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夫也:當代中國美術教育的問題與出路

時間:2010-07-05 18:59:10 | 來源:《中國藝術報》

資訊>聲音>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得到空前規模的發展。作為視覺文化重要的一環,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方興未艾,不僅基礎美術教育得到加強,各級各類美術人才得到培養,我國美術教育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也得到有力推動。然而,在令人欣喜的大發展背景之下,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與我國迅猛發展的經濟形勢和自然科學的飛速進步相比,美術發展不盡平衡,美術教育相對滯後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反思起來,我國美術教育尚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行政管理不夠完善而導致混亂、社會偏見造成的對美術教育的忽略、教育者自身素質不高而引起的教學品質下降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和阻礙了中國美術教育更快地普及、更好地發展。

加速美術教育觀念的轉換

近些年,筆者對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美術教育狀況進行了考察和了解,總體來説,當前國外發達國家美術教育有這樣一些特徵:一是倡導使人獲得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對人要進行審美教育,並把美術教育視為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二是提倡美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使美術直接為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務,創立了與經濟、商業和工業發展相適應的藝術教育模式。三是注重美術史和美術理論的教學,在傳播技藝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創作思維的培養,進一步推動了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和美術教育思想的完善,使美術教育真正成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四是完善和豐富了普通美術教育的學制,教育原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美術教育成為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學科和人文素質核心課程的主要內容。五是美術教育吸收了當代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如心理學、生理學,攝影術、新興的材料和先進的設備,以及數位和電子技術等等,使美術教育能按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系統地育人。當前興盛的新媒體藝術和資訊設計,皆為藝術與科學高容量的載體,引領著當代先端藝術和新興文化的潮流。六是美術學院的模式不再是清規戒律和僵化的板塊,學術視野越來越開闊,教學思想越來越寬廣,教學方法越來越靈活……

上述特徵體現了西方美術教育的先進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數年前,美國政府頒布了《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文件明確規定:藝術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並強調指出藝術與“教育”一詞根本含義的密不可分性。所有的學生,無論其天賦或文化背景如何,均有權享受藝術教育所提供的豐富內容。在一個科技日益先進而感官資訊日趨複雜的環境中,對各類資訊的感知、闡釋、理解與評價的能力便成為關鍵,藝術則有助於學生們發展理解和辨別這個世界的多種潛力。

在日本,美術教育尤其是手工藝製作和書法的教育十分盛行。在“教育立國”的方針指引下,美術教育獲得廣泛的發展,取得纍纍碩果。美術教育很自然地成為整體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不是專門院校的專利。甚至在一些高校,設計專業和醫學護理專業的學生在低年級竟然接受同樣內容的美術及文化的教育,這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智和人文情懷的進一步昇華,以及協調手腦配合,增強審美能力,帶來了頗多益處。

創立合理的美術教學模

近年來,幾乎全國各大高校都開設了藝術與設計專業,是為了全面發展高等教育、滿足社會需求,還是為了擴大生源、片面地追求大而全?值得深思的是,藝術與設計專業火爆現象的背後究竟是什麼?綜合大學裏美術專業的招生、教學等一系列問題是否要重新認真研究和規劃,尋求出有別於傳統藝術專業院校的辦學理念。例如,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升藝術審美能力,從文科培養的角度來塑造全能型的、文化素質高的藝術類人才。

加強理論和素養的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文化素養的提升都是有極大幫助的。在教育發達的國家,即使在綜合性大學裏,也都開設藝術史論課程,目的就是要加強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意識。因此,專門的美術高校決不能忽略藝術史論和其他理論課程。這也是檢驗和決定美術高校水準和地位的重要指標。

然而,我們目前面臨的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國的美術教育似乎又要走向另一個極端——經濟與教育的掛鉤。市場經濟大潮的確已經讓我們在象牙塔中無法安坐無憂,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學問,但是在市場經濟中的磨礪確實有助於美術教育的更好發展嗎?教學與經營相結合,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接觸經濟生活的機會,這的確是現行美術教育所缺乏的。現在很多學生反映,他們跟隨教師承擔一些社會任務所獲得的知識,比課堂上所學的東西印象深、記得牢、理解得快,而且同時學會了處理許多畢業後必然遇到的各種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忽略這樣一個問題,目前大多數藝術實踐活動都還僅僅限于“做活兒”的階段,教師們所承擔的社會任務往往談不上什麼藝術性,大多數都要遵從客戶的意見。這種跟隨教師“做活兒”的經歷能夠對學生的教育究竟有利到何種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學到什麼?自己的靈感、激情、創意還能在這個過程中保留多少……都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優化美術教育師資隊伍

