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説完想説的話,做完必須做的事

時間:2010-07-09 09:28:53 | 來源:外灘畫報

資訊>聲音>

6 月25 日,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在京病逝,享年91 歲。這位頗具爭議的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做完了必須做的事,説完了想説的話。上海美術館館長李磊、《吳冠中全集》主編水天中、收藏家郭慶祥等回憶了他們與老人的交往。

“我年紀大了, 馬上就要90 歲了,人不可能一直活下去,有些事情我必須考慮。”2008 年3 月,上海美術館館長李磊一行人拜訪吳冠中時,老人如是説。

兩年多後,91 歲的吳冠中在子夜時分與世長辭。有人將吳冠中稱作“最後一位中西合璧的大師”,甚至將他的離去視為一個時代的終結。

早在上世紀70 年代,吳冠中就已受到肝炎的折磨,他與時間拼搶,帶病寫生,絲毫不向病魔妥協。這位“時代鬥士”雖然無法征服歲月,卻用畫畫的手給自己也給時代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為“女兒”找歸宿

“我有兩件事必須完成。第一,我要把想説的話説完。我們中國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藝術進步和發展,我看到問題就要説。現在説真話的人不多,説了真話會得罪人,會砸人家的飯碗,但是我們要向國家負責,要向後代負責,總要有人把真話説出來。我這麼大年紀了,我沒有什麼顧忌。第二,我一生孜孜以求的就是尋找藝術的真理,我畫了很多畫,自己認為是有一些成就的。以前為了做展覽賣掉過一些畫,但更多的代表作是捐給國家的,除了上海美術館外,許多美術館都有我的作品。除此之外我還留了許多自己喜歡的作品,一直不捨得賣,她們都是我的女兒,我要為女兒找個好的歸宿。”李磊記錄下了當時吳冠中的這段話。

2008 年4 月底,李磊再度到北京拜訪吳冠中,老人要把他最珍愛的66幅繪畫作品捐贈給上海美術館。簽約儀式就在吳老家中簡陋的小客廳裏舉行,十幾個人將客廳擠得滿滿的,吳冠中説:“真是螺螄殼裏辦大喜事!”由於要簽多份文書,還有律師在一旁把關,整個過程用了50 分鐘。簽字時,吳冠中時不時地舔自己的嘴唇,雖然早已做好了捐贈的打算,但真正將自己半生的心血託付出去時,老人還是有些緊張。捐贈見證人、美術評論家水天中回憶説:“在我印象裏,吳先生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複雜的簽字畫押手續。但他那天心情甚佳,有求必應。儀式結束後,吳先生在附近的一家餐館款待大家,還從他家裏帶來了白酒和紅酒。”席間吳冠中談鋒甚健,水天中感慨,這真是嫁女兒啊,這些畫就是畫家生命的一部分,現在要分手了,雖然是要去該去的地方,細想起來,該是既喜且悲吧。

幾天之後,我就此事採訪吳冠中時,他仍有些激動。當我問到家人是否支援他的捐贈行為時,他説“我在家裏還是比較有威信的”,溫和中流露出一絲自豪與欣慰。“我們家從來不為經濟什麼的吵架,我可能屬於獨裁吧。我的作品是為了人民的,不是遺産,錢和房子屬於遺産,可以分掉,但是作品要給國家、人民,給大家看到。這一點上他們了解我的心思,基本我要捐哪個他們都沒有意見??我在世的時候捐贈可以執行,我走了之後他們不執行了,我想還不至於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在世的時候儘量安排好主要的作品,我看得見。”

據不完全統計,在那次向上海美術館捐贈前,吳冠中捐贈給大英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中國美術館等公立機構的作品已有87件。同年9月,他捐給新加坡美術館113 件作品;2009 年1月,他向中國美術館捐贈36 件作品;2010 年,又將56 件作品及自己珍藏的師友作品16件捐贈給浙江美術館;就在他去世前幾天,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吳冠中再贈5 幅水墨作品給香港藝術館作永久收藏??

