生們直接帶到工作現場中來。所以我的教學課程都是一個個的項目,我在廣東美術館展覽的都是教學項目。

談傳統和當代

藝報:您對當代藝術的整體走向怎麼看?中國藝術在國際藝術格局中的位置您又是怎麼看?

邱志傑:隨著當代藝術越來越成熟,它的評判機制應該越來越準確有效,它和社會生活的互動作用應該越來越積極,它和傳統藝術的鴻溝應該漸漸消失。我希望到一定時候人們不再談論當代藝術,而只是談論藝術。

中國藝術在國際藝術格局中的位置,和今天中國在國際社會格局中的位置完全是一致的。一方面它是令人期待的,另一方面又是飽受指責的和令人生疑的。“好自為之”這個詞在這兩者身上同樣適用。

藝報:您覺得傳統留給了您什麼?

邱志傑:一切都是過眼雲煙的歷史空漠感;成王敗寇的權力虛幻感;獨對天地的勇氣;寵辱不驚的從容心態;觀顏察色的世故和懶得觀顏察色的厭世互相參雜;週期性的歸隱心態;給人面子不善於拒絕;崇拜精英懷疑群眾……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