學校教育的成敗關鍵在於師資,師資的優劣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師資自身的思想境界、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至關重要。教師要嚴格履行自己的天職:所做的一切都應圍繞培養出合格的、優秀的人才進行。因此,要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教師也要高標準要求自己。現今的學生可以通過先進的媒體,獲得的最新知識和資訊十分豐富,面對這些見多識廣的學生,如何激發他們的創造思維,培育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關鍵。也就是説,我們要給學生的應是“獵槍”,而不是“獵物”。

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要從這樣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進行知識結構的調整和更新。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自覺地接受、不斷地吸納新的知識,對教師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不斷“充電”,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迅猛發展的社會,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它是保障教師始終保持學術敏感性並走在學術前沿的基本條件。

二是進行審美意識的培養和提升。不可否認,教師本身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對學生影響重大。實踐證明,技藝的標準與審美的標準相比,技藝的標準似乎更容易達到,而藝術水準的高低最終往往是作者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反映。因此,教師自身審美意識的強化和審美能力的提升,當是重中之重。

三是強化批評意識。教師要樹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觀念。要從根本上認識到批評的意義、價值和作用,意識到批評是成功之母,是推動教學、科研和創作的重要因素。同時,批評也是堅持教育原則,對教育負責、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重要保障。

四是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教師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以及他的胸襟和氣度,直接影響他的教學指導思想、工作態度和教學品質,也直接影響著教師的價值取向和觀念意識。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構築和培育忘我而超凡的心理素質和情態:提倡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服務意識,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五是人文精神的注入。人文精神始終都是將文化與教師緊密聯繫在一起,教師的人格與精神、品質與尊嚴,是做文化人和靈魂工程師的基本素質。教師首先應是一個有良知、有靈魂的人。

健全美術教育的文化觀

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當代中國更有自己特殊的國情。提出建構有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其實是一個文化核心問題的體現。這個文化核心,首先應是中國哲學的認知論、美學思想和藝術價值觀與現代化社會和當今世界文化産生互動,並付諸實踐的結果,而不是封閉的、狹隘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格;其次應是一種具備文化視角的多維和文化選擇的多元傾向的藝術理念,而不是文化規範下的一元化傾向或傳統文化的單向選擇的模式。在對待文化歷史的反思和對文化傳統的繼承與批判的過程中,應當反對局限于一種簡單的歷史描述的層面中,主張建立在主體意識的高度自覺和哲學理念發達的文化基礎上。在當代美術教育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那些將東西方文化藝術置於對立和抗爭的境地上,認定文化的明晰辨認和界定是惟一的文化選擇,進而反對任何形式的文化包容和文化開放的主張,單純強調藝術的短期效益和現實功能而忽視文化的內涵和自身規律的做法,並且以外在的功利要求去衡量藝術價值取向的理念,不僅與當今世界文化趨勢和人文精神相悖,而且也有礙于當代中國美術教育的大力發展。

民族文化的生命本質,決定了文化的具體內容只能由各個民族去創造,拋開本民族作為文化的載體和根基,意味著文化的生命也就註定要終結。當然,倘若僅僅看到文化類型的具體特徵,只注重理解民族文化的特定歷史,無視整個人類文化所蘊含的普遍性意義,忽略世界文化發展的時代特徵的話,我們的觀念也將由固執的文化相對主義走向絕對的自我封閉的境地。藝術自身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藝術形式與內容的發展和變化,不能用自然科學的發展規律來揭示,這也是我國當代美術教育中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在目前我國大力普及和發展藝術教育,並通過藝術教育倡導和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形勢下,注重人文精神的重塑與建構,培育文化新人對事業目標和信念追求的恒心,強化為中國文化復興和發展而艱苦奮鬥的奉獻精神勢在必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