瘦弱的“鬥士”

李磊第一次見到吳冠中是在2005年上海美術館舉辦“吳冠中藝術回顧展”前。由於罹患重病,吳冠中只能乘坐火車從北京趕到上海。李磊在火車站接吳冠中時,老人開玩笑説:“你年紀很輕,做館長説明你水準很高嘛。”又説:“我辦展覽就像做喜事,要穿一件紅衣服。”

《香山春雪》(1990)

“吳冠中藝術回顧展”的新聞發佈會上,策展人江梅攙扶著吳冠中從電梯口走出來,果然穿著紅衣服—一件老舊的紅色夾克,簡樸得如鄰家老人,瘦弱得讓人忍不住要過去攙扶。開幕式上,吳冠中的發言極為簡短,卻充滿激情。“我來上海不是看畫的,我是來看人的,是來看喜歡我的畫的人的。”

吳冠中的生活極為簡單。28 年前,他和學生一起到北京附近的十渡去寫生。那時候,十渡沒有飯館也沒有旅店,他們只能從學校拉著床板拿著行裝,借宿在六渡中學的教室裏。有位網名為“吳強”的學生回憶,他包裏裝著雞蛋,懷裏揣著烙餅,跟著老師後面學畫。到了午飯時,他將食物遞過去讓老師吃,吳老總是充滿活力地説:“我一天不吃飯完全沒問題。”學生都很驚訝:“難道您不餓嗎?”他回答: “老虎能幾天不吃,能行。狗熊能整個冬天不吃東西,也行。我一頓不吃怎麼不行?”

有一天,六渡中學的老師看到《北京晚報》上關於他的報道,知道他就是從留法回來的大畫家,便將報道摘抄到了黑板報上,學校一下都知道了,接著傳遍了整個村莊,人們都想見見這位傳奇人物。當“吳強”指著穿一身工作服的吳冠中給老鄉們看的時候,他們都挺詫異,説前兩天就見過這個人,以為是修電燈的。

把想説的話説完

吳冠中一生坎坷,經歷了日本侵華戰爭、中央美術學院的“文藝整風”、文革時期以及肝炎的長期折磨等。他從未停止對於藝術思想的探索與表達,先後因為“筆墨等於零”、“筆墨當隨時代”、“形式美與抽象美”等言論在美術界乃至全社會掀起軒然大波。晚年的吳冠中和藹幽默,話語不多,卻善用比喻,字字珠璣。

2007 年,吳冠中在《文匯報》發表《獎與養》一文,對國內的美協等藝術家協會提出質疑。十幾天后,通過某媒體的採訪,吳冠中再度闡述他所發現的美協、畫院、文聯、作協等單位的“協會弊端”,疾呼取消美協、取消畫院。2008 年1 月,他的一篇訪談話鋒直指中國美術界存在的問題:“一百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中國當代藝術水準落後於非洲”、“徐悲鴻是‘美盲’”??

以吳冠中晚年的地位,這些“放肆”的言論不足以給他帶來困擾與麻煩,卻給美協、畫院等機構的負責人出了一道難題。在與吳冠中的一次交流中,我問他:“那些言論都是你想説的嗎?是不是經過媒體傳播之後産生了誤會?”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我非常想説的話,局部的可能有些誤會,基本的精神是我的精神沒錯。沒有必要搞那麼多官僚衙門,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養這麼龐大的機構,所以基本是要取消的。畫家是要從苦難中掙扎出來,養是養不出來的。畫家要生活,國家大量買藝術家好的作品,要給他們獎勵。誤會的部分,比如‘中國當代美術水準落後於非洲’,其實是我1980 年代去非洲的時候,他們的藝術都是西方的現代派,也就是説,對於現代派非洲早就開放了,但我們那時候還沒有進來,比非洲落後是從這個思路講的,並不是説今天中國的藝術落後於非洲。”

吳冠中去世前一年多時間,沒有再對媒體發表更多言論,對於記者的採訪要求,他表示自己身體不好,都推掉了。他自認為已經説完了想説的話。

每一幅畫都記得

1999 年,收藏家、大連萬達寶齋主人郭慶祥第一次見到吳冠中。他拿著收藏的三件吳冠中作品《香山春雪》、《竹舍》、《潑墨漓江》赴宴。指著眼前的作品,吳冠中如數家珍。《香山春雪》原本在一位美國藏家手中,《潑墨漓江》上的詩是他自己作的,而《竹舍》則是自己一次在日本辦展時弄丟了。郭慶祥驚嘆于吳冠中如此清晰的記憶,便問他:“您的畫數量也不少,怎麼都記得這麼清楚啊?”吳冠中回答:“這些畫裏都投入了我的真情實感,每一幅我都記得。”

從2002 年起,大連萬達開始籌備“中法文化年”期間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的吳冠中個人畫展。郭慶祥頻繁地與吳冠中見面交流,並在他的幫助下,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其作品。吳冠中清楚地記得自己作品的去向,為了將《麗江城》等作品納入展覽中,他還親自去動員原來的藏家。此次展覽之後,大連萬達擁有以吳冠中水墨為主線的七八十件作品,成為國內收藏吳冠中作品最多的機構。在郭慶祥看來,吳冠中極為看重出版。2000 年以後,每年都會建立自己的年鑒,這給鑒定吳冠中作品帶來了便利。

目前,在藝術品市場上,吳冠中作品價格超過千萬元的有18 件。其中,拍出5712 萬元的《長江萬里圖》油畫長卷,為目前吳冠中最貴的作品。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表示,吳冠中是一個創作態度十分嚴謹的畫家,很多人都聽説過他“撕畫”的故事,那就是把自己覺得不好的作品銷毀。這樣的態度也決定了吳冠中在市場上可流通的作品比大多數當代畫家要少很多,這也是決定其價格多年來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竹林茅舍》(80 年代)

糅合東西與一針見血

2007 年面世的《吳冠中全集》中,收錄了其具有代表性的繪畫作品2048件,2008 年出版的《吳冠中文叢》則收錄了他的散文、評論、雜文及通信等百萬餘字。吳冠中的長子吳可雨辭去工作投入《吳冠中全集》的編輯,吳冠中親自為收錄作品把關,這部皇皇巨著為收藏家鑒賞、買入吳冠中作品製作了一本參考“詞典”。

《吳冠中全集》主編水天中認為,在20 世紀後半期的中國藝術界,吳冠中是典型的一位有獨立思想、獨立人格,但又對這個時代、國家以及人民有所貢獻的藝術家。吳冠中的藝術成就體現在兩個方面:在藝術創作上,他是介於水墨和油畫之間、介於西方和東方之間的畫家。他強調從事藝術,要美,要服務於人的精神和心靈。他的獨特性在於用非傳統的方式錶現中國特有的情調和韻味,是屬於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而在藝術思想上,他所發表的文字和言論引發一輪又一輪的波瀾。他總是一針見血地觸及當代藝術的要害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候是人們有隱約感覺而無從下手,有些問題本身就如一團亂麻,遵循習慣思路寫出來的理論文章,絲毫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只能使讀者更加一頭霧水。吳冠中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剖析問題實質,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在博得讚賞的同時,也讓固守傳統習慣的人為之愕然。

91 歲離世,吳冠中已算是高齡。這位頗具爭議的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做完了必須做的事,説完了想説的話。

“隨著他的去世,人們對他的評價,對他的藝術創作、藝術思想的研究,會更加客觀。就像我們去觀察一個自然界的現象,有了質疑以後,就會更加客觀。我想對吳冠中的評價,包括他在世的時候人們對他的一些刁難和批評,他對整個歷史時期的睿智和貢獻,會得到更加公正的評價。”水天中如是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